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伞扇 吃麦粑 挂蛋兜 黄梅端午“名堂”多
送伞扇 吃麦粑 挂蛋兜 黄梅端午“名堂”多
曹锦军
一 毛脚女婿送伞扇
扇子和雨伞原本是很普通的物品,但在黄梅县端午节毛脚女婿送初节这个古老的民俗中却是不可或缺的礼物。
据了解,雨伞有遮风挡雨的寓意,扇子是扇风,乘凉的工具,同时有让人珍惜光阴之意。在该县毛脚女婿是指刚认亲,还没有办理结婚手续的未来女婿。男女认亲头一年,春节、端午、中秋男方都要送初节,送节礼品视家庭经济环境,分为8斤8包、10斤10包、16斤16包,此外还要根据女方家人口情况送扇子,给长辈男性要买大蒲扇,长辈女性的要买伞或鹅毛扇,平辈,晚辈都要买年龄不同的扇子送去。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生活节奏的提速,很多人都在送节礼时把物品折算成钱,毛脚女婿送伞和扇这样的习俗都简化了。
二 翘船
、
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菖蒲艾叶……在端午习俗中,赛龙舟可谓一项仪式感极强、参与性极强的民俗活动。端午节前后,在湖北黄梅一带就有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划龙船习俗(赛龙舟),意为纪念屈原,庆祝丰收,祈求平安。
“保佑喂全家哎都安康哪........”(穿插号子),农历四月二十八是龙船“翘”船的日子,凌晨一点钟,黄梅县孔垄镇邢港村的村民就开始“翘”船,他们戴着统一的帽子,穿着整齐的衣服,在船头装饰龙头,用舵为龙尾。那些用作竞渡的龙舟,短则7丈多,长则11丈余,划动时有如游龙戏水。“翘”船时还要举行隆重的“龙王祭”仪式。仪式中,一切都在静悄悄中进行,不能发出一点声响。龙船入水后的行船过程中,舵手常用高亢的歌声唱出较长的句子,桡手们则以“嗨”、“嗨佐”等号子声相呼应。
旧时划龙船也有一些讲究,通常是农历四月二十八翘船,即龙船入水,五月初一、初三为正式划船日,五月五,就是端午节那天,就是百龙竞渡的日子,所有的龙船都参加比赛。龙船过桥时,通常桥上是不能站人,怕冲撞了龙神。
据了解,孔垄一带的每条龙船上一般有53人,有舵手1人,立在船尾掌握方向。桡手25对分立龙船两侧,锣鼓手2个,站在船中,桡手要按鼓点子的节奏划桨,喊号子。如果锣鼓点子是“咚咚咚咚锵”,那是闲游。如果是“咚咚锵,咚咚锵”,那是加快速度。如果是“咚锵、咚锵、咚锵”,并且越来越急促,那便是竞赛进入最后的冲刺,要拼全力,夺第一。
“锣挟鸣涛鼓骇雷,红旗斜插剪波来。锦标夺到轩腾处,风卷龙髯雪作堆。”唐人张建封的《竞渡歌》,将千年前龙舟竞渡的热闹场面跃然纸上。在如今的黄梅县,龙舟竞渡的时候,锣鼓声急骤如雷,龙舟劈波斩浪,岸上观众呐喊欢呼,声震天地,场面热闹壮观。将中华民族昂扬奋进的精神与品质无疑发挥到了极致。
划龙船时,船还要到本村嫁到附近水乡的姑娘家探望,表示娘家对姑娘的尊重。名叫“吃塞”。姑娘也乐意重谢,名曰“塞塞”。这项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三 端午插艾
艾叶又名艾蒿,在我们黄梅也叫“端午花”,是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的普通植物,它的叶子是墨绿色的,散发出一股初夏特有的味道和气息。每到端午这一天,家家户户门上都插艾叶,驱病避邪,保佑安全。
端午节前,走在乡村的河边或者是池塘边,凡是向阳排水顺畅的地方都生长着青青艾草,茂盛葱郁的艾叶兀自地飘着阵阵清香,不管有没有人留意,它都自然潇洒、无拘无束地活着。
端午插艾是有讲究的,通常先是清晨在野外去采摘,然后在家对外的门头、窗头上将它们一起插到了大门檐上。旧时门头窗头两端有缝隙,艾蒿插进缝隙,菖蒲挂在艾蒿上。插不了的,就把艾蒿菖蒲交叉放在窗台上。菖蒲的叶片呈剑型,又称“蒲剑”,挂上它,把守门户,据说可驱邪消灾。
艾蒿因为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奇特的香味能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还是一味药材,有理气血、祛寒湿的功效。我曾经有几年在冬天冻了脚,咳嗽厉害,也就是半身咳,严重影响了工作生活,于是就采用土方法把晒干了的艾用开水浸在脚盆内,然后把脚也放在上面泡,再在脚上面铺着热毛巾,接连泡几天,不吃药不打针就自然好了。
如今不少人都在端午节前到街市上去购买艾蒿,两块钱一捆,既便宜又方便。虽然到野外采摘的人少了,但家家户户插艾蒿的习俗还是一直延续了下来,依然给端午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
