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神 的 收 支||李志远
精 神 的 收 支
——生活杂感点滴
李志远
和物质生活一样,人们在精神生活上,也应当有收入、有支出的。精神的收支比率,至少应是收支平衡。如果入不敷出,久而久之,则难免会影响精神的再生产,甚至会出现其它的不良后果。
先说说精神支出。所谓精神支出,主要是指,有些人,提出的有益于社会人生发展前进的新思想、新见解;有些人,发表的有益于陶冶人们情操的文学作品、展示的文化表演;有些人,苦口婆心说出的有益于人们向善向上、化解心灵困惑的良言善语。这些人,委实令人景仰。他们的精神支出,可谓“价值连城”——实则很难用金钱的数额来衡量。
有精神支出,就应当有精神收入。精神收入,是指受众对精神支出的精神反馈,通常表现在:笑脸、掌声、赞语、鼓励和感恩,等等。精神收入,无疑是一笔无形的资本、一种内在的力量,有益于精神支出的持续进行和展现。诸如,有人做了精彩演讲,报以热烈掌声;有人出书、发表文章,获得好评如潮;有人在微信群做了美篇,得到众多点赞;有人给晚辈讲“三观”,赢得一片“好!好!好!”这么一来,就会使那些精神支出者受到鼓舞,有成就感,以后,自然会进一步做好演讲,进一步写出好书、好文章,进一步做好美篇,进一步搞好传统教育。相反,要是他们的精神支出,得不到收入回报,犹如石沉大海,被冷落,无人问津,长期“惨淡经营”,会不会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呢?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当然,那些格局更大、境界更高的人,对于自己的精神支出,主要想的是无私奉献,而不图什么精神回报。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心安理得”地受益,无动于衷,而要予以应有的赞誉。而对于我们大多数的一般人来说,还是很需要有精神支出、也有精神收入的。
辨证看,实际上,给精神支出者以精神回报,其本身,也是一种精神支出。两种不同的精神支出,有个共同点,就是责任心的体现——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也对社会负责。社会上的你、我、他,是个连体,是命运共同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很显然,那些精神支出也是美,是大美。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并及时给美以回报,使美有充足的“源头活水”,也使美的传递范围更广泛、时间更久远。
还有,精神支出者做出了贡献,我们受益者理当感恩,知恩图报,所以,不要忘记、更不要吝啬那由衷表达的“谢谢”二字。“谢谢”并非可有可无,因其表示了给人的精神回报,也彰显了自己的文明涵养。
我们每个人,在精神上,如果都能积极支出,又能及时给支出者以精神回报,那么,彼此之间,想必会更好的和谐相处,精神生活会更加丰富多彩,也会有助于世界成为“美好的人间”。
你错过的往期精彩,点击以下阅读
李志远作品展示区:点击以下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