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易混淆知识点大盘点~

  高三苦,高三累,高三最怕上课天天睡。作为高考过来人,很能理解大家此刻的心情,晚上最好不要熬夜超过12点,要不上课不困都难。高三这一年要时刻为自己加油打气,多看点励志的东西,心平静了,成绩就上来了。
  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些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一天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9.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10.径流与径流量
  径流是指降水扣除蒸发量等损耗后沿地表、地下运动的水流。径流量则是指一定时段内通过某一河流断面的水量,单位是:立方米/秒。
11.汛期与洪水期
  汛期是指江河由于流域内季节性降雨或冰雪融水引起定时水位上涨的现象。洪水期则指江河湖泊中水位超过正常水位达到洪峰水位及其以上的时期。
12.水资源、水利资源与水力资源
  广义的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水,狭义的水资源则是能为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资源指能被人类控制或基本控制的应用于灌溉、给水、发电、航运、养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来常以“水资源”一词替代、包容“水利资源”。水力资源属于水利资源的范畴,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蕴藏的动能资源。
13.地壳、软流层与岩石图
  地壳的范围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约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处。岩石圈则从软流层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岩石圈=地壳十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14.矿物、矿产与矿床
  矿物是形成矿产和矿床的物质基础,矿物不等于矿产,只有当有用矿物富集起来达到农业利用要求时才为矿产。有矿产不一定就叫矿床,只有矿产的富集地段才称为矿床。矿产是岩石形成过程中形成的,矿床在一定地质作用下才能形成。
15.地质作用、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地质作用是指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壳运动仅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地壳中的各种地质构造基本上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16. 断裂与断层
  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
17. 印度洋板块与印度板块
  印度洋板块为全球六大板块之一,主要以大洋地壳为主,属于大洋板块。而印度板块从属于印度洋板块,是它的一个子板块,为小板块,由陆壳组成,属大陆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板块(而非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形成的。
18.风化作用与侵蚀作用
  风化和侵蚀都是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但风化作用相对侵蚀作用来说是在静态下比较缓慢地进行的,短时间内不易被人们觉察,而侵蚀是在较为明显的动力作用下进行的,易于察觉。
19.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
  前者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的聚合体。其中的各种生物由于彼此间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并与其生存环境进行着连续的能量和物质交换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即生态系统。二者关系可简单表示为: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十生存环境。
20.热带雨林与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热的赤道地区,由高大茂密、常绿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落。热带季雨林不连续分布在热带雨林外围干湿季交替的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旱季落叶的乔木为主组成的植物群。季雨林与雨林相比,外貌有明显的季相变化,群落组成种类和结构比较简单。

来源:升学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