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吴国的赋税收多少钱好呢?
前几篇文章都是关于汉代的赋税,对于三国的例子只是稍稍提及。三国时期是紧承汉代的,其制度大多沿袭汉制,本篇试着聊聊吴国的赋税。
写在前面,三国时期的史料一贯较少,陈寿所著的《三国志》又缺少食货志、郡国志等内容,所以对这一时期的风土人情只是通过少量史料探究,再结合汉代的社会风貌稍作推论。但三国不只是战争与故事,那是实实在在的社会呀。
吴国的赋税与汉代十分相似,不像魏国那样富有创新精神。比如更赋,汉代每年每个人要么去戍边3天,要么就缴纳给朝廷300钱,请人代替服役,吴国同样是缴纳300钱。稍有不同的是,吴国的服役时间更久,汉代只是到56岁,吴国需要到59岁。
不像魏国施行的户调,吴国算赋也与汉代大体相同,走马楼吴简真是宝贵的资料,这些竹简都是宝贵的记载,也是一道道算术题...252个成年人,一共缴纳算赋30240钱,那么每一个人刚刚好120钱,这与汉代的算赋保持一致。但也有缴纳算赋130钱的记载,也许是此时吴国加重了赋税。
吴国民、吏、兵是分别立籍的,名单都在簿籍上。吏户缴纳的算赋较少,每个人只需要缴纳11钱,比民户的120钱少多了。缴纳算赋时,可以选择缴纳钱财,也可以用其他物品折算,比如鹿皮、布匹、羊皮等。
说起算赋就一定会提及口钱,吴国是分“大口”、“小口”的,“大口”指的应为成年人,有征收28钱的记载,这可能是一年的算赋分多次征收的结果。“小口”指的是小男、小女,334小口,一共缴纳1760钱,因而每一小口缴纳5钱,相比于汉代的23钱少了很多,但要面临一个问题:一年内会多次征收...
吴国的田租很复杂,田租是缴纳实物的,一般都是交米,但走马楼吴简中光是关于征收限米的名目就多达数十种...就常限熟田而言,县吏、郡吏、郡吏、郡卒、州卒缴纳的米是一样的,都是要每亩交一斛二斗,但州吏只需要交五斗八升六合。补充下,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为十合,也就说州吏缴纳的米还不到百姓们的一半。
户钱的征收要分7个等级:原本就是上品的人家缴纳12000钱,新晋上品的人家缴纳13000钱,原本是中品的人家缴纳8000钱,新晋中品的人家缴纳9000钱,原本是下品的人家缴纳4400钱,新晋下品的人家缴纳5594钱,再低品级不用出钱,也就是“下品之下”。
吴国的赋税同样有相应的减免策略,比如部分身体有疾患的,如雀足、目盲等人士,也有通过自伤手足来获取减免的。有些人因为出任官吏获得减免,有时碰上自然灾害朝廷会减免,比如诸葛恪就减免过赋税。还有凭借功劳减免赋税的,即“复田”、“复客”,这部分土地、百姓给出去就当丢了,不细究也不征税。前文也提到了,属于下品之下的家庭,既免除赋税也不需要服徭役,大概真的是生存困难了。
还有不少关于僦jiù钱、地僦钱的记载,在汉代的记载中“僦钱”有运输费的意思,而“僦”指的是租赁,放到市里,就是租赁摊位的钱了,地僦钱是每月交500钱。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