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方子,化解肩痛、肩麻、肩不敢动
今天和大家聊一张能养肩膀方子,它曾经刊载于1985年的《上海中医药杂志》上。
它的组成是:黄芪30克,桂枝6克,当归6克,赤芍6克,羌活6克,姜黄6克,桑寄生9克,地龙10克。水煎服。
说实话,从中医业内人的视角上看,它没什么特殊性质。但是,它的实用很大,背后包含的道理很深刻,也很有价值意义。
它怎么能养肩膀呢?
话说,医案记载有一个姓林男子,36岁,正值壮年。
姓林男子就是左侧肩关节疼痛,已经拖延一年多了。由于疼痛,肩膀活动受限,不能穿衣服。
于是,找医家看病。刻诊,见舌淡苔白,脉细无力。
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
黄芪30克,桂枝6克,当归6克,赤芍6克,羌活6克,姜黄6克,桑寄生9克,地龙10克。水煎服。这个方子就是上面说的养肩膀方子。
结果患者服用2剂后,疼痛大大缓解。服用4剂后,手臂伸展自如。随访半年未曾复发。这只是此方治疗肩部疼痛的案例之一。这方子当初在被公布出来的时候,已经治疗患者30例。其中,11例4剂后治愈,19例8剂后治愈。
当然,如果在用药的同时,能配合部分穴位针刺治疗,效果肯定会更好。
我们再看医案里的患者的舌脉,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这显然是气血不足。
我文章开头说的养肩膀方子,针对的就是气血不足所致的漏肩风。
中医里有一句俗话,“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个正气,很多时候指的就是充足的气血。有了充足的气血濡养周身,固护肌表,外邪就很难伤害。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其他疾病因素,气血有可能衰弱亏少。气血不足就必然导致肌肤腠理不再固密,外邪就容易伤害身体。
这事体现在肩膀上就会形成所谓“漏肩风”。简单理解就是肩膀气血不足,腠理不固,就轻而受风寒。这时候局部血行不畅,经脉失养,寒邪痹阻,肩膀自然就会疼痛、麻木。
这个时候气血少就要补气血。有风寒就要散风寒。经络不通当然也要通经络。
我们再看看这方子:
黄芪30克,桂枝6克,当归6克,赤芍6克,羌活6克,姜黄6克,桑寄生9克,地龙10克
这里重用黄芪30克来补气。一方面,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无论是生血还是行血,都离不开气的运行。而且,黄芪补气,气能固表,可以把肌表更好地保护起来,这样不再畏惧外邪。因此,补气是最重要的。
补气,还得养血。所以用赤芍和当归来养活血活。
肩膀疼是因为风寒外袭,是诱发的因素。所以用桂枝来散寒、解表、温经脉。
在这基础上,在用姜黄来行气血、祛寒湿,用羌活来驱外邪,用地龙来通经活络,用桑寄生来祛风湿、强筋骨。这样以来,肩膀的问题,得以解决。
这个思路基本可以看成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加减。只不过变化较大。
为什么要给大家科普这些呢?
我们夏天的时候都容易贪凉。为了凉快躺在地上,让肩膀受风受寒,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但有很多人就是在夏天吹风,然后落了肩周炎,肩膀疼。
本文仅供参考、学习,不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