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军2万病毒式暴增50万!李秀成揭秘原因:烧房抢粮,有食不逃

作者:巨子何在

1851年1月11日,广西小小的金田人满为患,2万人齐聚一起高呼洪秀全万岁的场面很是壮观。

站在台下的李秀成看着台上的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石达开、韦昌辉五军主将。心里很是激动兴奋。

虽然此时的李秀成还不是很清楚太平天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朝廷,虽然一月份的天气有些阴冷潮湿,但比起一年前,自己食不果腹、饥寒交迫时的情景是强的太多了。

说到去年1850年,广西又是一个灾害之年,本来就是地少人多,很多老百姓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27岁的李秀成就是其中一个。

李秀成大小伙子一个,本身这个时期就是男人饭量大的阶段,又带着兄弟姐妹,还有父母,种的粮食不够吃,自然时不时就要像流浪汉一样到处找吃的。

清朝刚打完鸦片战争,赔款的事还没了结了。再加上官员腐朽到了骨子里。更别说去救济百姓了。

这个时候刚好洪秀全的拜上帝教在李秀成家附近传教,李秀成一听说能吃饱饭。很自然地就加入了太平军。

据《李秀成自述》中记载:

十岁之上,俱自与我父母寻食度日而已。西王在我家近村乡居驻,传令凡拜上帝之人不必畏逃,同家食饭,何必逃乎!我家寒苦,有食不逃。

这个时候说起当兵吃粮,民以食为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人的第一本性就是动物性,填饱肚子是第一要务。抛开这个谈理想就有点扯淡了。

李秀成加入太平军后能吃饱饭,再也不用流浪似的乞讨。算是找到了一个暂时的铁饭碗。

李秀成心里自然是有点小小的幸运和感激之情的。中国的农民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总是有些奴性的,虽然知道太平军就是造反,自己从没干过这事,心里想想还是有些害怕的。这可是要诛九族的大罪。

可是想想清朝官员那一副副高高在上,不问世事的嘴脸,心里就来气,这样的朝廷早就不是李秀成心中的朝廷了。

想想这些,李秀成心里所有的惧怕都消失殆尽。何况能给我饭吃的就是大爷。

同时,中国农民又是淳朴的,很明白一个道理:吃饭就要干活,不能白蹭饭。何况这种行为也是太平军纪律还有杨秀清、萧朝贵这些创始人所不能容忍的。

所谓的干活,其实就是在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的带领下积极宣传太平军,准备起义需要的武器、马匹、车辆、粮草、士兵训练,努力把太平军队伍壮大。

人数一多,当然吃的粮食也多,可这些粮食不是白来的,很重要的活动就是打压地主劣绅,分他们的粮食供给给太平军。

此时的李秀成和很多刚加入太平军的吃粮百姓一样,并不知道拜上帝会是干什么的,太平军将来要干什么。

学习天王洪秀全写的《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百正歌》这些宣传教义还有相关纪律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也以此来巩固或者可以说是忽悠太平军士兵。

学习之余再去实践,到附近县,村庄的穷苦老百姓中去传教,包括后来成为英王的陈玉成13岁的时候,面对太平军的能吃饱饭和“理想国度”的宣传,懵懵懂懂的果断加入太平军。

并且不只是一个人的加入,一般都是像石达开那种毁家纾难式的全家人都加入。把亲戚家族都绑入太平军。一人加入,全家不饿!

李秀成、陈玉成以及很多太平军初始的队伍就是这么拉起来的,也算是终于凑齐了1851年金田起义的2万人马,算是正式起义干大事。

可是问题来了,既然建立了太平天国,发出了檄文,打响了口号,就是正式的要和清军真枪真刀的打仗,再也不是散打式的游击战。可这两万人显然是不够的,那么就要继续一路走,一路扩大队伍。

虽然清朝腐朽,民不聊生。太平军走出原来广西的根据地,新地方的老百姓没有宣传的基础,对于一个相对陌生的拜上帝会以及造反的大罪多少是犹豫甚至抵抗的。

这些难题是难不倒杨秀清、萧朝贵这些贫苦出身的领导者,江湖经验老道又熟知穷苦百姓的心理。

据《李秀成自述》中记载:

临行营之时,凡是拜过上帝之人,房屋俱要放火烧之。家寒无食之故,而随他也。乡下之人,不知远路,行百十里外,不悉回头,加后又有追兵,而何不畏?

老百姓只要加入太平军,房屋能卖掉的就要卖掉,卖的钱充入太平军的圣库,作为军用,卖不掉就烧掉。

这种情况下,老百姓只跟着太平军才能有饭吃,也只能一家人跟着太平军。

只有一路走下去,才有活路。家都毁了,自然是无家可回,就算想回去,普通老百姓走远了也不认识回家的道,还有很大可能被后面追的清军截杀。

每到一个地方,就抢地主、官军的粮库、财产,有钱有粮,心里不慌。普通人只要加入太平军,就没有回头路。李秀成是比较早加入太平军,这种情形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见得多了也就见怪不怪。

金田起义时的五路大军,各自一路像病毒式的发展队伍,是力量就要发展团结,不管是天地会,还是煤矿工人各种底层劳动人民全部拉入太平军。

此时整个太平军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扣除打仗的时候损失的太平军,可是总体人数依然增长迅速。

据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记载:

“太平军1853年1月迨陷武汉,裹挟男妇老幼水陆东下,合前数五十万有奇。”

自然的,短短两年时间,太平军人数就从2万人暴增到了50万。

一家老小加入太平军,那么就有男有女,很自然的发展起男营和女营制度,而且管理严格,方便太平军统一指挥。

拖家带口的打仗,这点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史无前例的。

李秀成算是比较幸运的一个,可是很多想吃口饭,对太平天国有几丝希望的,又带点无可奈何老百姓没等太平军运动失败就早早战死异乡。总归是不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