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从十全街东头穿到十梓街再到干将路,沿望星桥南堍、北堍以及对岸的盛家带、叶家弄,这是一段被改造了的最具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人家尽枕河的旧时风貌。
两岸垂柳依依,花木扶苏,犹如邻家女孩,没有过分修饰的打扮,满目沧桑的古河道、旧石条、座座古桥与两岸民居浑然一体、相互辉映,自然、和谐,毫无违和之感。
世代居住在此的百姓虽然已经不再河畔淘米洗菜汰衣裳,但是依然走那一座座或平或拱或宽或窄的古桥来来往往。寿星桥就是这河上有桥无数的一个典型一个代表。
东边连着望星桥北堍,西边接着叶家弄,寿星桥的一般说法就是跨叶家弄河。其实寿星桥骑跨的那条河还有好几个名字,官家的称为是姑苏古城第四直河,言简意赅,直接明了;因为几乎一半的途径是傍着太过有名的平江路,贯通连接着,也叫平江河;因为宋代太尉一职实属大官,既有附近的官太尉桥可以连桥带路一起名之,河也顺理成章,也叫官太尉河。
最早的时候,因宋朝为壮城指挥之营而得名,是叫营桥,宋《平江图》有载。《续吴郡志》记:“平籴仓在营桥东,淳熙五年(1178) 魏峻以北城废营改创。”明末张国维《吴中水利全书》附《水道图》中仍为营桥。清《吴门表隐》称:“南宋绍兴十年(1140),里人浚河时得瓷寿星,遂建桥立庙祀之,名寿星桥。” 清康熙《苏州府志》、乾隆《苏州府志》录为“寿星桥”。
寿星桥是用武康石砌筑的单孔拱桥。武康石色紫褐,质地粗犷古朴,宋、元间苏州一带建筑物常用此石。但是武康石拱宋桥,苏州也就仅此一座。桥身长18米,宽2.2米,跨度5.1米,拱跨4.7米,矢高2.6米,两坡设踏步,东堍坡步阶15级,西堍坡步阶11级,拱顶之侧,刻有“重建寿星桥” 字样。至解放初时桥栏损毁。
现在的桥面北侧三块栏板为1965年从附近百狮子桥因桥体坍塌后拆除迁移过来的,上有狮兽浮雕图案,两面各有精雕狮子16只,或蹲或舞,生动活泼。原残剩3块桥栏石,置于南侧,两面各有浮雕花鹿16头,古朴苍老,因年代久远,仅具物形。1984年,寿星桥再次修葺,一改破败之相而为两岸一大景观。
桥畔竖有《重修寿星桥记》石碑,记载该桥的历史价值和修建经过。该桥保存宋代构件较多,体量不大,造型凝重,色调拙朴,与周围垂柳、塔影和谐一致,为苏州小型古桥梁中的佳例。1982年10月22日,寿星桥被市政府列为第二批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寿星桥宋名营桥,始建年代不详,后修葺不继,颇多损毁, 一九六五年曾予修缮,并将百狮子桥宋雕石栏移此,一九八四年再次整修加固配齐桥栏。寿星桥为城内仅存之古武康石拱桥,一九八二年被列为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