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苏交恶时期,如果两国开战,我们真的会不堪一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拜苏联为老大哥,各方面都向苏联取经。苏联对新中国这个小老弟,一开始确实挺照顾的,先后派出多批次的技术团或者顾问团,帮助新中国开展各方面的建设。
但是后来,出现了中苏交恶的事情。之所以出现中苏交恶,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先来说说中苏交恶的开始。
1960年6月,华约的大部分国家在布加勒斯特举行会谈。中国虽然不是华约成员国,但也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谈前夕,苏共代表团突然在会议现场,对中共进行猛烈攻击。在会谈中,赫鲁晓夫又对中国指手画脚、大肆污蔑中国,在场中共代表同苏联代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7月16日,苏联政府又以突袭的方式,单方面终止中苏合作协议,撤回了驻中国的1390名技术专家,同时还通知中国不必再派遣中国专家前往苏联学习了。随后苏联又停止供应中国工业建设急需的许多重要设备,苏联专家在撤回苏联时,带走了所有的技术资料,导致中国正在建设的一批项目被迫停工,给中国造成特别大的损失和极其艰难的困境。
这是中苏交恶的开端,如前所述,原因是多方面的,真要讨论的话,还得再开一篇文章来写。这里就不展开了。自中苏交恶以后,苏联开始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当时中国的北方地区,承受着苏联的极大军事压力。
苏联当时是能和美国掰手腕的国家,它的实力和美国不相上下,和美国并称世界二霸。特别是苏联强悍的军事实力,更是给中国造成了特别大的压力。
苏联拥有完整的、现代化的陆海空三军、防空部队和战略导弹部队(苏联称之为战略火箭军)。陆军约有63万人,包括摩步师44个、坦克师8个、空降师2个,装备现代化的主战坦克、牵引式火炮、榴弹炮、加农炮、牵引式高炮等重型武器装备。
空军有10万人,装备各类型的军用飞机2000架,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强击机、运输机、直升机等装备。
防空部队有10万人,拥有各类型军用飞机1100架、防空导弹发射架2500部、雷达1100部。
海军13万人,装备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常规潜艇、核潜艇、鱼雷快艇、猎潜艇等舰艇,总排水量122万吨,同时还海军航空兵部队,军用飞机400架。
战略导弹部队12万人,拥有各类型导弹近千枚,包括洲际弹道导弹和中程导弹。
苏军驻亚洲的兵力约占其总兵力的27%左右,其中大部分部署在中苏边境,这部分兵力有67.5万人。
而为了应对苏联的军事压力,我军在华北、西北和东北这“三北”地区部署的军事力量,接近200万人,其中重点方向是驻东北的沈阳军区83万人。
如果苏联和中国彻底撕破脸了,并引发大规模战争的话,苏联对中国的军事进攻,有西北、华北和东北三条进攻路线,不过论区位优势,当然是东北具有最高的进攻价值。所以,可以肯定,苏军主力部队一定是从东北方向展开重点进攻,还有可能派遣部分部队在华北和西北方向做佯攻。
苏联的劣势是它在远东地区运输能力非常有限,而且中国是具有战略纵深的大国,同时常备军有数百万,预备役部队近千万人。如果苏联不能速战速决,必定要吃大亏。
苏联最理想的战役效果,就是发动突袭,快速派出优势兵力,围歼沈阳军区的主力部队。夺取东北的粮仓和油田,迫使中国求和。苏联如果要在东北方向取得全胜,至少要部署120万地面部队。以3个方面军对沈阳军区进行向心突击,以1个方面军对北京军区进行牵制攻击,这需要向后贝加尔和远东军区调集2个方面军和14个集团军所属的67个陆军师,此时总兵力已达到苏军100个师的规模。
不过以苏联军队的投送能力,将120万部队全部部署完毕,至少需要80天,这种效率实在是太低下了,中国有足够的时间可以应付。苏联丧失了突然袭击的可能。
中国当然非常清楚苏联的军事动向,必定是派出重兵死守东北,东北公铁路网发达,军工和粮食产量,都能让中国军队硬扛相当一段时间。苏联军队想复制二战时,突击围歼日本关东军的胜利,可能性已经很低了。而且如果真的全面开打,中国当然会做出反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苏联最主要的精力,仍然是在防范美国和北约,苏联非常担心北约从欧洲方向搞它。对苏联的军事部署而言,欧洲是重点,中东是次重点,远东是非重点。如果苏联不顾一切,从欧洲方向抽调兵力,对中国展开大规模军事战争,这并不符合苏联的国家利益和国家战略。而且还能让美国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尽管当时中苏交恶,当时苏联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的考虑,并没有和中国全面开打的计划。毕竟论实力,中国当然不如苏联的,但也是能影响苏美军事平衡的重要力量。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任何一方如果贸然对中国采取军事打击,只会让对方渔翁得利,造成失衡。
所以,苏联只是以在中苏边境上布置重兵的方式,威胁中国。不可否认,苏联这种威胁方式,确实让中国承受了极大的压力。以当时中国的军事实力,如果是和强悍的苏军硬碰硬,我们虽然确实要吃亏,但绝不至于到不堪一击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