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联合国气候大会的趣味生态小院
.
新民晚报2021.8.28
倪欢
很多人说在家里实现环保生活是件奢侈的事儿:无论金钱投入还是时间投入,都很难有操作性。我家在闵行区,这个普通的一楼2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自2014年进行低碳改造以来,实际运转了七年,截至疫情前,已经吸引了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15000多人造访。这个小院五大“环保法宝”的建造和运营过程,充满了乐趣和教育意义。我家小院还曾经作为中国社区和家庭应对气候变化的案例,在2017年德国波恩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展示过呢。
法宝一:太阳能电站
2014年7月底,经过近四个月的前后筹备,我家小院落成了中国第一座铜铟镓硒薄膜分布式光伏民用电站,这是座能赚钱的遮阳棚,至今已经运营七年。
建设成本当时连工带料3.1万元,装机容量是2400瓦,抗八级地震、十级台风。这个电站在第一年的总发电量就超过了我家这一年全年的用电量,让我家第一年就成为了“正能量”家庭!由于安装户用光伏电站,国家电网上海电力按规定为我换上了双向电表——可以实时记录未用完的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电量是多少。同时,也能计量出晚上或发电量不足以满足家里用电时,从电力公司上购买使用掉的电量。
在电站运营的头五年里,收益平均一年接近3000元,分别来自中央财政和上海地方财政的光伏补贴、节约的电费和卖电的收入。直到国家补贴递减到零之后,我家每个月还有平均约一百元左右的卖电收入。
法宝二:新能源车
2014年10月团购的新能源汽车,这可是一个省钱利器!我算了一下,如果利用夜间电价的谷价(半价)充电,到早上回到峰价之前,早已充好电。据我统计,用夜间电价充电,在汽车纯电模式下,跑每百公里的耗电量就在15至17度电左右;每百公里全烧电的话,电费才5元!要是烧汽油的话,每百公里耗油至少需要50至70元的费用。
法宝三:鱼菜共生系统
2016年1月,在两个朋友帮助下,落成了一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鱼菜共生系统,我从来没有接水在鱼缸里,里面的水基本都来自雨水收集。我在鱼缸里养了50多条鱼,可食的和观赏鱼都有。前期遭遇了一次生态容量大危机,导致生态过载,死亡了大量的鱼,后来调整到28条,水生态和种植盆里的蔬菜才达到平衡。
法宝四:自动喷灌系统
2018年,我们建了一个自动喷灌系统,我和先生出差不在家里的时候,它可以自动为植物提供水源,维持花园植物的生命;如果加上湿度传感器,当湿度超过一定额度就不会启动喷灌,更加节水。
法宝五:堆肥桶
2014年底,我开始向徐汇区的绿主妇请教如何做堆肥。她在社区发动主妇们共同使用红糖生产各种味道的水果酵素。我家这个厌氧堆肥小方桶,制作酵素很简单,把没有油的厨余撒到桶里,再用堆肥专用的酵素菌粉均匀地撒在撕成小块的厨余垃圾上,这些微生物就开始工作,把厨余垃圾分解成湿垃圾(液体肥)和干垃圾(固体肥)。液体肥的原材料我做过多次创新:第一次到菜场找水果摊师傅索要果皮等厨余垃圾,这样堆出来的肥料还有果香!我在堆肥桶里放过酷暑某天掉在我家院里死亡的麻雀、生的鸭子皮、果皮菜叶,等等。打开盖子,闻起来的味道非常酸爽!我家有总共6个这样的小方桶,基本能实现五口三代人的厨余垃圾零废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