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叉,诗坛上的一朵奇葩,“见义勇为”问题的早期思考者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唐代诗人众多,仅《全唐诗库》收录的诗人就达两千五百多位,其中,以“叉”为名,恐怕全唐诗人中只刘叉一人。奇葩之处,由名先显。

“叉”字,在《说文解字》中,指手指相交错。字形采用“又”作字根,“一”像手指叉东西的样子。

《辞海》和《新华字典》的解释就多了,有大七八种解释和意思,读音也有四种。就“叉”字本意来解名,刘叉就是刘交错、刘叉子之类的意思,或者是刘×。

当然,这样说有些荒唐,但足见其名之奇葩。

“叉”字我印象中最深的体现是2010年新版《三国》电视剧中袁术、王允等的台词—— “叉出去!”网传这句大白话台词雷足了观众,我也被雷到了。如今,“叉出去”已成为网络用语,成了一个梗。所以,诗人刘叉这名字,我还感到有一丝丝的“雷”。

据说,刘叉之名,史料上误笔也很多,《新唐书》写为“刘义”;《全唐诗续补遗》写为“刘乂”;《苕溪渔隐丛话》写为“刘义”;四部丛刊本《李义山文集》写为“刘又”等等,“义/又/乂”字形近似,可能是弄错的原因。也算是他的奇葩处之一。

再说他的生卒年、字号、籍贯基本上都不详,也让人感到神秘而特别。

《新唐书·刘叉传》记载他曾投奔韩愈门下,作《冰柱》《雪车》二诗,地位超过了卢仝、孟郊。一次,刘叉与韩愈门客争论起来而不肯作出让步,就拿了韩愈数斤黄金准备回山东老家,临走前对韩愈说:“这是你写墓志铭奉承死人得来的钱,不如送给我吧。”这思维亦是十分奇葩。

刘叉的诗也像他的名字和行为一样奇葩。就是拿这首《偶书》来说吧。

偶书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扶桑:神话传说中的大树,生长在日出的东方。《山海经·海外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

字面意思大概是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人世间纷繁芜杂的事情便一一发生。很多不合理的事情也发生了,“野夫”看到了便怒火中烧。但是“野夫”又不敢拔刀相助,心中的正义之刀只能磨损下去。诗中把“刀”来比喻人的思想感情也是够奇葩。

我觉得这首诗结合刘叉早期经历来解读很有思想深度。《新唐书·刘叉传》《齐鲁二生·刘叉》《新唐书·韩愈传》《唐诗纪事》和《唐才子传》等典籍都记载过刘叉其人其事。

据说,刘叉是一位节士,有气节操守,年轻时“任气重义”,少放肆为侠义行,因酒杀人亡命。

后来,遇到皇帝大赦而脱罪,转而走上读书作诗的道路。据说,刘叉是因路见不平而拔刀相助闹出人命案,像极了江湖好汉的行为。若把诗中“野夫”看成作者,那便是作者看到不平之事怒火中烧。

虽自己“任侠仗义”的秉性未变,但鉴于“因酒杀人亡命”的经历,而犹豫起来,不敢再有“路见不平一声吼”的率性,同时也失去了“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侠行。只能任由胸中正义、是非之刀继续磨损下去。

结合作者经历品读《偶书》一诗,可以看到诗人以自身经历为背景对挺身而出、见义勇为问题进行了深度反思和慨叹。

如今,社会出现了一些见义勇为者受委屈、担责任的事件,以致让人不由发问“以后还敢不敢见义勇为?”其实,诗中作者已经给出答案,作者对自古相传的匡扶正义之刀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对见义勇为的思想和行为是肯定的,是支持的,是褒奖的。

就诗文辩证而言,我认为刘叉已经指出了“见义勇为”问题的解决思路。

不平之事太多管不来,“万古刀”就会磨损。

或者说正义感的人变少了,“万古刀”就会磨损下去。

也就是说世上见义勇为之士变多了,不平之事就会减少。

不平之事少了,见义勇为之士的委屈也会减少。

世上之事皆由人起,鼓励见义勇为行为,为见义勇为之士撑腰,让人人有勇气亮出胸中之“万古刀”,或许是解决“见义勇为”问题的根本之法。

-作者-

作者:张建楠,喜欢唐诗、宋词等文学,希望多和大家交流学习。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

(0)

相关推荐

  • 唐代刘叉这唐诗《偶书》也太随意了: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偶然读到一首唐诗,题目很随意,就叫<偶书>. 再看一下作者,这作者的名字也很随意,叫刘叉. 唐代的叉是什么?总不至于是今天的刀叉吧?或许,和农事生产的劳动工具有关? 最后看下这首诗,前两句 ...

