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立让行医笔记》连载5——追忆恩师(1)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466期
审稿|王军红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 导师之恩 山高水长」回忆舅父1
文/ 郑立让
我的舅父张济全先生是享誉三秦医界杰出的中医教育家,在他60多年的医学教育生涯中,以振兴中医为己任,敬业笃厚,勤奋实践,兢兢业业,其严谨的治学精神,深为人们所敬仰。毕生倾心于中医学术研究和中医教育事业,桃李遍布于海内外。张济全先生既是殚精竭虑培育我成材的导师,也是辛辛苦苦养育我成长的舅父,我从小生活在舅父身边,他慈祥的面容,谦诚朴实的性格,严谨勤奋的治学精神,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每回忆起在舅父身边的点点滴滴,我的心就不由得一暖,鼻子也不禁酸了起来。一直以来,总想为他老人家做点什么,但基于种种原因都未能如愿,回想起来惭愧难当。现在,我仅能寄深情于这短短文字以缅怀养我教我的舅父。
舅父张济全(1925年—2009年)一九二五年农历五月初八诞生在陕西省蓝田县北门外张坡村。张坡村位于蓝田县北门外的苍莽秀岭,北依巍巍骊山,南临滔滔灞水,隔河与白鹿塬相望,依秦岭之逶迤,纳日月之芳华,藏物华之瑰宝,得天地之钟灵。村庄被树木掩映,郁郁葱葱。张坡村大部分村民都姓张,老祖宗原籍清河郡人氏(今东北吉林清河镇),大明正德年间由山西大槐树下移民到张坡村。远祖张文秀携四个儿子来到这里结庐而居,开荒种地,胼胝手足,苦创家园。历经数十载,家道稍富,营造居室。因该村地处县城北坡,就叫张坡村。弟兄四人,长子张英(长门),次子张俊(东门),三子张杰(西门),四子张玄(早夭,无字)。舅父是三子张杰一脉,舅父的祖父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木匠,以建筑手艺高超、闻名蓝田,尤善于雕刻。
舅父的母亲(我的姥姥),出生于世代以农为业的五里头村。心地善良,聪慧勤奋,相夫教子,温恭贤良,以“贤孝”闻名于十里八乡。姥姥生有二子三女,长女张玉贤是我的母亲,舅父是她的长子,姥姥对舅父的启蒙教育极为重视,尤其注重对他的品德教育,经常给他讲做人的道理。这对以后舅父成为一位情寄群众疾苦的中医,一位心怀万千桃李的医学教育学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舅父幼年聪明好学,6岁上学,入学后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三字经》、《弟子规》背得烂熟,后来由老师给他讲解《中庸》《大学》《论语》《孟子》等书,他读书非常刻苦,每每读书到夜阑人静时分。刻苦上进的舅父成了全家人的希望,然而就在此时姥姥因血痨去世,家中的顶梁柱倒了,舅爷又在外奔波,家中经济每况愈下,实无办法,年幼的舅父只能辍学了……一天舅爷回到家里,舅父边哭边嚷着:“爸爸,我要上学!我要上学!人家的孩子能上学,我为什么不能上学呀?!”舅爷流着眼泪说“苦命的孩子呀!咱们的命不好,认命吧!。”舅父哭,舅爷哭,父子泪相涟,舅父的哭声注满了渴望上学的心情,深深地刺痛着舅爷的心。少年的舅父也体会到了舅爷的为难,只能暂时辍学,辍学后的舅父从此担起了家庭生活沉重的担子。
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过早承担的生活的重担,不仅没能压跨他稚嫩的身躯,反而磨练了他的意志。
辍学后的舅父,农忙时节下地劳动,农闲时节即抓紧时间读书,但姥姥身染疾病时所受的痛苦和姥姥病故之恨,时时刺痛着他的幼小心灵,遂以不知医为恨事,故立志学医,以济世活人。但其时年少,家境贫寒,学无门径,只得自谋出路,以书为师。自学之初,茫然不知由何起始,临舍住着一位清朝耆儒张子厚先生送给他几本医学启蒙读物《药性赋》《医学三字经》,他即用小楷抄录于粗麻纸上,利用工余时节诵读。我的母亲知道舅父立志学医以后托人说通了当地中医袁自谦收他为徒,跟随学医。舅父即来到袁老师家中开始了学医的生涯,袁老师特别喜欢舅父的诚实和勤快便亲自给他传授知识,教他望、闻、问、切。怎样待人接物,招呼病人,为了维持生活,舅父白天在当地的小学校里教书,晚上在袁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他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潜研经典,博览诸学。几年间对《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伤寒论》《金匮要略》《濒湖脉学》《医宗金鉴》《汤头歌诀》等医学专著,无不精读强记,每得一医书,便如获至宝,必寝食皆忘,以读为快,日间忙于给学生讲课,夜间则是他读书的大好时光,数十年如一日。经过几年刻苦钻研,经专业考试合格政府发给行医证书。几年后,舅父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中医大夫。南王村已九旬高龄的刘老先生去年向我述说了他1947年在西安南院门开饭馆,患高热、谵语,腹部有一个硬块,像一个盆扣在小肚子上,昏迷不醒,一周未大便,腹部痞满,当时西安广仁医院认为是“腹腔肿瘤”,要求动手术,因为无钱医治,回家待毙,家人恐慌不安,乱作一团,已准备后事。当时家人邀舅父出诊,舅父经望闻问切后诊断为阳明腑实证,用生大黄5钱,芒硝1两,生枳实1两,生地2两,瓜蒌1两,麦冬1两,当归5钱,川朴1两,麻仁1两,水煎服三剂,一日一剂,一剂服后便出稀水样大便,二剂后拉出像板栗一样的硬大便半瓷盆,高热已降,人已清醒,三剂后腹痛解除,神清气爽,又回西安做生意。60多年过去了,他仍然念念不忘舅父的救命之恩。
▼
郑立让:1948年 7月出生于陕 西省蓝田县,中共党员,毕业于陕西中 医学院。副主任医师职称。曾任蓝田县康复医院院长,蓝田县医 药科学研究所所长,蓝田县医院业务院 长、党总支委员、支部书记、蓝田县圣 邦医院业务院长、蓝田县友谊医院名誉 院长、蓝田县老年科技教育卫生工作者 协会常务理事,蓝田县政协六、七届政 协委员、西安白鹿原文化研究会常委, 西安市科协理事、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会员,《中华医学临床研究》主编、中华 医学临床研究编辑委员会常委、蓝田县 老年医药卫生科技协会副会长兼秘书 长,陕西省中医师承指导老师,陕西省 医学专家库专家。曾荣获西安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称 号;被西安市委、市政府、西安军分区 授予“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先进个人称 号”;西安市优秀科技成果奖获得者。被县人民政府授予“九五”期间优秀科技工作者;被西 安市科协授予防治非典优秀科技工作 者;还曾多次被县卫生系统评为先进工 作者、蓝田县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 产党员、先进学科带头人。联系电话:15829670185。
▼
▼
滋水美文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主编微信:mxy2722801
声明︱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投稿邮箱︱865909186@qq.co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