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一级币的“道光通宝”背满文“宝苏”汉文“镇库”铜“权钱”

清,“道光通宝”背满“宝苏”汉“镇库”铜“权钱”。其地章平整,穿内壁精修,币文肉身刻痕明显,币文立面深峻,笔锋如刀,厚道有力。应系采用“失蜡法”精铸后精修而成。用高倍放大镜省视钱币表面,似在精修后鎏有厚鎏金,令此钱重达800余克。在钱币表面已自然生成老道的黑古漆包浆,证明着它的史实,为难得一见。

此钱仅见2013-04-10新浪博主“极品镇国公”发表一枚。如下图:

笔者不慎也常有一枚。材质应为青铜。直径145mm,厚7.4mm,内穿径23.3mm,穿廓5.2mm,外缘20.05mm,重801g。内穿壁逢中位置分别斜向币面和币背,系为拔模斜度。

“权钱”出现在古钱币中比较少,历朝历代都有“权钱”出现,那么“权钱”是干嘛用的呢?互联网上有人专述如下:

“权钱”,即“法钱”,是衡定货币重量的标准器,也是当时货币政策的一种体现。相传兴起于春秋战国,盛于秦汉。

关于权钱,早在清嘉道年间的戴熙(淳士)在《古泉丛话》中就有记载。同治年间的鲍康(子年)在他的《观古阁泉说》中印有权钱的拓图,亦有权钱之说。

所谓“权钱”,是古代专铸的一种钱,用来称重的钱,即如砝码或秤砣。通常权钱皆厚重(根据轻重亦有厚薄不一的),大大超过常规的行用钱。因此,作为一种特殊用途的权钱,史来铸量皆十分有限,遗存下来更是稀罕。

早在秦代统一六国后,为了保证统一货币政策的施行,其不仅铸造了大量的“半两”钱通行全国,还铸造了相应的权钱,以确保发行的货币质量。

“镇库钱”是为了镇灾驱邪,祈求吉祥富贵、永镇财富。 朝廷在铸币时,多在库房中设神堂,以供奉财神、仓主、土地、火神等神位。神堂香案上方,大都悬挂一枚特制大型钱币,其上披红绸,下挂流苏,即谓之“镇库钱”。

我认为,因“镇库钱”也具有“厚重”的特点,常有把“镇库钱”做为“砝码”或“秤砣”使用的情况,所以,又把“镇库钱”称为“权钱”。

如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将特大半两“镇库钱”又称“权钱”的称谓。

2021年8月31日撰稿于成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