为什么有些人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
深度沟通1阶《自我教练》学习4个教练能力:聆听力、区分力、发问力和回应力。
大多数没有学习过的人,这4个能力都不太理想。
例如,被问到在一段亲密关系中的感受时:“你和Ta在一起开心吗?”
他们可能会回答:“挺好的,Ta对我不错,我们条件也很相配”
——明明问的是感受,回答却是思维。
好一点的会说:“我们性格很合适,但我在这段关系中不快乐,因为感觉不到心动。”
——能够清晰区分“感受和思考”。
又例如,当问感受如何时,大多数学员只能简单地说:
“我感觉不好”、“我觉得不舒服。”
好一点的会说:
“我感觉内疚”、“我觉得失望”、“我很尴尬”。
——能够识别具体的感受。
还有人会说:
“每次没有达成父母期望的时候会有这种感觉”、“想起了考研失败”、“努力说了个笑话却没人笑“。
——也就是那些情绪让你想到过去曾在什么样的情境中体会过?
任何努力去体会和分辨,是需要学习的。
先识别自己的感受,明白它具体是什么,用心不断练习分辨,就能和自己的感觉达成更好的关系。
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是结果,为什么不能清楚表达?原因是什么?
跟自我分化能力有关。
在内心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将理智与情感区分开来的能力,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个体是受理智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
在人际关系层面上,自我分化是指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的能力。
4个教练能力是冰山之上的可见,海平面下面,是一个人的自我分化能力,都不可避免要回到原生家庭。
1、父母自己及其家庭遗传的未解决的依恋程度;
三百六十行都需要学习和拜师才能上岗,唯独做父母不需要,符合法定结婚年龄就能结婚,人们做父母可以跟谁学?大多数人的老师是自己父母。
无论对自己的原生家庭满意或不满意,可能还要回到父母的原生家庭成长环境,如果带着未解决的问题做了父母,自然也会把问题继续遗传,看到这一点,有助于增加对父母的理解和感恩、宽容,更客观,温情——没有人生来就想做坏父母。
2、父母在婚姻中造就的依恋方式和行为;
这是关于父母自己的成长。父母婚姻关系的品质是对家庭每个成员的滋养还是耗损,除了从各自原生家庭延续而来的好的和不好的依恋模式,就是后天的自我认知和成长。比如我写过的c罗《拥有承受痛楚的力量|罗纳尔多》,拿到一手烂牌依旧如何打好?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成长,不能永远归罪于原生家庭,人依旧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3、父母和家庭在生活中关键时期和体验的焦虑程度,以及对焦虑的解决方式和处理方式。
也就是重大事件的影响,父母对生活压力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抗挫折意识和能力,最好的教育是家教,最深刻的教育是挫折。
以上3点主要原因,具体又表现在:
首先是父母教养方式:走极端地过度宠溺或过度管教。
在过度管教环境下长大孩子,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表达自己的感受是不对的“或是”我就算说了也没用“的无力感,而过度宠爱则让孩子感觉无论自己说什么得到的回应都是父母不加思考的纵容和夸赞。渐渐地,孩子便放弃了去探索、去表达自己的好恶,也没有得到健康的引导。长期下来,他们就不再具有辨析自己感受的能力。
其次是家庭中的三角关系。
三角关系是家庭情感的基础单位,也是最小的稳定关系系统。
当父母关系太过紧张且焦虑时,三角关系易形成破坏性,且常会拉进最脆弱的第三者——孩子。父母之间发生争吵,孩子往往会被父母中的一方拉去“结盟”,或者在其中一方的期待下,孩子成为家庭的润滑剂,孩子会感知到:我需要帮助我的父母和好,这样家庭才能继续维持下去。如此一来,孩子变得不能够把自己和他人区分开来,他们会默认父母「期待我去做的事情就是我应该做的事情」,从而活在别人的期待中。
这也是有些人缺乏边界感,缺乏认知、识别自己感受的原因,不能认知和识别自己的感受,自然也就无法区分,也不能正确聆听。
自我分化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把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另一个是分辨理智过程和感受过程。
自我分化的核心是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一个健康的人能够不断地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也就是断奶。
自我分化水平低的个体,其行为依据情绪反应,容易依赖他人,容易产生融合状态,在处理问题时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缺乏理性的判断。
尤其当面临压力时,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可能会采取两种极端的适应模式:
一是回避他人,以避免因害怕失去自主性而产生的焦虑感;
另一种是通过亲近、依赖他人,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自我分化良好的个体在与人相处时能够维持独立自主与情感连结的平衡。在与人相处时能够保持清晰的自我感,能够处理好“我”的位置,面对压力时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去迎合他人的期望。
自我分化水平比较高的人即使在极端的应激时刻也依然能够用理智主导自己的行为和思绪,不被强烈的情感所干扰。他们在与人相处时能够保持一个清晰的自我感,能够处理好「我」的位置,面对压力时也能够坚持自己的观点,而不去迎合他人的期望。
因此,这样的个体在与人相处时能保持灵活的距离,能分化情绪和理智,坚持自己不被别人的感受所控制。
深度沟通,就是从最基本的沟通技术入手,从教练4个能力入手,跟每个人冰山之下的深层感受沟通,跟深层感受的来源沟通,从“人之初”看见、改善问题,举一反三,做到真正“深度”沟通。
2020.6.5于沪上柔慈阁
相关:三山《深度沟通》课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