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型选手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响当当的学霸级人物。传到我和妹妹这里,我们用自己的实力证实了“龙生龙凤生凤”是一派胡言。

不过,因为家教森严,我们都有不错的学习习惯:比如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回家先做功课,作业认真完成;比如错了的地方及时订正、找原因,争取不重复犯错;比如坚持预习与复习,整理学习用品和资料每天顺手做好等等。

很多家长不明白,其实,就是这些一说人人都懂的、最浅显、最容易做到的小事,保障着资质平平的孩子成为中等以上的学生,在学习生涯中找到合适的定位,获得必要的自信。

换言之,只要符合学习规律,踏实付出努力,即使资质平平,也有一席之地——这些话是我对学生说的,也是我亲身印证过的。

事实上,每次考试,我的位置往往比中上还要高一点,因为我是一个考试型选手,考试分数永远高于实际水平。

英语和语文,还可以说有“语感”加持,历史和政治总不能单凭语感吧?

奇怪的是,很多不确定的题目,都给我蒙对了;而分值很多的论述题,我又偏偏十分擅长带着猜测、合情合理、条分缕析地“扯”。

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学期开了一门“中国革命史”。那老师讲得激昂,声振寰宇,却字字句句都不过是在念书。我嫌他吵得我没法睡觉没法看小说也没法写信,索性去泡图书馆。

期末考试躲不过,只好捡起用了一个学期仍旧崭新的教材从头背起。吭哧吭哧背了几晚,才发现自己太过托大——一个学期的内容真不是几晚能搞定的,不由叫苦不迭。

到了考前一晚,战斗到十二点,还有小半本书没背。索性关灯睡觉,想着:大半本书换取60分,应该是够了;再不睡,之前背的也忘光了、混淆了,怎么办?

第二天的试卷上,竟没一道题目考出半本书之外!“中国革命史”这科我竟考了个第一名,那年的一等奖学金照旧在我袋里。

我爸有两个执念:

一是“回北京”,回到他从小生活学习的地方,回到我们家的籍贯所在地去。这一点被我断然拒绝了。一直生活在北方的我,真想去南方看看。

二是“学经济”,像他自己那样。这一点甚至不需要我拒绝——但凡有一点儿判断力,就知道我这种“被人卖了还帮别人数钱”的缺心眼儿人士不适合从商。

上了自己选中的大学,读着自己喜欢的专业,我脑子一热:长这么大也没为爸爸做过什么事儿,不如稍微满足他的心愿吧——

于是花了两年的业余时间上晚课,辅修了一门金融专业。

每一科都考过了,每一个学分都拿到了,可是学了些啥我完全不知道。不用什么复杂高深的金融问题,单只是“借”与“贷”就把人弄懵了。

我这考试型选手的奇妙之处在于:考试答题势如破竹;一出考场,脑袋就像被格式化了一样干净,连点儿渣儿都不剩。

就这样,一路“狗屎运”伴随,滑过大考小考,直到走上社会。

成人社会里逢年过节有各种各样的抽奖,商家也动不动以大奖诱人,可是不管中奖率是多么感人,我永远都是抽不中的那个;如果是“百分百中奖”那种,我就必定是安慰奖得主。

至于彩票?我就不去自取其辱了哈。

上天他老人家还是很公平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