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与经典对话
如何在物质欲求膨胀的时代静静地阅读,让读者安下心来与经典对话,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红楼梦》让人“死活读不下去”?浅阅读时代我们真的只需要碎片式的轻松阅读吗?读者真的只能靠读书栏目来阅读经典吗?
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的网络调查,在统计了数千名网友的意见之后,结果显得有点黑色幽默:《红楼梦》高居榜首,而榜单前10名中,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无一漏网,而《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尤利西斯》《瓦尔登湖》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跻身其中。正应了马克·吐温对经典的定义:人人都希望读过,但人人又都不愿去读的东西。
在如今浅阅读盛行的时代,一边是快餐式、碎片式阅读的轻松,一边是慢读、细读的沉重,经典自然免不了有点曲高和寡的味道。就阅读是一种学习、一种对自我的提升而言,浅阅读并不是真正的阅读,长久沉浸在浅阅读的习惯之中,也只会让人离那些最好的书籍愈来愈远。然而,只是呼唤对经典的珍重,却不如对于经典真实的理解更为重要。
要求人人都去阅读经典,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我们何曾看到过满大街都是书生的国度呢?问题在于,很多读者渴望静下心来翻开经典,却发现有些经典让人感到索然无味,难以卒读。其中原因,并不是人们对它们缺乏敬重,而是这些大书和我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隔阂,我们很难去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这种隔阂,只要我们注意到经典的作者无一不是凤毛麟角式的人物,就不难明白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理解这些书籍、这些作者的想法,并不简单,不是我们恭恭敬敬地打开书籍,就可以一字一句地读下去,与他们惺惺相惜了。
在经典和我们之间,需要桥梁,然而让情况变得更糟的是,在这个读图时代,大量的阅读类电视节目正逐渐取代阅读的私人性,二手阅读经验慢慢地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似乎读一本书已经不再重要,而知道一本书,并且能谈论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恰巧碰上一个成功学的《论语》大师呢?你连读的什么东西都可能搞错了。
我们固然常常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解读的方式,但是莎士比亚眼中的哈姆雷特才是问题的关键。只有可以理解作者自己的想法,我们才可能说真正看懂了经典,也才可能从阅读中收获最大的益处。很多电视读书栏目、经典著作解读为了迎合读者的“成功欲望”,今天谈红楼关系史,明天说三国成功学,这些对于经典的“解读”,不仅没有沟通经典和读者之间的隔阂,同时还降低了经典应有的高度。更有甚者,把需要深入阅读的经典,变成可以浅阅读的消遣。
如何在物质欲求膨胀的时代静静地阅读,让读者安下心来与经典对话,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