  • 唐诗宋词不愧为我们文化宝库里的一枝奇葩,...

    唐诗宋词不愧为我们文化宝库里的一枝奇葩,自古以来就为我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 余今天从中整理了一些妙语之最,特分享给大家,还望亲们指正!

  • 唐诗,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门人看不惯韩愈到处写墓志铭捞钱,愤而盗走他黄金,不知所踪

    唐朝是一个诗人的国度,自然就有很多狂放孤傲者,但有一个人却豪迈得不像诗人,倒像一个江湖好汉,此人名叫刘叉. 且不说这位刘叉兄弟相貌如何,单这名字就透着一股杀气.刘叉也人如其名,少年时任侠使气,曾因酒杀 ...

  • 唐诗漫谈 侠是谁的童话?

    剑客>(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偶书>(刘叉) 日出扶桑一丈高,人间万事细如毛.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 图片来自公有领域 侠是中国古 ...

  • 真正的游侠诗人刘叉,写诗和名字一样霸气,一首侠客诗流传千年

    我国自古便是礼仪之邦,讲求尊师重道,古代读书人更是如此,有道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偏偏就遇到一个"混账"徒弟. 韩愈在京城做大官的时候 ...

  • 安补鱼——文艺战线上的一朵奇葩

    安补鱼--文艺战线上的一朵奇葩     文/周翠珍  十几年来,繁峙县文艺界活跃着这样一支队伍:他们走广场,进社区,窜大街,为百姓的业余生活带来了欢乐.在这支队伍中总能看见一个最突出的身影,在每场表演 ...

  • 蜜蜡——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蜜蜡作为一种有机珍宝,与无机珍宝在化学成分和原子结构上有很大不同,但在珠宝学特性上,则又颇多相似的地方.从光泽上看,蜜蜡大部分为蜡脂(松脂)光泽,但亦有非常光亮的玻璃光泽(玻璃面蜜蜡).金属光泽(金面 ...

  • 【悉尼歌剧院是谁设计的在哪个国家建造时间】世界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在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悉尼的一个半岛--班尼朗岬上,坐落着一幢奇丽多姿的建筑物:远远望去,似群帆泊港,如白鹤欲飞,从它的屋顶伸出的许多巨大的白色弧面,像是一堆白色的贝壳;从旁边的摩天大楼或铁桥上俯视,则 ...

  • 周桂珍紫砂壶——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壶艺泰斗顾景舟先辈经常讲,紫砂壶造型难就难在一个非常简略的轮郭线里,把壶身.壶嘴.壶把冗务融为一体,加以组合,并要注意立体造型时三度空间细微之处的体积转换变化.周桂珍为什么这么出类拔萃,除了她独具匠心 ...

  • 明清家具——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古典家具多为皇 家御制.以清代为例,古典家具不仅材质贵重,而且多为皇 家御制,这就决定了古典家具多为名 门出身,传承有序.另外,皇 家御用家具在制作上厚重大气,雕工不凡,其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不可估量的 ...

  • 陨铁——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收集大量陨铁的资料,对其元素统计除Ni和Fe外,还含有Co.Cu.Cr.S.P,以及Ga.Ge.Ir等微量元素.少数陨铁还可以含有少量的硅酸盐包体.陨铁根据所含元素中Ni.Ga.Ge和Ir的含量及其构 ...

  • 【独家揭秘】| 李煜,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李煜,中国历史上算是一朵奇葩.   南唐后主李煜,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后主,也是南唐著名词人.三十八岁之前,他当皇帝,混后宫,风花雪月,纨绔浪荡,几乎没干过什么有价值的事,除了写写词.而在 ...

  • 银锭——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直至宣统年间,清廷也未能发行全国一致的银元.中国各省银元.西方各国银元,和传统的铜钱.银锭在市面上一起流通,币值极为混乱.当时<字林西报>评论说:"中国国家不设一大银元局,鼓铸银 ...

  • 宣德炉——中华史上的一朵奇葩

    据记载,整个铸造工期分为两期,第 一期制作数量计一百一十七款,三千三百六十五件.第 二期于当年十一月间,根据需要补铸一万五千六百八十四件,合计一万九百零四十九件,件件著录,这些才是我们传说中鼎鼎大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