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建筑的春天 | 建筑精杂谈 | 建筑学院

如果有机会拥有一处自建的房子,你会选择用木材吗?

这些问题,其实我们可以从当下西方世界的木建筑里找到答案。

西方木构世界

 ANNA 小屋,荷兰

可拆卸、可移动式便捷木构小屋~

A. 材料与结构

仔细阅读小屋的结构,发现其实其结构逻辑是和中国传统木构建筑是相似的(排架)

不同的是开间方面,小屋同样采用类似桁架的构件对每榀排架进行拉结支撑,而不同于中国传统木构架开间方向仅采用受拉构件进行拉结。

小屋的结构拉结体系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排架

回顾当代西方木结构技术的发展,材料是实现木结构转型的基础。

木材在建筑中的利用可以分为3个主要的阶段。19世纪年以前,原木是建筑中不可替代的材料。

原木

19世纪后,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形式(钢混、钢...)逐步代替木材,直到1970年代,木材因其可再生和多样化的属性再度被重视,开启了以胶合木为材料的轻型木结构及木产品的新阶段。胶合木、复合木材等的出现使得木结构建筑不再受木材天然尺寸的限制。

轻型木结构

轻型木结构是欧美最普遍的木结构建造方式。其特点是使用断面较小的规格材,均匀紧密分布连接,由主要和次要结构构件共同构成框架组结构传导荷载,并使用斜撑和金属加强件进行结构加固,加工精度大幅提高。

B. 预制装配

为何预制?首先因为工业化生产可以保证质量。其次可以降低成本,加快建设速度。再者,还可能让消费者挑选不同的建筑构件进行组合,从而参与设计

——张永和

设计单栋建造的建筑时是在设计最终的效果,设计预制建筑时很大程度上是在设计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建造系统。

“预制”对象可以是建筑标准构建,结构拼装单元,墙体、楼面、屋面整体建造,甚而预制整个建筑本身。

预制的形式

谈到预制,中国古代木结构中,梁和柱等主要构件也是预先加工,再进行现场搭建,实际也是一种预制加工技术。

中国古建筑匠人预制榫卯木构件

模数制度是实现预制的前提,中国古代工匠通过对建筑尺度和等级的把控,创造出普世的模数制度是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传承的。

“材分制”——

“斗口制”——

要实现预制,当代也少不了模数制度的确立——

现在我国的建筑模数以国家制定的GBJ2—1986《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的规定为标准,以100 mm为基本模数数值,定位M,即1M=100 mm,根据基本模数,得到相应的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当代木结构装配技术主要应用于现代木结构工业生产的标准化处理,即对木结构的构配件进行标准化加工,再利用现代技术进行模块化生产和装配。它具有可以缩短工期、建造便捷、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等优点。

欧美在过去的10-15年,强力发展重型木结构体系。木材从原先只能建造小型建筑的局限,提升到了更多建筑类型中,包括高层、大跨的预制加工以及装配式模块化建筑上,能够与混凝土、钢结构建筑同台竞争。

 Pingelly娱乐文化中心,澳大利亚

号称“二战以来西澳大利亚境内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木材实现室内无柱大跨空间,伴随亲切的木质空间体验。

木构与大跨空间

木结构框架体系

日本当代木建筑

思考中国未来木建筑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视线聚焦到有着与中国传统木建筑体系同根同源的日本。

A. 诉求

日本国民对轻质、再生木结构有着本质上的生理诉求

木材料建筑具有亲人的质感,良好的保温性能,创造出冬暖夏凉的室内空间;除此之外,轻质结构能够有效防止地震灾害的侵袭,这应该是木材在日本本土经久不衰的原因。

据日本国土交通省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1月,日本全国建筑总使用面积为785828万㎡,其中住宅为543180万㎡(约占74.8%),木结构建筑的使用面积约占住宅总面积的68%;非住宅类建筑中,木结构建筑所占比例约为7%。另据日本总务省调查,日本现有住宅中,59%为木结构,独栋住宅的93%为木结构。

