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汤临证治验心得

六和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祛暑化湿,益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夏季外伤暑气,内伤生冷,症见寒热交作,呕吐泄泻,胃脘痞满,霍乱转筋,头目昏蒙,倦怠嗜卧,口秽纳呆,亦治中酒、伤食等病症。方中藿香祛暑化湿,人参、白术、甘草益气扶正,砂仁、厚朴行气宽中,且可化湿醒脾;扁豆、茯苓渗湿清热,且扁豆又能散暑和脾;杏仁下气利湿,木瓜平肝柔筋,半夏燥湿和胃,姜、枣发散而调和营卫。应用时,或加香薷以祛暑,或加苏叶以散寒。全方重在“和”字。六和者,和六气也。盖风寒暑湿燥火,夏月感之最多,故用诸药匡正脾胃,调和六腑。脾胃调和,则六气无伤,故谓六和汤也。笔者喜用六和汤治疗夏季时病,或清热,或除痞,或止泻,或聪耳。现举例说明之。

1.高热治验

孙某,男,16岁。于1998年6月上旬在麦收中出现发热、恶寒、头蒙等。当时体温39.4℃,村医予复方氨基比林肌注1支,体温少退。后用抗生素加激素于液体中静注3天,体温虽有下降,但仍反弹至38.5℃~39℃之间。于第5天来我院就诊。症见发热、恶风寒、咽痛、纳呆。查体温38.9℃,呼吸21次/分,心率102次/分。X线透视:两肺影清晰。血检:白细胞13200/mm3,中性82%,淋巴18%。舌质红赤,苔薄黄腻,脉浮数。证属暑邪内伏,外受风寒,暑为寒闭所致。治以祛暑解表,清热化湿。用六和汤加味。

处方:藿香10g,香薷10g,砂仁5g,厚朴花10g,白扁豆30g,茯苓15g,炒杏仁10g,青蒿30g,连翘15g,生甘草10g,生姜5g,大枣3枚。水煎服。2日服用3剂。其父言服药半小时后,全身渐汗出,约1小时后,大汗出,体温降至36.8℃,3剂服尽,热退症除。

按:此属暑湿无疑。因无伤气之症,故不用人参、白术;未耗阴伤筋,故不用木瓜,亦不用温燥之半夏;加用青蒿以冀辛凉透达,连翘以透肌热,香薷犹夏月之麻黄,可使在表之风寒从汗而散。如此腠理启闭,内伏之暑湿有外透之机,自然汗出热退。

2.胃痞治验

刘某,男,42岁。于2001年7月因饮食不洁而致胃脘痞满,不思饮食,频频欲呕。曾服用吗丁林与藿香正气片,未见效果。刻诊时见:精神不振,面色淡黄,如有灰垢,时按胃脘,食欲不振,纳谷不香,舌苔白厚腻,脉弦缓而滑。脉证合参并结合病史,显系暑月伤食所致。脾被湿困,胃气失和,中焦气机痞塞。治宜健脾和胃,佐以醒脾消食。方用六和汤合三仙饮加减。

处方:藿香10g,清半夏10g,炒白术10g,砂仁5g,厚朴花10g,炒杏仁10g,白扁豆30g,生山楂15g,神曲10g,生麦芽15g,代代花10g,生甘草5g。水煎服,一日1剂。服用6剂后,症状消失,改取适量鲜荆芥、鲜香菜(切断),沸水冲饮,以除余邪。

按:本案因夏月伤食而致,食滞中焦,使脾胃升降失和。方取六和汤芳香醒脾,苦温除湿,辛温理气之品,另加消食化滞之三仙饮,使脾湿运化,胃气和降,食滞消散,中焦升降有序,自然饮食无恙。后用荆芥、香菜,均取鲜品,其芳香开胃之作用突出。沸水一冲,香气大出,频频饮之,既可解暑,又能促进食欲。

3.泄泻治验

张某,男,30岁,手工业者。于2005年8月中旬就诊。患者每日外出走村串巷,3天前因饮生水而引起腹痛,泄泻,一日十余次。症见腹痛,肠鸣,随之泄泻清稀便,伴有下坠,恶心欲呕,两腿酸困懒动,舌苔白滑,脉弦细数。未诊前曾服用黄连素、654-2,症状如故。查大便常规:黏液(++)、脓细胞(+)、红细胞(-)。证属暑湿泄泻。法当健脾和胃,温中止泻。方选六和汤合理中汤加减。

处方:藿香10g,苏叶10g,砂仁8g,清半夏10g,白扁豆30g(炒)、厚朴花10g,木瓜15g,党参15g,炒白术10g,淡干姜10g,炒山楂30g,生甘草10g。水煎服。一日1剂。两次煎取药液600ml左右,温服,频频饮之。服用1剂后,大便次数减为日5、6次,3剂服尽,大便日2次,腹痛明显减轻,但仍有下坠之感。遂于上方加升麻5g,柴胡5g以升举清阳,继服5剂,症状全除,饮食正常。