四 端午麦粑香
地处鄂赣晥三省交界的湖北黄梅,每年的端午节,许多农村家庭除了吃粽子、喝雄黄酒、挂艾叶,还会采用新鲜小麦粉做成粑,在黄梅乡下也叫麦粑。由于新鲜小麦成熟后不久就是端午节,于是用新收的小麦磨粉,做麦粑庆端午便成了我县独有的一道美味。
这麦粑吃起来喷香,做起来可是真不容易。首先,要在洗净的盆中倒入适量的麦粉、发酵粉搅拌混合;随后将30度左右的清水,加白糖搅拌均匀用以和面。方女士还有一个独门秘籍,那就是在面粉中加入少量猪油,让自己的蒸好的麦粑香味更浓。
随后将调好的水倒入麦粉中,开始和面,要想和出柔软度适中的面团,就一定得注意水量的控制。和好面以后,将面团静置在盆中,让其充分发酵。如果等的不耐烦的你想要缩短面团的发酵时间话,方女士还有小妙招,那就是将盛装面团的盆子放入30度左右的温水中,可以促使面团加速发酵。
两小时后,用手拔开面团,如果看到面团内部呈蜂窝状则是发酵完成。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做麦粑了。在面团上撒些面粉,将其柔匀,取适量面团搓揉成长条状,再用刀切成大小适中的小块儿。揉成一个个圆团团,放入蒸笼中摆好,架在土灶上的大铁锅上蒸上15分钟左右,起锅,一笼飘着清香的麦粑就制作完成了。
麦粑做好后,通常要用筷子头点上红色颜料,在粑突出的中央点上一个图案,代表喜庆吉祥。吃着,吃着,满嘴都是清新的麦香,丰收的喜悦萦上心头……
五 粽子飘香又端午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每到端午节,黄梅县很多家庭会包粽子。
包粽子也是有讲究的,要提前一天在市场上买来粽叶,然后用冷水漂浸,去色。
包粽子的食材有糯米、红豆、绿豆、蜜枣、有的还用廋肉作馅,这个要根据各人的口味定。
包粽子是一个技术活,每个地方包粽子的方法不完全一样,黄梅县一般都是两片叶子做成一个漏斗形,接着放上一层糯米,夹着一层馅料,再铺上一层糯米盖着。在制作过程中,筷子也发挥着作用。不用筷子紧缝隙,捆好后煮,就容易散。
所有馅料都放好之后,将多余的叶子折在粽子的底部,最后用白线绑紧就可以了。粽子包好了,就要煮粽子了。
粽子下锅,大火蒸个把钟头就熟了。
煮粽子一定要水开了以后才落粽子,水要浸过粽面,也可以蒸粽子,蒸粽子比较能保留原味。这样的粽子大人小孩都喜欢吃。
六 挂蛋兜
小时候,每年端午都能得到一个漂亮的蛋兜,再长大一点,自己就可以编蛋兜了,在里面放进红鸡蛋,挂在脖子上去上学,觉得那一天都特别高兴。
传说很久以前,天上有个瘟神,每到端午节都要溜到下界害人。受害者多为小孩,母亲们纷纷到女娲庙里烧香磕头,祈求消灾降福。女娲找瘟神论理:“今后不准许你伤害我的嫡亲孩儿。”瘟神自知不是女娲的对手,便问道:“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女娲一笑:“每年端午节,我让我的嫡亲孩儿在胸前挂上一个蛋兜,不许你胡来。”从此,端午节挂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家长亲自用七彩丝线编成蛋兜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能保证整个夏天都不长痱子,平安度夏。鸡蛋的数量一般以三个或者五个为限,3个鸡蛋寓意“生生猛猛”的意思,5个鸡蛋则表示“五子登科”。
小时候只觉得挂上蛋兜很威风很漂亮,却不知原来这其中是长辈们的一个美丽的心愿和美好的祝福。
多年过去,儿时端午情结却永远也不能从记忆里抹去。
七 端午盐蛋味儿美
盐蛋又称咸蛋,咸而微寒,能滋阴、清肺,每到端午前夕,我县很多家庭都会腌制一些盐蛋来欢度端午佳节。
腌制盐蛋的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准备好蛋和白酒后,首先将买回来的新鲜蛋,放在清水下冲洗干净晾干,并将白酒倒入稍微大一点的盆子中。随后将洗净的蛋放在盛有白酒的盆子中浸泡30分钟,让蛋表面均匀裹一层白酒。
捞起,放入准备好的食盐中滚一下,让盐能均匀的覆盖在蛋的表面。依次做好后,将鸡蛋和鸭蛋放在袋子中密封15天。
密封好的盐蛋要放在阴凉通风处,等15天后要食用时,就取出鸡蛋,洗去食盐,放入水中煮10分钟后就可以了。
腌制好的盐蛋,剥开会有油流出,阵阵清香喷涌而出,渗入鼻尖。 特别是“红色的蛋黄”,吃起来,入口即化,回味无穷
曹锦军围炉微信公众号:
caojingjun197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