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万万千:怕株连九族,西游中独不见猫妖!为何封神中也没有?

妖怪万万千:怕株连九族,西游中独不见猫妖!为何封神中也没有?

西天灵山大雷音寺中,观音菩萨交给如来佛祖的一本记录灾难的账薄中:唐僧师徒取经历经的九九81难,清晰可见,一目了然!

出城逢虎第5难,黄风怪阻第13难,贬退心猿20难,宝象国金銮殿变虎23难,平顶山逢魔24难,莲花洞高悬25难,乌鸡国救主26难,号山逢怪28难,黑河沉没32难,车迟国三仙斗法34难,鱼篮现身38难,金兜山遇怪39难,西梁国琵琶洞受苦44难,收缚魔王49难,小雷音遇难53难,朱紫国降妖58难,多目怪遭伤60难,狮陀国遇灾63难,无底洞遭困69难,竹节山遭擒75难,赶捉犀牛77难……

在唐僧师徒经历的这些大灾大难中,四大名著《西游记》中写得清楚,黄风岭上黄风洞中的黄风怪,原形是黄毛貂鼠; 六耳猕猴的原形是只灵猴;宝象国碗子山波月洞中的黄袍怪,是天庭28星宿中的奎木狼;骷髅山白虎岭白骨洞上的白骨精,是个尸魔;乌鸡国中加害国王和唐僧的道长,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怪;号山圣婴大王红孩儿,是牛魔王的儿子;黑水河畔,兴风作浪的黑水怪,原形是西海龙王的外甥——鼍龙;车迟国三位国师,原形则分别是虎力大仙、鹿力大仙和羊力大仙……

通天河中的灵感大王,则是普陀山观音菩萨莲花池中养育的一条金鱼成精;金兜山金兜洞中的独角兕大王,原形是太上老君的坐骑——青牛精下凡;西梁女国琵琶洞中要逼唐僧成亲的,是只蝎子精;小雷音寺中的黄眉大王是弥勒佛祖的司罄童儿。

再往后看,唐僧遇到的灾难中,朱紫国境内的赛太岁,也是观音菩萨的坐骑——金毛狮犼;用金光刺伤孙悟空火眼金睛的多目怪,是个蜈蚣精;陷空山无底洞中的妖精,是一只金毛白鼻玉鼠精;狮陀国妖精们的三个头领,分别是青狮、白象和金翅大鹏雕。竹节山九曲盘桓洞是九灵元圣,是太乙真人的坐骑,属狮子一族修炼成精;天竺国金平府青龙山的三个妖怪——辟寒大王与辟暑大王、辟尘大王,原形都是犀牛精。

在唐僧经历的大灾大难中,妖魔鬼怪万万千千,形形色色,变化多端,令人防不胜防。

有细心的读者留意到,在西游神话中形式多样的精怪中,独不见一种妖怪——猫妖。

那么,西游神话里,修行成儿气候的精怪里,没有猫妖,小妖里又有没有呢?

通读原著会发现,小妖中不乏狼虫虎豹,走兽飞禽,鱼虾龟鳖、蛇蝎毒虫等精怪,也独对“猫妖”二字,只字不提。

不少网络作者,在对西游神话中,独不见猫妖的解释是:规避明朝的政治环境。

明朝时期,嘉靖皇帝朱厚熜迷恋长生不老,一心想成仙得道,于是潜心在宫中修炼20多年不上朝。

嘉靖皇帝有个特别的爱好,喜欢动物中的——猫。

嘉靖帝不仅是喜欢猫,还爱得痴迷。历史上他给猫们还封赏了官职:其中公猫,封为“猫小厮”,母猫,封为“猫丫头”

公元1542年,干支“壬寅”。这一年,由于嘉靖帝出奇的荒唐,逼得十几位宫女们组织策划了一起宫变,差些勒死了嘉靖皇帝,历史上称之为“壬寅宫变”。

经此一难,嘉靖元气大伤。有史料称,他竟然要靠“吸猫炼丹度日”。

上行下效、上好下甚。明朝在《大明律》中明确规定:严禁妖化动物——猫。违者流放或斩杀,性质严重者,株连九族。

吴承恩老师生活在明朝,他不可不考虑到当时的法律制度。即使将动物猫妖化成怪,写进西游记里,这本书也会被列为“禁书”。

在另一本神话文学作品《封神演义》里,鸿钧老祖的三个弟子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收徒弟时,注重弟子们的品行。

对最小的徒弟,通天教主则更显“博爱”之心,广开截教大门。他的弟子们就由三界中的各种动、植物等精灵组成。

封神大战开始后,通天教主组织了规模超大、杀伤力超群的“万仙阵”、“诛仙阵”,给予阐教弟子沉重的打击。

纵观通天教主的门下弟子中,也是没有动物“猫”的名字出现。

也就是说,封神神话中,作者许仲琳老师也没有将猫妖写进“封神榜”。那么,《封神演义》中为什么也独独没有猫妖呢?

这里应有几点原因:

一、两作者生活在同一个朝代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平时期大约在公元1500年—约1583年间;

《封神演义》的作者许仲琳,生平时期约为公元1560—约1630年间;

两个人生活的朝代均为明朝时期,社会环境相同,在创作时,都有所避讳。因为老虎属猫科类动物,也有观点称,作者在名著中,也多次将老虎当作猫的化身,以针砭时弊。

二、历史上对猫的褒贬不一

历史上有的人对猫视若宠物,有的人则敬而远之,还有些人十分憎恶猫。

《诗经-大雅》中,对动物猫就曾有记载:有熊有罴(pí),有猫有虎。

《礼记》中称,西汉时期,古人将猫定性为捕食田鼠的动物,将虎定性为食田猎的食肉动物,“迎而祭之”。

相传,唐朝女皇武则天也非常爱猫,在她残忍迫害萧淑妃后,萧淑妃死前发下一句毒咒:阿武妖狐,如此凶残置我们于死地。后世我愿转世为猫,阿武转世为鼠,我世世代代,咬断她的喉咙。

慑于萧淑妃的毒咒,武则天从此移驾东宫至洛阳,并下令在洛阳城禁养猫。

在影视作品《妖猫传》中,作者则将一只口吐人语、搅动得长安城人心惶惶的妖猫邪灵,塑造成了一只敢爱敢恨、忠贞不渝,有情有义的感人至深的“人猫爱情”。

但在《聊斋志异》等文学作品中,就有修炼成精怪的猫,以负面形象出现,作恶多端,受到严惩。

三、民间有“狗忠猫奸”的说法

民间传统文化习俗中,古人认为,动物中的猫狡猾、机灵和独来独往;狗则忠诚护主、看家护院,因此就留有了:“狗是忠臣,猫是奸臣”的说法。

同时,民间还有:“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头上顶白布”的俗语,“猫有九条命,易招惹是非“的说法,让很多人对猫保持了一定的距离。

实际上,不仅在明朝对猫有高规格的保护。早在大唐时期,唐朝《大唐疏议》中的第262条,就明确规定:蓄造猫鬼及教导猫鬼之法者,皆绞;家人或知而不报者,皆流三千里。

在儒家学者信奉的经典《礼记》中,猫被列为年终最重要的祭典“蜡祭”的八位神灵中的其中一位,且要求天子亲自祭祀。

汉代佛教的传入更将猫抬升为佛教的护法神。人们相信这种小生物是跟随佛教传布的路线,从佛国印度远道而来东土,其使命就是保护珍贵的佛经不被鼠咬啮而坏。

基于人们对动物猫的形象褒贬不一,加上历史上有些法律有明确的禁令,许多作者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文学作品中对猫”避而不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