按:此案为暑月伤饮证。由于冷水寒凉,伤于脾阳,致脾阳失却散精之功,反执寒湿行事。使大肠传导之职失常,引起暑月腹泻。六和汤具有调和脾胃,温中整肠之功。惟嫌力弱,故加淡干姜温中健脾,炒山楂酸收止泻。服用3剂,效果显现。

4.耳蒙治验

周某,女,23岁,公务员。于1997年夏季因感冒而发热恶寒,治愈后罹患耳蒙,听力减退,两耳如有物堵,时似有风吹树叶声,曾用维生素、谷维素及龙胆泻肝丸、磁朱丸治疗,症状如故。纯音听阈测定:双耳轻度传导性耳聋。诊时已患病月余,视舌苔白腻,浮有黄苔,脉弦缓。结合病史与发病时间,考虑为湿热上蒙清窍,在表之暑湿虽减,但上蒙之浊气未退,清阳被阻,故当升清降浊法,选六和汤加减治之。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0g,藿香10g,清半夏10g,木瓜10g,白扁豆30g,茯苓15g,炒杏仁10g,厚朴花10g,柴胡5g,石菖蒲10g,蝉衣1g,生甘草10g。水煎服,一日1剂。服用5剂,物堵之感有所减轻,言“两耳好像通气了!”后加入冬瓜皮、丝瓜络二味,继服10剂,物堵之感与风吹树叶声均失,惟听力未复原,继服8剂,听力恢复。纯音听阈测定:双耳恢复正常曲线。

按:耳为清窍,《内经》有“清阳出上窍”之说。若清阳不升,浊气上蒙,闭塞清窍,就会出现耳蒙或耳鸣等症。考六和汤既有升清之参、术,又有降浊之半夏、杏仁等。笔者加入石菖蒲、柴胡、蝉衣等,义在助清阳之升,并开启耳窍。后用冬瓜皮利湿而不伤阴,丝瓜络开窍而不伤气。若单从相火上越与肾水未充去论治,必不中的。

(0)

相关推荐

  • 运气临证 ▏辛丑三之气时病特点及治疗原则

    辛丑年三之气 自2021年5月21日至7月22日为辛丑年三之气,前后共六十余天,历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四个节气.主气少阳相火,客气太阴湿土. 一.辛丑三之气时病特点 (1)年运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影 ...

  • 这个方子专门治夏季暑湿病,效果比藿香正气液好,是被严重低估的绝妙好方!

    大家都知道藿香正气散这个局方,药店中藿香正气类成药也有很多品种,前段时间我们还发布了藿香正气类药物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文章.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与藿香正气散齐名的还有一个局方,也是治疗暑湿疾病的,而且这 ...

  • 六和汤临证治验心得(高热、胃痞、泄泻、耳蒙)

    第 1358 期 作者 / 毛德西 河南省中医院 编辑 / 刘刚 ⊙ 校对 / 许红 六和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祛暑化湿,益气和中的功效.主治夏季外伤暑气,内伤生冷,症见寒热交作 ...

  • 经方高手:记录下来的26则经方治验心得!

    (一) 1975年3月9日本校教师的一个七岁女孩,平日身体一向强健,五天前突然发高热(40度),喘咳,血象检查:白血球20000/mm3,中性78%.一医院医生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作西医常规处理,效果不 ...

  • 【临床医案:临床胆病证治验案】

    胆属六腑之一,内藏胆汁,清而不浊,故称"中精之府".因其形体中虚,属之于腑,藏而不泻,又类于脏,所以<内经>又名之为"奇恒之府".胆附于肝,胆汁来源 ...

  • 木香流气饮临证治验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 ...

  • 速收藏!经方高手的26则经方治验心得!

    第560篇,医路漫漫 青竹相伴. 来源|娄绍昆  导读  来自经方高手娄绍昆的26条临床笔记. (一)1975年3月9日本校教师的一个七岁女孩,平日身体一向强健,五天前突然发高热(40度),喘咳,血象 ...

  • 痛证治验

    [病案1]寒凝腹痛案. 王某,女,40岁.2017年2月27日晚初诊 主诉:小腹胀痛,前后二阴坠胀痛难忍. 病史:下午6时小腹微痛,到晚上9时起床上厕所受凉加重,前后二阴坠胀疼痛难忍.伴四肢厥冷,寒战 ...

  • 『名医经验』王道坤汗证治验

    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王道坤教授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04年荣获甘肃省首届名中医称号.笔者现介绍其汗证治验一则. 陈某,女,56岁,2011年11月22日初诊. 诉:动辄 ...

  • 【马有度:崩漏临证治验】

    崩漏临证治验著名中医学家马有度教授,长于内.妇.儿科诸病的诊治,其中对崩漏的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 他在<中医精华浅说>中专门写了一篇<崩漏>,对崩漏的辨证论治,有理有 ...

  • 『名医经验』符为民教授对中风急性期临证治验撷菁

    中风是一种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其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目前世界第三大死因,在所有心脑血管病死亡中,脑卒中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