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力常新壮!

养淡水白鲳遇价格暴跌!晒塘、耕塘、毒塘走过程又致病害爆发大量死鱼!他砸下几十万怎么办?
  • 文/图 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钟小庆、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钱晓丽

笔者学水产、从事渔业工作三十余年,学中干、干中学,学以致用,深为这一古老的行业、博大精深的专业和独树一帜的技术感召,热爱水产、献身渔业,这是精神、境界和志向,其中之一就是一直在想为这一行业永续发展找到一个简单、实用且能够一劳永逸的方法,让渔业永葆青春活力,而这个想法在2020年一个不期而遇的机缘巧合中初步实现了。

笔者供职于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这是一个直属于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正处级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它位于广州市南沙区东涌镇大稳村,该处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的气候条件、物候环境,四季温暖,降雨充沛,草木茂盛,加之是珠江冲积围海造田而成,土质细腻,土壤肥沃,水道纵横,池塘、湖泊、湿地密布,生态优良,在发展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方面具有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而且当地村民也深谙其中奥秘,把水产养殖业打造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主要运用池塘养殖传统的四大家鱼、现代的鲈鱼、鳜鱼、罗非鱼以及南美白对虾等。小桥流水人家,该处是一片岭南水乡,鱼肥水美稻花香,该处是一方富庶的鱼米之乡。

2020年11月26日,承蒙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邀请,笔者在该镇辖下的石基村委会为该镇的渔农户做了一场题为《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及病害防治技术》的讲座,数十人参加,教学相长,通过现场切磋技艺、沟通交流信息,一条鱼让大家成为好朋友。围绕该培训班的举办,笔者还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东涌渔农业》文章,全面系统地讲述该镇渔农业的发展史,展示了该镇渔农业的前世、今生及未来,让人们更加真切地爱上了这片土地及其在上面劳作、生活的人们。该文还被《海洋与渔业》杂志微信公众号刊发,让该镇渔农业更加声名远播。而这是探索该镇乃至全省渔农业永续发展之路的第一步,而该探索往往是从一个点突破的,是由一个养殖户引起的。

典型案例。2020年12月28日,笔者突然接到该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钱晓丽小姐的微信,她是一名毕业于集美大学水产养殖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她告诉笔者,该镇有一个姓黎的水产养殖专业户养的淡水白鲳鱼发病了,而且死亡数目不少。渔业技术推广是一个大推广,除了共性的集中培训之外还需要开展个性指导及服务。就此,笔者和她一道前往该养殖户的养殖场现场实地察看、观察。该养殖场场地设施条件不佳,例如距离村民生活区很近,只有一路之隔,即便有排灌设施业极易遭到污染和影响,他的养殖场占地30多亩,主要由4口每口平均不足10亩的大小、形状不规则的池塘组成。一眼就能看得出,这位养殖户忧心忡忡、焦虑不堪、满面愁容。他告诉笔者,他是2020年6月份通过招投标拿下这几口鱼塘的,租期是10年,年租金是3800元/亩。过去,这几口塘主要养传统的四大家鱼,他之所以养殖淡水白鲳,是因为该鱼去年塘头收购价每500克有4元多,而该鱼属典型的杂食性鱼类,施肥培水就能养出了,省工省料,效益高,他就根据市场供求养起了淡水白鲳,投放的苗种大小不一,而且密度很大,每亩投苗超过万尾。现在更是雪上加霜,市场供过于求,塘头收购价已经跌至2元多,而且冷空气即将南下,为防低温冻害,他还请人搭建了保温大棚。到目前为止,他已经砸下去数十万元,如果鱼病得不到控制,他投下的血汗钱全部都要打水漂了。笔者在塘头观察,池塘水色发暗,呈灰黑色,水气发臭,拟是死鱼腐败腐烂造成的,水面上还有几条病鱼有气无力地漫游着。将心比心,笔者的心也被揪起来。当然,鱼病防治是构成渔业诸多环节中的一个细分专业。笔者就在传统的望闻问切的基础上,按照现代兽医诊断程序为其提供疾病防治服务,例如流行病学诊断—临床诊断—病理解剖诊断—病原分离、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综合诊断。为此,笔者将采集的病鱼带到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找到正在此做科研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徐力文先生,他热心地做了解剖和镜检,在病鱼身上发现了小瓜虫,同时还在鱼鳃和水体中发现了三毛金藻,该藻能产生毒素,鱼有可能中毒造成死亡。而根据其生产经营情况,他开具出了处方,首先是大量换水,降低水体中有毒藻类数量;其次是硫酸铜化水全池泼洒,因为在保温大棚里施易造成缺氧,还需小心、慎重,多观察。