纯木结构——

 塚脇住宅,日本

纯木结构——

小机住宅,日本

木结构搭配混凝土——

 Hikone住宅,日本滋贺

木材搭配金属——

 daita2019住宅,东京

B. 政策与技术

在国家政策层面上,战略性的发展高质量、高存量、多年龄段的优质林业资源。采伐的同时不断栽种;采伐技术成熟,就比如会动用无人机去调取这片树林里的预采树木,不至破坏其它。

森林覆盖率中国中国达22.96%,日本69%

然后是技术的跟进,日本自19世纪末便顺应时代潮流,学习西方木结构技术,形成现代梁柱木结构体系。日本人选择全盘西化、放弃旧有的木构建筑体系的方式来急速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

而日本传统木结构可以追溯到中国唐宋时期,伴随文化交流,中国的建筑形式传到日本并得以延续和发展,如神社、寺院、日式民宅等。

法隆寺金堂、五重塔7世纪后半叶再建,当今世界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群。   左为金堂(国宝)右为五重塔(国宝)

东大寺大佛殿,世界现存最大木构古建筑。

木材本身性能的研发升级。通过科技手段可以解决木结构的防火、防腐、防白蚁、防潮、防水等问题。

在政策、技术的基础上,预制装配式木建筑建造系统在日本国内进行了全面推广,推广的方式是产品。2013年无印良品里就已经在将木结构房屋的预制构件进行通用售卖了,家里的木梁腐朽了,商店里下单换一根就行。

无印良品预制木房屋

C. 市场

日本的土地私有,采用预制装配式木结构进行快速房屋修建是一种适应城市社会生活的选择。你家需要盖房了,但是紧挨着的左邻右舍房子屹立在那,没法搭建脚手架,怎么办呢?选择预制装配式的木构件,进行由内而外立梁柱,快速高质量地在自家范围内搭建房屋。

当预制装配式木建筑成为一个国民产业的时候,行业的材料、技术成本进行了均摊,这样下来,其实木建筑的成本是很少的

我国当代木建筑现状与未来

A. 现实问题——林业资源的匮乏

自上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起,国内消耗了大量的林业资源。而自那时到当下不过六七十年的时间,对于木材的生长周期而言,是很难生长成大规模、优质、适应工业化采伐体系的林业资源的。近些年,虽然林业发展较为迅速,林产品质量获得显著提升,但是滥砍滥伐、随意造林的情况依然存在,受到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森林资源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状态,林业质量依然处于较低水平。

世界森林覆盖率地图

我国林地种类

在古代,强大的木资源储备是成就我国长期以来木构住屋的先决条件,推广到当代,也会是同样的道理。基础跨了,先决条件便不满足。

B. 观念问题

自上世纪钢混结构从西方传入国内,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经历了刻骨铭心的改朝换代,传统木结构建筑因无法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逐渐沦为过时的古董。中国人还来不及对传统木建筑价值来好好评估一番,就被迫接受了钢筋水泥的世界。

而原本留下来的传统纯木结构房屋却因为缺少人气与防护,正在被时间缓慢的侵蚀,形成了在国人心中腐朽、过时、潮湿、黑暗的形象。在现在的农村,家家建房都习用钢混或者砖混结构,这是一种“进步”,是跟进时代的观念选择,谁又会重拾老宅的木构呢?

毕竟,年轻时作为木工生存的匠人也随着木宅院一起老去。

砖混/钢混化的新农村

传统木建筑城镇环境

来源:航拍四川

落实到具体推广上,现实生活是很复杂的。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决定住宅形式。如果说要去引入新的建筑“形式”,是要切实贴合现实人们生活状态的。不同区域会有不同的住屋偏好,需要进行实验摸索。

分布在我国境内的传统住宅形式(局部)

来源:中国居住建筑简史:城市、住宅、园林  (第二版)

C. 希望

我国正处于木结构建筑的全面复苏阶段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国建筑学家刘致平先生曾经发出拷问,“现国内大规模推广建设的钢混结构住宅是极不经济的,想要建设一劳永逸的建筑是不可能了”。钢混结构发展到今天,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它会老化需要养护,而且一旦废弃,造成的环境污染、能源消耗是很大的

废弃砖混/钢混房屋

在经历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期的大规模城市建设之后,我国建筑业步入存量更新时代。在急速奔跑后,我们免不得停下来思考,原先做了那么多,是否出现了一些问题呢?

