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阿来《探寻悠江夜月》
图文/阿来
【作者简介】阿来,网名荷塘听雨,出生于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大学本科,为人憨厚朴实,幽默风趣,乐观向上,爱好文学、旅游,煮茶赏石,现工作于有“塞上江南”美称的金张掖。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半轮玄月半轮秋,影入悠江波不流。
几欲乘槎一间渡,银河疑在昆仑头。
清代诗人顾竟成的这首关于悠江夜月的美丽诗作和白胡子爷爷旱烟袋里飘出的古今传说一直激发着远方游子对它的探寻和向往!
其实,每年回家看望父母,有两件事是必须提前算好时间的:一是在老家通渭这个闻名全国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去领略书画艺术节上全国各地和本地那么多的中书协和中美协会员、书画名家挥毫泼墨,感受家乡浓厚的艺术氛围,陶冶我的情操;另一件便是带上孩子们去探寻家乡上峡的悠江夜月,找回我童年曾经留下的脚印和欢乐!
从悠江桥下的小河出发,踏着清澈见底的河水和遍地水草,看着一族族盛开的野花,花香扑面而来,又见河中鱼群嬉戏。往上,河左岸土崖下有暖水常年冒出,形成一泓泉水——凉水泉,小时候那里是人畜的饮水地,泉的对面,是岳楼滩,每逢端午期间,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全社老人看戏,年轻人相会,孩子们吃凉粉和冰棍的乐园,称得上是悠江村的文化中心了。
每到夏天,孩子们挽起裤管,光着脚丫,踏水而上,峰回路转,有石山立于河中,上有山神爷庙,据说是端午节山神给牲畜点名的地方。其实节前孩子们都盼望着点高高山!他们早早砍了山柴,堆起来,有调皮者晚上藏于其间,五月五清早点着,黑夜中火光照亮半边天,犹如烽火台!然后他们互相抢母亲给他们烙的上面点了花的锅盔馍馍,手提水桶,去苜蓿地里灌个小黄鼠,揣在怀里,尽情享受他们天真无邪的童年。不远处便是上峡,中午趁着大人睡着,孩子们便溜出去在水中打江洗,拿鱼儿,心情胜过泡温泉!大约百米外踏散沟出口处,崖上有泉水冒出,汇集在石头坑里,捧一掬喝下,在炎热的夏季,清冽甘甜,神清气爽,胜似纯净水。河水迂回,上游两百米左右的悬崖上,便是明代工部尚书——赵荣墓,崖下水边有一巨石,静静地躺在那儿,上刻“赵尚书”三字,模糊可见,仿佛诉说着祖先曾经留下的辉煌岁月和灿烂文明。周围芦苇丛生,野鸭成群,野鸡觅食。
再往上,但见山势突兀,怪石嶙峋,雄鹰结巢于悬崖之巅,遍山的丁香花争奇斗艳,沁人心脾,更有板草花、柴胡花、青蕉花、狗蹄子花(淘气的孩子们有时在里面可笑地找狗娃子),简直是一座野花的王国和天然植物园。半山崖上,有巨石半空突兀,下有小石支撑,似坠非坠,重心巧合得那么好,不由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便是传说中的悠江夜月——石月亮(传说中元君爷的梳头匣)。听奶奶说,远古时候,石月亮白天吸收了太阳光和天地精华,到了夜间便会发光。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夜月光彩熠熠,光芒四射,河滩上更有清脆的马蹄声连绵不断,原来是天马羡慕人间美景下凡,沿河上下来回撒欢奔跑,月光如注,静静地泄在水里,美不胜收。后来有一个喇嘛,云游到此,发现了石月亮的秘密,盗走了其中的宝贝,夜月便不亮了。但思乡的游子们每次回家探亲,一定要去上峡看景的,因为那儿有祖祖辈辈留下的美丽传说和回忆。
后来,家乡欣逢太平盛世退耕还林的好政策,生态恢复了绿水青山!有时远古文明和现代文明相遇,发生了碰撞!采砂者轰隆隆的炸石声打破了宁静的石峡,据说石月亮被炸碎,河床有的地方也被挖的坑坑洼洼,让人看了免不了勾起一股淡淡的忧伤!生态保护又成为人们心中的沉重的话题。
岁月依旧,只有“氿子”的发水依然地向世人诉说着它千年沧桑的历史!也许若干年以后,我的后代子孙再也见不到上峡的原生态和以前的原貌,连传说都淹没在人们脑海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