小瓜虫

该养殖户极具代表性,在开展疾病防治服务过程中,笔者询问该养殖户,您租下着几口鱼塘在放水投苗之前有没有做池塘综合整治、技术改造?关键是耕,这是因为池塘养殖就是耕塘即耕塘牧鱼。他告诉笔者,像晒塘、耕塘、毒塘之类的前期准备功夫都做了,但是不彻底,搞形式,走过程。他的这一席话让笔者内心怦然一动,我们的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之所以越来越难养,集中表现在病害上,是老病未除,新病以及疑难杂症接踵而来,其原因就此。像他这样承包池塘的老塘,淤积、污染、病原生物滋生严重,已经呈荒漠化,由于池塘底部土壤难以为水体以及水体中放养的鱼虾蟹提供物质营养支持和生态支撑,他的成功是偶然的,而失败就是必然的。

他通过其生产实践告诉我们,农业是一个靠天收、土中长、水中养的行业,不论种植、畜牧抑或水产养殖都需要光热气负荷、水土植被承载,而这一点在范蠡养鱼经,春秋战国农家、杂家,历代地方志和古代五大农书中都有记载、论述。土地是农业的基石,是农牧渔业的培养基。例如传统农学中的土脉及地力常新壮说,即老观点认为土种三五年,其力已乏,而若能时加新沃之土壤,以粪治之,则益精熟肥美,其力当常新壮矣。而要让池塘地力强劲就必须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优化改良池塘底部土壤,例如运用物理方法整治池塘,挖掘塘泥,加固塘基,清除有毒的废物,太阳暴晒底泥、空气风化泥土,而化学方法具有二合一的作用,倘若电离度偏差太大则运用氧化或者还原剂,如果氨氮、亚硝酸盐含量过高则通过施放硝化或者反消化剂以降解,如果是偏酸或者偏碱则运用生石灰、磷酸二铵或者过磷酸钙中和,其实最佳方法是生物方法,酶解、生物转化。例如在中国乃至世界淡水池塘养殖主产区—珠江三角洲,从事池塘养殖的渔农被称为耕塘佬。在充分耕作基础上,首先是立体混养,即在池塘一类养殖水体中开展鱼虾、鱼虾蟹,鱼鳖、鱼虾鳖混养,该技术模式能够充分运用残饲,降解、分解粪便,防控疫病。其次是生态养殖,即在大、中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或者亚成体,如山塘、水库、湖泊等大水域养鱼和大面积的浅海滩涂养殖虾蟹、贝藻类,例如大水面增养殖和鱼塭养殖等。再次是工厂化养殖,这是水产养殖的最高形态,例如以集装箱养殖、池塘设施化功能化养殖以及工厂化流水线养殖生产。实践证明,水产养殖每完成一个周期如果不进行清塘、晒塘、耕塘、毒塘、培塘等生产操作下一轮生产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主要是养殖病害频发、高发,轻则减产,重则绝收。如果能够在耕字上做足功课、下足功夫,保护土地,开展土壤化学和肥料改良,地力常新壮,水产养殖就能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聚焦 | 回顾

转载声明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