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佛寺”没铁佛,为何还叫铁佛寺?
二十多年前,山西晋城一农户被盗,调查时发现他家有一户精心伪装房子,就要求进去看个究竟,看房子的老太说:进去要小心,你们千万别被吓到哦!,随着“咯吱一声大门打开,其中一人跟着老太进屋,吓得转身就想走,幸好老太一把扯住他说:来,都来了,留下看看吧!
没想到却因此,一座尘封了千年被世人遗忘的寺庙被发现,里面的东西更让世人惊动和震撼不已。而围绕它,至今还有许多不解之谜,它就是晋城铁佛寺。
@静心匠道说:晋城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大禹凿石门等神话的发源地。
铁佛寺,位于晋城高平市郊外的米西村。米西村根据《明统一志》记载和赵将廉颇有关,据说当年长平之战,他就曾经积米于此,故得这里古代称为米山。
而米山里面的铁佛寺,现在是无法考证始建年代,从古籍中只有“(元)大定七年重安铁佛,(明)嘉靖元年重修等记载。
铁佛寺现存27尊明代彩塑,彩塑中24尊天像最震撼人心。可是铁佛寺却很小,大厅布局紧密,紧密性程度可以用“拥挤不堪”来形容,
。
铁佛寺的27尊明朝塑像栩栩如生、表情各异。它堪称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由于铁佛寺的种种原因。很长一段时间,它一直隐藏村里并被保密,外界对它存在是知之甚少。
在上世纪90年代,铁佛寺塑像数次被盗,导致一些塑像残缺,造成了塑像永久的伤痛。当人们再次见到铁佛寺时,被造像色彩艳丽,表情夸张,体格高大,细节生动。他们的艺术感染力很强,震撼了观众,让人感到敬畏。
这座彩绘雕塑给人一种密集、紧凑、拥挤的感觉。仔细观察后,发现在混乱的空间里,仍然隐藏着一种奇妙的秩序。自铁佛寺被世人知道后,引起了各界高度的关注。随着对这座小寺庙的了解,人们发现'铁佛寺'的种种疑点也越来越多。
@静心匠道说:“铁佛”之迷
“铁佛寺”没铁佛,为何还叫铁佛寺?
铁佛寺所在地古称“上党”,战国以来就是铁制品生产中心。晋城多铁导致该地区很多寺庙的佛像就用铁来铸造。
可是铁佛寺里却没有铁铸的佛像,而铁造佛像比泥塑造像更易保存,为何现在泥塑像保存下来,却不见铁佛?
有人推测,铁像可能在近代因为各种原因被移做他用,不过住在铁佛寺附近80岁的老人,却对铁佛毫无印象,甚至有人说传说中的铁佛并非此处。
最关键的就是铁造像,在古代要依靠很多的人力、物力、是个非常消耗财力的工程,可从铁佛寺保存完整的院落,无论是规模和殿宇大小,都是一座乡间小庙,
缺少大型寺院记载,所以专家推测,这里有铁佛的可能性并不大。并且铸造了佛像,还有一个传统,就是都会竖碑篆刻记载流芳。可这里什么都没有。
铁佛寺与明代一般彩塑相比,材质为泥塑,视觉表现效果迥异,风格独特。铁佛寺轮廓鲜明,肢体语言和表情语言夸张,服饰纹样层次丰富,盔甲、地方服饰纹样等细节装饰,极富华丽效果。
同样都是彩塑,为何铁佛寺可以做到如此“炫丽”,究其原因材料决定形状。明朝一般的彩色雕塑使用木制框架作为骨骼,粘土草作为胎儿。
还有一些地方以竹子和木条为框架,来丰富细节。铁佛寺的区别在于,它用的是铁丝为骨架,包裹泥巴进行造型。铁丝比木棍在形状,可以更柔软的、容易弯曲的、和堆叠。相比木棍和竹棍等骨架,铁丝形状变得丰富。铁线的使用,使彩塑更加灵活、富有创意、层次感和空间感,最终使铁佛寺彩塑呈现出不同的效果。
不过铁佛寺彩塑以铁丝为骨架,也不是这里的原创的。早在南北朝,麦积山石窟遗留下来的北魏泥塑,才采用了铁丝骨架。
不过南北朝时期的铁线与铁佛寺的铁线有着根本的不同,麦积山泥塑的其实还不够柔软,主要是定当时的铁丝含碳量高,质地脆,易折断,所以麦积山石窟塑像造型和弯曲范围有限。
@静心匠道说:铁佛寺不同之处,有赖于当时所在的高平地区是炼铁中心,优质的煤和铁资源使铁的结构、成分和物理性质优于其他地区。
到了明代,炼铁手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拉拔的铁丝是大规模生产和制造的,铁佛寺的铁丝是拉制的。拉制铁丝横截面圆,铁丝易弯曲,形状灵活,铁佛寺泥塑师大量使用这种铁丝,在24诸天中塑造出各种发纹、甲纹、流光、火焰等造像,充分把细节做到极致,形成铁佛寺独特的造型和视觉冲击力。
根据推测,估计是铁佛寺塑像使用了大量铁丝,塑像“以铁为骨,用铁塑形”的造型技术。因此,塑像大量的铁,所以也被称为“铁佛寺”,不过这个说法只是推测,
而在全国范围的寺庙中,现在至今保存着不少泥塑,可没有找到和铁佛寺的形状一样的,并且造像比它负责和细致的。
几百年过去,当人们重新站在殿宇内,仰望那一尊尊面像丰满、表情夸张、服饰繁缛、色彩艳丽的诸天像时,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敬畏,油然生起对铁佛寺的历史的遐想和感叹。
明朝铁佛寺的造像工匠没想到,自己名不见经传,未在任何典籍中记载,但是塑造的彩塑,以独特塑造手法、强烈视觉冲击力,造就堪称是孤品的经典之作。即便是至今也是难以复制,同时堪称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
希望将来能更好地保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