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颜值走红的博物馆,游客不看文物只拍照,外观惊艳梦幻
一座博物馆什么最重要?当然是文物。可江苏却有一座博物馆,开辟了不靠文物靠颜值的新道路,它就是苏州博物馆。
苏州园林甲天下,每位游客到苏州必然会看园林,而看完园林后又必然再看博物馆。可若问他们苏博的镇馆之宝是什么?大部分游客都一脸茫然,因为这是中国唯一靠颜值走红的博物馆,游客来这不是看文物的,而是拍照的。
惭愧地说,我也是其中之一,我也是为了拍照才去的苏博。我之前来过苏州,只是不知道博物馆要预约,当时已经预约满而没看成,这一次专门提前了好几天预约。
走进馆内抬头一瞧,这是什么神仙颜值,简直太好看了!粉墙黛瓦的色调,几何棱形的外观,加上草木和池塘的点缀,分明是现代版的山水画卷,美得不真实。
苏博的设计者是贝津铭,享誉国际的建筑大师,祖籍也是苏州人,让他来设计最合适不过。
贝津铭是苏州望族之后,在其诞生的童年,贝氏家族买下了狮子林,这座著名园林就在苏博不远,先生放寒假时经常会回到狮子林,在此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
熟悉贝聿铭的人都知道,他主张“建筑应该和它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这种建筑美学在苏博得到了完美体现。
苏州是典型江南城市,新馆便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元素,配以现代钢铁石材和玻璃材质,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而自创的“贝氏马头墙”,既拥有现代设计的几何造型,也兼有传统马头墙逐层叠落的特点。
屋顶采用了几何形体的玻璃天窗设计,借鉴了江南建筑中老虎天窗的做法,开在了屋顶中间,这样屋顶的天窗和其下的斜坡屋面形成一个折角,呈现出三维造型效果。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苏博都给人一种流线立体的感觉,梦幻又漂亮。
这种设计突破了采光方面的束缚,利用玻璃、开放式钢结构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晴天时屋内光线会变幻莫测,贝津铭先生不愧为“光影魔术师”。
苏州以园林闻名,加上馆址周边便是拙政林和忠王府,便设计了一片水池,将池塘、假山、小桥、亭台等园林元素融为一体,现代博物馆和传统园林巧妙结合,给观众带来了由景入画的享受。
园中所有草木都是精心选择过的,姿态优美,线条柔和,在与建筑刚柔相济的对比中,产生了和谐之美。
庭院北部有一面石墙,这是我最喜欢的设计。石墙背靠拙政园的墙,“以壁为纸,以石为绘”,高低错落的片石假山,倒映在清澈池水中,淡雅素静,营造出了水墨山水画的奇妙。
因此把苏博放在老城区内,会发现整体肌理非常吻合,仿佛天生就是一体的,而且并未丧失博物馆的现代感,这是最难得的。
不巧的是,我去的当天阴云笼罩,如此美妙建筑丧失了光线便丢掉了大部分美感,所以拍出来的照片不太好看,因而大家前去时最好要赶在晴天。
当然,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苏博内的文物还是有许多看点的。我在游览时发现博物馆展出的顺序,并未按照传统时间脉络,比如唐宋元明清来走,而是分为了几个序章,如“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以此来介绍苏州的风物人情。
宋代真珠舍利宝幢为镇馆之宝之一,这是一座舍利宝幢,幢内有一个青色葫芦小瓶,瓶藏舍利九颗,舍利主人应是宋代某一位高僧,只是年代久远找不到是谁了。
宝幢高1.2米,选材雕刻皆无可挑剔,尽是玛瑙、琥珀、珍珠、檀香木等珍贵材料,周身雕刻有佛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
装宝幢的木盒同样珍贵,是用银杏木制成,外壁画有彩绘四天王像,笔墨浑厚雄健,用柳叶描法,线条生动流畅,为罕见的宋画精品。只是画像需要保护,苏博内展出的是复制品,真迹另存他处。
另一个镇馆之宝是“秘色青瓷莲花碗”,这是真正的国宝级文物,于1956年在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内发现。
此碗被誉为“中国最神秘的瓷器”,因为秘色瓷区别于一般青瓷,代表了青瓷制作中的最高工艺水准。而秘色瓷的制作工艺在宋代之后已经遗失,在此碗被发现前,中国考古都没有见过真正的秘色瓷,它的出现填补了秘色瓷的空白。
此碗分为莲花碗和盏托,杯身向莲花一样盛开,从露胎处可见瓷胎呈灰白色,颗粒均匀纯净,呈现出玉一般的温润感,堪称北宋年间秘色瓷中的珍品。
馆内有个女金冠,是元代时的文物,用极细竹丝编成的王冠,用金丝银线扎固,冠上贴有孔雀翠毛,出土时色彩鲜艳,现在看来依旧华丽动人。
除去这些,馆内文物还有五节石函、铜如来佛像等等,皆是文物中的珍品,因此游览苏博时也不能只拍照,观赏下这些文物,感受苏州历史的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