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而止的人生
纵然古代医疗条件不好,但也不乏长寿之人,如贾诩、孙权,更有甚者能活过百岁。但身在乱世,短命者更多,郭嘉38岁,庞统36岁,还有个36岁的周瑜,字公瑾。
周瑜和孙策这对高颜值组合十分经典,190年两个15岁少年成为了彼此的羁绊,195年孙策初出茅庐,周瑜率兵相随,是周瑜陪着孙策打下了江东最初的基业。198年,周瑜投靠孙策,还附带了一个鲁肃,那年两人24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此后周瑜就随着孙策攻城略地,这两兄弟真是亲密无间,这不攻破皖城,见到桥家两个国色天香的姑娘,俩人立马瓜分了大小乔,孙策为此还很得意“桥公的女儿受到颠沛流离之苦,幸好有我们做女婿,够他庆幸的了”。
那是199年,孙策25岁,正是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时候,可转过年来大乔就成了寡妇,26岁各方面都在巅峰的孙策倒在了刺客刀下,这短命的兄长哟。周瑜和孙策是“升堂拜母”的交情,所以周瑜选择继续辅佐孙家的下一任君主,孙权。
有句很出名的话“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虽然是《三国演义》中的话,但也很切合实际,在孙权时代周瑜就是军方的代言人,而且孙策是突然死亡,没给孙权留下发育的时间,纯属赶鸭子上架,所以孙权的嫡系完全抗衡不了周瑜。
然而周瑜倒是没有什么二心,不仅如此他还为东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就是那场染红了天际的火,赤壁之役基本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割据,如果没有后来那些事的话,同时周瑜的名气也如日中天,他正面击溃了不可一世的曹操,而曹操只能留下酸溜溜的一句“赤壁之役,正好碰上瘟疫,我只是烧船跑路,这才让周瑜虚获此名”。
然后周瑜这位完美的乱世佳公子死了,死在了36岁的出征路上。当时周瑜和刘备刚刚瓜分完荆州,赤壁之战前只有周瑜和鲁肃属于鹰派,这仅有的两人在此刻意见也产生了分歧,周瑜主张攻打益州,鲁肃主张借荆州,截然相反的意见,奇怪的是孙权都点头同意了。
如日中天的周瑜就这么死了,他提供给孙权的计划,是东吴仅有的能与曹操二分天下的方法,这是一场豪赌,赢了再无刘备,输了再无东吴,万事俱备主帅却倒在了路上...
来说说周瑜之死,周瑜死前写给了孙权一封信,《三国志》、《江表传》、《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资治通鉴》只节选了《江表传》的一半,而《三国志》和《江表传》的版本大意看似相同,语气却大不相同,《三国志》里周瑜明显示弱,《江表传》里却显得很悲壮。
临终之际,周瑜还是选择了鲁肃做他的继任者,鲁肃提出借荆州在前,孙权答应了,周瑜提出攻益州在后,孙权又答应了,难道孙权记性很差吗?还是孙权有健忘症?显然不会,孙权已经做好了抛弃一个计划的准备,从结果来说是周瑜,周瑜看起来也明白自己的命运,默默把权力转交给了鲁肃。
再看看周瑜家人的待遇,次子周胤犯罪被流放了,诸葛瑾、步骘等人联名上书要求赦免他,不为别的就为了功臣的后人,他们写得也很有意思,通篇不谈周胤,就是围着周瑜的功劳大书特书,显然他们是明白周胤被流放的原因的,好不容易孙权同意了,周胤却“病死”了。
而周瑜的侄子周护,也是将门子弟,却没能在孙权手下混个一官半职,即使全琮推荐也不行,孙权就是不答应。孙权表示“我一直没有忘记周瑜的功劳,就是军中太危险,还是别来了吧。”就像当初孙权的话“要是没有周瑜,我称不了帝的”,人都死了你随便说。
周瑜的死也离不开曹操、刘备的挑拨,曹操是派了蒋干来劝降周瑜,蒋干可是独步江淮的辩士,不过蒋干嘴皮子再溜,周瑜对此也没有半点兴趣。刘备也是煽风点火,趁着周瑜不在跟前,刘备一人跑来找孙权谈合作,合作内容就是借荆州,顺便诽谤了周瑜一句“恐不久为人臣耳”,不久为人臣能干嘛,叛变呗。
以上纯属阴谋论,仁者见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