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A专题深度解析】百年胰岛素:Insulin at its 100th birthday
第81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学术年会于6月25日-29日线上召开。百年胰岛素依然是今年的热点话题,本次ADA年会上设立了专题学术报告会,由4位专家分别从【胰岛素发现的历史回顾】、【胰岛素在体内的生物合成】、【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以及【胰岛素的未来】进行了精彩分享。
早在3000年前,古埃及人描述了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大量排尿,四肢肌肉消解从尿液排出,并且消瘦越快死亡也越快。在胰岛素问世之前,饮食和运动干预是糖尿病的主要治疗手段,著名的饥饿疗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患者的生命,但也给患者带来了饥饿的痛苦,患者往往死于营养不良1。在1920年的10月,Banting从一篇文章中偶然获得灵感,他认为胰腺的提取物或许可以治疗糖尿病,于是他求助于Macleod教授,Macleod教授起初并不支持,但被Banting的坚持所打动,同意提供实验室并让他的学生Best作为Banting的助手,二人最终成功获取狗胰腺提取物,之后加入的Collip教授在胰岛素的纯化方面做出了很多贡献,四人的合作使得胰岛素发现和提纯获得成功,成为了改变糖尿病治疗的里程碑事件2。
1922年1月,14岁的Leonard Thompson接受了 “Banting 和 Best提取物”——胰岛素治疗,24小时内Leonard的严重高血糖降至接近正常水平2,3。1923年Banting和Macleod因为胰岛素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为纪念Banting的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在1991年决定将其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
科学家们在以胰岛素为中心的研究中不断探索并取得巨大成果。英国分子生物学家Sanger教授经过10年研究于1955年首次确定牛胰岛素一级结构,并因此于195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4,5,他的工作为人胰岛素序列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在牛胰岛素序列被确定后的5年,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也被确定。英国化学家、晶体学家Hodgkin教授首次确定了人胰岛素的晶体结构,于1964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6。英国科学家Yalow教授建立了针对多肽类激素的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IA),1977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RIA使得精确检测循环激素的水平成为可能,彻底改变了内分泌疾病的研究,该方法被开发用于多种内分泌激素的检测7,8。
mRNA翻译成多肽链,即前胰岛素原,由信号肽、B链、C肽和A链氨基酸四部分组成,前胰岛素原进入内质网的同时,信号肽被切割形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在内质网中经过折叠形成三个二硫键,之后再通过高尔基复合体进入分泌颗粒,通过内肽酶和羧肽酶共同作用,加工成C肽和胰岛素9。
前胰岛素原进入内质网是十分复杂的过程。新合成的前胰岛素原的信号肽(SP)在从核糖体中出现时首先被信号识别粒子(SRP)识别和结合,而后SRP通过与内质网膜上的SRP受体(SR)结合,将整个核糖体-前胰岛素原复合物靶向定位到Sec61转运蛋白上,信号肽与Sec61转运蛋白通道相互作用,胰岛素原结构域转移到内质网,信号肽在内质网管腔侧被信号肽酶切割,形成胰岛素原,胰岛素原在内质网中迅速折叠9。Arvan教授提到,我们对前胰岛素原进入内质网的过程才刚刚开始了解,还有很多未知需要探索。
从前胰岛素原进入到内质网的过程充满挑战,多个地方都有可能发生错误而影响最终胰岛素的产生。
信号肽R6C突变与MODY发病相关:前胰岛素原信号肽R6C突变(第6位精氨酸替换为为半胱氨酸)会阻碍前胰岛素原信号肽的切割而影响胰岛素原生成10,有研究报道一例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MODY)家系的前胰岛素原信号肽R6C基因突变11。
易位通道蛋白异常限制胰岛素原和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易位通道主要由Sec61易位蛋白组成,但最近研究发现易位子相关蛋白(TRAP)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TRAP是由4个亚基TRAPα、TRAPβ、TRAPγ和TRAPδ组成的四聚体,TRAP参与易位通道的形成,TRAP出现缺陷会限制胰岛素原和胰岛素的生物合成12,13,14。
折叠异常可导致内质网应激和β细胞衰竭:MIDY基因突变及其他多种因素可导致形成错误折叠的胰岛素原增多15,错误折叠的胰岛素原通过内质网清除9,过多的错误折叠胰岛素原可导致内质网应激及β细胞衰竭16。
2021年是胰岛素发现的100年,也是胰岛素受体被首次证实存在的50年17。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的四聚体,两个α亚基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其上有胰岛素的结合位点,两个β亚基是跨膜蛋白,起信号转导作用18。胰岛素通过与胰岛素受体结合,磷酸化胰岛素受体及底物,激活下游通路而发挥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与Ras-MAPK信号通路是两个主要的经典信号通路,分别调控细胞代谢及增殖,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异常则会影响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胰岛素抵抗19。
参考文献
1. Ahmed AM.Saudi Med J. 2002Apr;23(4):373-8.
2. 李延香,等.生物学通报.2013,48(7):57-62.
3. Leiva-Hidalgo A.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Therapeutics2020;27(1):e13–e23.
4. Sanger F, et al. Biochemical Journal, 1955, 59(3): 509-518.
5. Yeping S. Protein Cell 2015, 6(11):781–783.
6. Judith A K Howard. Nat Rev Mol Cell Biol 2003 Nov;4(11):891-6.
7. Berson SA, et al. Diabetes. 1957;6(5):402-5.
8. Yalow RS, et al. JCI.1960;39(7):1157-1175.
9. Liu M, et al. Vitam Horm. 2014;95:35-62.
10. Guo H, et al. J Biol Chem.2014;289(23):16290-302.
11. Edghill EL, et al. Diabetes. 2008;57(4):1034-42.
12. Huang Y, et al. FASEB J.2021;35(5):e21515.
13. Menetret JF, et al. J Mol Biol. 2005;348(2):445-457.
14. White SH, et al. Curr Opin Struct Biol, 2005;15(4):378-386.
15. Liu M, et al. PLoS One. 2010;5(10):e13333.
16. Sun J, et al. Mol Aspects Med. 2015;42:105-18.
17. Pierre F, et al. Proc.Nat.Acad.Sci.USA 1971 Aug;68(8):1833-7.
18. Jongsoon L, et al. Am J Physiol 1994;266(2 Pt1):C319-34.
19. 李骞,等. 生理科学进展. 2021;52(1):65-71
20. Jarosinski MA, et al. Diabetologia 2021 May;64(5):1016-1029.
21. Charlotte K. Boughton, et al. Sci Transl Med 201920;11(484):eaaw4949.
22.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Jul 7;112(27):8260-5.
23. Chao W, et al. Adv Mater. 2017May;29(18).
24. Chou DH,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15;112:2401-240
25.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5 Jul 7;112(27):8260-5.
26. Kaarsholm NC. et al. Diabetes. 2018;67(2):299-308.
《糖尿病学术前沿》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