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跨地区就诊时,肿瘤患者需了解这6点注意事项
作为一个区域大型三甲教学医院的医生,临床和门诊很多时候因为知识和信息的不对等导致患者和家属无谓的奔波,本文会以问答的形式提醒大家就诊时的注意事项,如何做到有备无患,最大化的利用时间。
我都在上级医院看病了,还需要带当地医院的资料吗?
需要。
医生需要了解的是整个疾病的信息,而原单位的检查资料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原先的检查结果也可以提示一些重点需要检查的项目和疾病的变化。
所以,原来单位的资料是绝对需要带的(检查资料/出院证等)。除了检查报告,最好能携带原单位的CT或者MRI的片子,并尽量做到不卷曲和弄脏。
门诊上的专家主任就诊就两三分钟时间,我该如何做才能高效地利用这个时间?
医生理清疾病的发展是按照“时间+症状”的思路进行的,所以,**表述**尽量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症状的模板进行,并且,**检查资料**也尽量按照时间顺序梳理好,这样就能让你的医生最快地了解你的情况,高效的利用门诊的时间。
临床中看到很多情况就是空手来看病的情况,这种情况如果本人对病情很了解并能提供准确的信息还好,如果遇到自己也说不清楚的,甚至是家属和病人说的版本都不一样的情况,门诊医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取准确的信息,也很难提出建设性的又有针对性的建议,导致很多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古语云“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要想获取快速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好能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1.出发之前,尽可能地和原来自己的主管医生交流一下,寻求一下专业人士的建议,比如住院资料和检查资料去哪里复印,有什么那边医生需要注意的(比如用药过程中的反应/特殊的情况等等);
2.去当地医保局咨询异地就医的报销情况,如果需要领取相关申请表,请提前领取并尽可能的多复印几张空表格,和填写了基础信息的复印表格,询问就诊地医生需要提供的证明(住院证?门诊病情证明书?住院病情证明书?);
3.尽量留几个对病情和流程比较熟悉的亲戚朋友在当地,并保持就诊时期电话通畅,需要什么资料可以快速的传真或者扫描发送;
4.提前搞清楚就诊医院的各个地点的分布。因为人在陌生环境下,被各种催促的环境下很容易手忙脚乱;
5.就诊专家教授前可以先挂一个专科主治的号,先做检查,等检查做的差不多了(尤其是挂外科)可以看专家的号,如果挂不到前面的号,可以先挂TA以后的号。这样,即使是携带检查去询问的时候,也可以做到基本的礼貌。
病理会诊是什么?为什么要病理会诊?我该怎么做以节省时间?
目前所有的肿瘤诊断都是依靠病理诊断的,说白了就是靠取出来的那块肉用过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来明确肿瘤的来源/分化/一些潜在的靶向治疗手段,而且各个医院都是以自己医院的病理诊断为准的,说白了就是那块肉需要这个医院的病理科医生再确认一下是不是这个肿瘤。
所以,如果在当地医院取了组织的并且在原单位已经诊断了肿瘤的,去其他的医院99%都是需要重新病理诊断的。鉴于病理诊断耗时的特殊性,就需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比如前文说的,联系自己的原来的主管医生,留一个亲戚朋友在当地等等手段,去了一个新的医院,也可以先去病理科打听一下病理会诊的流程,早做准备,节省时间。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这些大医院该如何选择?
除了复旦大学的专科排行榜这类权威的数据,还需要考虑一点是这个地方有没有自己的熟人,能帮你办理一些文书,邮寄和咨询的工作的亲戚朋友,此外就是报销的比例和交通的便利等等因素。
除此之外,我还能做的有什么呢?
除了做好以上的几点,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大医院就诊肯定是一个相对漫长和艰难的过程,首先思想上要做好准备,因为要获取更好的治疗,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不管是时间上的还是经济上的;第一次就诊能选择一些年轻的,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家属陪伴,这样也能节省很多时间;
其次就是交流方面的,医生其实没有一个是想要害人的,医患之间更多的应该是交流和沟通,而不是敌对,所以在交流方面,为了信息的快速交换,语气和态度上尽量平和,有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尽量减少反问句的使用。
作为一名医生,我想说的是:“我们可以容忍Tony老师把我们的空气刘海剪成了中年大叔的秃头发型,却无法容忍医生基于自己8年读书和10几年的临床经验给出的建议的可能误差;我们可以花几百块钱去找一个不靠谱的理发师,却无法容忍一个行医几十年专家基于自己几十年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建议的几十块钱的挂号费,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都去一起反思的。
希望每个患者都能被世界温柔以待,也希望我们的制度更加的完善和谐,让每个人的就医体验不要那么的痛苦和暴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