由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给出的报告数据可知,在2010 年,全球建筑行业(涵盖了住宅、商业、公共和服务等业态)的能耗占到最终能源使用的 32%

钢筋水泥的世界

而相比钢材、混凝土而言,每生长 1m³木材能吸收约 1t 的二氧化碳,并释放 0.75t 的 氧气,是一种“负碳”型材料

材料生产阶段来看,木材不但不排放二氧化碳,还对其有一定的吸收;从构件加工阶段来看,木材容易加工,每制造同等单位的构件,木材的能量消耗远低于其他建材;而且木材质轻,在运输上的能耗也可降低 ;施工快速便捷,木材对人力、机械和能源的消耗都相对较低;一般情况下,木材的导热率低,是天然的保温材料,有助于维持建筑在使用阶段的低碳排放;此外,木材还是真正可以实现回收再利用的建材。

2013年9月全面完成修订的《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对新型木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2017年,我国颁布《多高层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BG/T51226》《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规范GB/T51233-2016》

预示着我国装配式木结构建筑即将迎来新的发展。

D. 试点情况

试点类型集中在民宿、居民活动中心等商业、公共建筑;

对于民宅,多表现为老宅翻新,而结构类型多为混合结构;多为一次性建筑设计作品,很少为有推广意义的预制装配设计作品。

呈现出星星之火的势头

 。。。

一些思考

A. 中国传统木建筑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木建筑具有分布广、类型多、体系成熟、适应性强、生态性能佳等特点。古代匠人经过千年的摸索,总结出的建造经验与技巧,创造出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

其中有着奇巧的智慧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在木建筑技术、理念更新的当代,国家的现代木建筑体系无疑是要在其基础上进行再创造。

传统木建筑与自然融合的天井空间

图片来源:野人木屋

B. 关于预制装配木建筑的试点选择

旅游景区试点具有噱头,且可接触的人员较多,更容易推广建筑的形式与理念,用实物来更新大众的理念。像是很多民宿以及旅游景区的小品建筑。

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当下仍然沿用本民族传统木结构建筑。他们仍然维持着比较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住屋形式,传统的技艺和匠人都还在,但也存在遗失的可能。可以在这些地区,用新型的理念、技术与传统建筑进行结合试点,与乡民、匠人一起探索合适的住屋改良道路。

小南海-土家十三村

相信,木建筑在不远的将来,又会筑满华夏。

“ 完 ”

参考文献:

[1]刘贵文,陶怡,毛超,等.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装配式建筑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24(5): 56-65.

[2]张殷. 我国林业现状及整地、造林方法思路构架实践[J]. 黑龙江科学, 2020, 11(10): 118-119.

[3]赵妍,孙宇璇,何英杰,等. 从现代趋向当代——预制装配式木构建筑与建筑系统发展相关问题讨论[J]. 城市建筑, 2017, 246(13): 27-29.

[4]李珺杰,王庆国,吕帅,等. 现代木造建筑工法与预制装配式设计的关系——以加拿大建造技术为例[J]. 建筑学报, 2018, 597(6): 106-111.

[5]李利丹,岑晓倩,植凤娟. 装配式木结构在黔东南民居建筑中的应用前景[J]. 凯里学院学报, 2015, 33(6): 125-126.

[6]韩振华,陈玲. 木结构建筑的工业化——模数制下的预制装配[J]. 林产工业, 2017, 44(11): 38-40.

[7]高颖,杨越,伊松林,等. 日本预制装配式框板胶合木结构的技术特点及研究现状[J]. 木材工业, 2013, 27(4): 20-24, 49.

照片来自:

ANNA 小屋,荷兰 / Caspar Schols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Pingelly娱乐文化中心,澳大利亚 / Iredale Pedersen Hook + ATC Studio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塚脇住宅,日本 / Horibe Associates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小机住宅,日本 / Takeshi Hosaka Architects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Hikone住宅,日本滋贺 / HEARTH ARCHITECTS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daita2019住宅,东京 / Suzuko Yamada Architects - 谷德设计网 (gooood.cn)

那些好看的日本古建筑 - 知乎 (zhihu.com)

其他图片来源网络

不足之处请指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