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文君读鉴心得

一、读透《通鉴》,看透人生

为什么《资治通鉴》那么吸引人?为什么我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书中独独对《资治通鉴》爱不释手?

因为《资治通鉴》是高度浓缩的人生羊皮卷,是高度纯粹的精英教科书。
《资治通鉴》撕下了“二十四史”纪传体史书中所有的温情脉脉,把生命的残酷赤裸裸地展现在你面前。
好人和坏人没有一个能躲过历史的评判,是非功过、前因后果一目了然,人性黑白相杂的真实一面也一览无余。
因此,不要苛求任何一个人,苛求大家去做圣人。做圣人太难,圣人太无趣。圣人一千年出一个,是人类的幸运,却是圣人的不幸。
我们回顾自己的人生,是按照时间为轴判定自己的成败的。《资治通鉴》也是如此,它是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历史的。它把1362年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幻灯片一般呈现在我们面前。
《资治通鉴》能在两三页之内让一个人从平民当上宰相,也能在两三页之内让皇帝变成阶下囚。而且不只是一个,1362年,无数个这样的人和事。
就这种冲击,哪个不比当下某个高官落马的重磅新闻更具冲击力?哪个不让你感觉到生活中面临的困难根本不是事儿?
读完了《资治通鉴》,读透了《资治通鉴》,你会有信心克服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你会用一颗温柔的心珍惜眼前的所有。
二、千人传抄,共襄盛举
我和洛阳司马光文化研究会发起“纪念司马光诞辰一千周年·千人手抄《资治通鉴》”活动三个月来,引起强烈反响。
全国数百位热心书友报名传抄,既有刚上中学的学生,也有年过七旬的前辈,有些父子、夫妻全家上阵。司马光的后代也亲自参与手抄。全国至少有一万五千人关注了这一活动。这一盛况,让我极为动容。
早在2018年4月,我就在喜马拉雅FM电台发起了纪念司马光诞辰一千周年今注今译《资治通鉴》活动,也有数百名《资治通鉴》研究专家和爱好者加入团队,更有大量听友捐助书籍资料和资金,使我们得以顺利启动。
一年多来,我们已完成三分之二初稿,但这一巨著,文白近千万字,不可能在一年半内出版,我们必须保证质量。可是我又真心想在司马温公诞辰千年之际献点礼。适逢洛阳司马光文化研究会李建峰副会长向我提议,利用我的平台号召全国书友传抄《资治通鉴》。我欣然应允,大力倡导,于是千人手抄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
所有的抄友都非常用心,让我特别感动。如果中国有几千万这样热爱传统文化的人,这个国家在文化上再次大放异彩将指日可待。
三、楼起又楼塌,善始难善终
我参与抄写的两卷,是《资治通鉴》的卷第一百八十八和卷第二百六十五,即唐纪四和唐纪八十一。
唐纪四是我开展重新注译《资治通鉴》之后最初翻译的内容之一,涵盖时间范围是公元619年至620年。
这是唐帝国初建的阶段,那个年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盛世之后更大盛世的前夜。
四海鼎沸,如何在这鼎沸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每一个有能力的人都有自己的演出。有些人选对了路,功成业就,青史留名。有些人选错了路,身死族灭,万世唾骂。
怎样才能知道在大变局中如何为自己做抉择呢?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认真读《资治通鉴》并从中领悟。
比如,唐帝国初建的这个阶段,李世民的表现,就足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一开始并没有被立为储君,而且因为太有能力,被大哥和三弟联合欺负,也因为过于正直,不讨父皇的妃妾们喜欢,在唐高祖那里多次被谗毁,使得高祖也不再信任和喜欢他。而唐帝国彼时并不是一成立就很辉煌的。隋王室苟延残喘,唐、郑、夏鼎立,还有很多小政权并存。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中,李世民展现出极大的格局,忍辱负重,实现了全国统一,给百姓带来了久违的和平,并尽可能减轻百姓的负担。而时代的浪潮将他自然而然推向了帝王之位,因为位需德配,否则天下将灾祸不断。那种情况下,他不登大宝,他犹豫不决的父皇、心胸狭隘的大哥、心狠手辣的三弟,将会断送大唐基业。
因此,只要做好自己,谁都挡不住你崛起的步伐。大唐盛世的高楼,李世民给盖起来了!
唐纪八十一则是唐最后一卷。天祐二年(905年)六月,天下兵马元帅、梁王朱全忠在亲信李振和柳璨的鼓动下,将裴枢、独孤损、崔远等朝廷衣冠三十多人,集中到黄河边的白马驿全部杀死,投尸于河,制造了惊人的“白马之变”。
十二月,朱全忠因宣徽副使蒋殷、赵殷衡诬告蒋玄晖“私侍积善宫,又与柳璨、张廷范为盟誓,求兴唐祚”,处死了蒋玄晖,又密令蒋殷、赵殷衡在积善宫(何太后居所)缢死何太后,并强迫哀帝下诏称何太后是因秽乱宫闱而自杀谢罪,追废为庶人。
不久,柳璨被贬赐死,其弟兄也被全部处死。太常卿张廷范被五马分尸,其同伙被除名赐死者若干。朱全忠生杀予夺,大权在握。
天祐四年(907年)三月,哀帝被朱全忠及其亲信逼迫,把皇位“禅让”给了朱全忠,于是立国近300年、繁盛空前的唐王朝就此灭亡。
我眼看大唐起高楼,我眼看大唐楼塌了!你知道我多心痛吗?!
但冷静地想一想,这楼,早该塌了!五十年前就该塌了!
自宣宗以后,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等等,都是宦官扶持起来的小皇帝,要么只知道游宴玩乐,要么没有平衡好中央和地方军事实力消长。高层斗争激烈,民众水深火热。王仙芝、黄巢起义爆发,再次给唐王朝毁灭性打击。后来李克用、朱全忠相互争斗几十年,唐朝一步步被摧毁。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中国传统王朝的兴衰更替规律,不管立国之初统治集团是多么地顺乎潮流、收服民心,夙兴夜寐、励精图治,功业大成、天下太平,只要到了有一天,几代统治者连续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怠于政事、吏治腐败、权臣当道、贿赂成风,又没有能力解决面临的问题,搞得中央权威丧失、国家无法统一,民不聊生、祸乱并起,就必然会改朝换代。
四、历史有变迁,人性永难变
我读《资治通鉴》的最大感受: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历史是螺旋前进或者倒退的。这是因为历史是由人创造的,而人性是相通的。人性的弱点很难改变,所以历朝历代的人可能在犯同样的错误。
很多人不相信历史书的记载,总认为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书上没有真相。
诚然,真相只有一个,可是历史上的真相,你可能永远也没有办法百分百还原,因为即使是当事人,出于自己的认知高度,或者利益考虑,对于同一个事件的记录都不会完全一样。即使有当时事件的音视频记录,不了解前因后果和背后的当事人心理,你也没有办法知道真相到底如何。因此,历史记录不是事实的再现。
但是,历史的趣味性也在这里,在于对历史的不同解读可以提高人的智慧。
因为历史的绝对真相虽不可得,由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立场,会带来对事件真相的不同理解。探求历史真相的过程能够不断扩展人们的思维空间,提高问题意识,从而在历史真相的无限隧道中,不断接近真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