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自传》│ 每周一书 No.064

每周一书

No. 064

你一定很独特,就像荣格一样

——《荣格文集9 -- 荣格自传》

推荐程度:*****

(了解大师思想最便捷的方式)

“他用望远镜来观察自己的灵魂,

看似乱糟糟的一团,

他却说看到的是一个美丽的宇宙,

他给意识增添了世间不为认知的宇宙。

—— 柯勒律治”

这是序言的开篇,也可以作为这次难忘的阅读之旅的回顾。从荣格自己的视角去看待自己的一生。虽然大师很谦虚的说,“我生命中唯一值得讲一讲的事情,就是不朽的世界闯入了短暂的世界。因此,我只能讲内在的经验,讲我的梦和意象。”但其实他的思想已经影响了很多的人,乃至于看过这本书以后我能找到很多原本难以表达的思想的出口。

也许就像一种独特性,我们都很独特,就像荣格一样独特的活在这个世界上。

从个人经历上,感觉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必定会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当然如果如荣哥所言,“公开讲述我的体验、我关于地下庙宇中生殖器的梦、我的侏儒雕像,是绝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的事。”这是65岁以前的他。如果真在65岁之前说这些经历,会有些哗众取宠的感觉。

然而毕竟这自传是83岁时候发表的,大师已经不求什么名利,只是对思想的完整梳理。在我看来荣格就是一个从小就开悟了的仁波切,充满了神奇色彩的人生。或者说的实在些,大师们的想象力、幻想力乃至做梦能力都是异乎常人的,加上执着的思考才能造就如此丰富的思想。

从这神奇的人生中,不难发现第一人格和第二人格的觉察给阿尼玛(Anima)、阿尼姆斯(Animus)概念带来的铺垫。当然还有那些北非、美国、肯尼亚、乌干达、印度、拉文纳、罗马的游历也是对于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的启发。当然还有原型(Archetype)、意识(Consciousness)、四位一体(Quaternity)等等概念的形成过程。比起看具体的学术文章更加的清晰明了。

其实通过简单的一本自传能够知道整个理论框架已经很好的,具体的内容还是要看其他文集相应的具体讨论。在此只想总结在自传里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三个方面:

一、关于弗洛伊德

如果用“爱恨情愁”这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关系也许有些过了,然而他们两在心理学上绝对是一个经典的CP。而且但凡提及荣格理论都会说到弗洛伊德。

从1907年3月他们第一次见面就聊了13小时开始,注定一生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结。荣格自己也说了,“弗洛伊德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真正重要的人”。而且他最受用的是,“把从神经症心理学中产生的压抑防御机制的概念应用到梦上。”而另一面,弗洛伊德几乎是把荣格当作儿子看待。

当然荣格也非常明确的指出了他们观点的分歧之处,“弗洛伊德所说的’神秘主义’背后的含义,实际上与哲学、宗教,包括正在兴起的当代科学通灵学对心灵的理解如出一辙。对我来说,性理论正像神秘学,换言之,只是一种未被证明的假设,像千千万万的推测性观点一样。在我眼中,作为科学真理的假设,只能在一个时期内存在,但不能被当作信条而永久保留。”

进而发展到“'我可不能用我的权威来冒险!’这句话烙入了我的记忆中,它同时也成为我们关系终结的前兆。弗洛伊德已把个人的权威凌驾于真理之上了。”“当弗洛伊德宣布,他想让理论与方法同一化,并把它们变成某种教条时,我便再也不能同他合作了;除了退出,我别无选择。”

可以看出荣格对于学术思想的严谨态度。当然还有一个梗是虽然每个人都会有些心理问题,然而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神经症,而弗洛伊德就是一个典型的神经症,觉得所有人神经症很正常,这点本身就不正常了。

看看他们两这些故事,也许是心理学历史上最有趣的八卦了。

二、关于心理治疗

荣格对于心理治疗的看法可以说一直沿用至今,“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方法,本就是因人而异的。我尽可能个性化地对待每一位病患,因为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是独特的。即使是普遍原则,也只能有所保留地应用。只有可以被颠覆的心理事实,才具有效用......我们必须小心提防任何理论假设。”里面可以看出借鉴了弗洛伊德的个体独特性的影子。

同时也重申了,“既然心理治疗的本质不是方法的应用,那么只学习精神病学是远远不够的。”“从事这种工作,有必要接受长期而全面的训练,亦需要广博的文化知识,这是极少有人能做到的。”

很诧异催眠技术还不错的荣格竟然放弃催眠的原因是,“使用催眠疗法只会像摸黑行路一般。你永远也不知道病情的改善或治愈能维持多久,在这种不确定之中工作,我总觉得良心不安。”其实我想说的是催眠做为一种方法和任何心理治疗并不矛盾,也应该作为一个学习的备选。也许那个时代的催眠更加的讲究控制和脚本吧。

三、关于宗教

说到宗教不得不提荣格的那些名誉博士的头衔了,其中有两个还是在伊斯兰教及印度教相关的名誉博士。如果说他是20世纪宗教史上一位大师级人物,一点都不为过。从普累若麻(Pleroma)、受造之物(Creatura)这些概念的分析和讨论中不难看出,其对于宗教的深刻认识,或者是对于个体和宗教的关系认识。

尤其是个体的独特性,“我们应该关注我们自己的独特性,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地认清我们自己。”“独特性将导致孤立,而孤立与宗教团体是对立的。”“人需要宗教团体,这是为了神的缘故,而非人的缘故。诸神迫使你同它们交流。它们逼迫得越紧,宗教团体的需要便随之增加,邪恶也是这样。”

而我们的宗教在做什么?“但历史趋势导向效法基督,个体并不追求自己注定的完整之路,而是努力模仿基督所走的路。同样在东方历史趋势也对佛陀的虔诚模仿。佛陀应该变成一个楷模被模仿,这本身就是削弱了他自己的理念,正如效法基督预示了基督徒理念的演变注定停滞一样。”或者说宗教已经不是最原始的意识、教义或思想层面的东西,我的理解是已经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具象化的存在,乃至于是一种集体的意象。

“信仰只能证明信仰的现象是真,却不能证明信仰的内容是真。”很多时候我们的信仰形成了,就不再思考。也许这是现代宗教之路。

当然还有很多其它内容值得我们深思,比如附录里的《向死者的七次布道》就是一个很好的精读资料。当然荣格的一生也不能如此简单的说完。我只想借用荣格的话,“人是一个事件,无法自行判断;但无论好坏,得由他人来做判断。”所有二元论都是相对统一的,或者我们只要关注好,思考乃至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就很好了。

“就像浮士德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那样,查拉图斯特拉砰地关上了一道门。”这是荣格说的,而对于我来说,荣格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通往自我独特性的门。

最喜欢荣格的一句话,“也许我可以这么说:我比他人更加需要与人交往,但同时也比他人更不需要人的陪伴。”与大家共勉。

2017-6-16

(0)

相关推荐

  • 《荣格自传》“讲述我的个人神话“

    <荣格自传>"讲述我的个人神话" <荣格自传>是分析心理大师荣格于83岁高龄时回顾自己一生的作品,近期由现代出版社再版.这本书虽为自传,实联邦基本格中生研究 ...

  • 犹太人四千年

    这是一个非犹太历史学家撰写的犹太历史,但其中没有任何异教的偏见,它呈现出来的是中立.客观的史实和尽可能公允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中知道犹太民族的诞生与演变,犹太教与犹太民族的相辅相成,犹太人流散.建国.亡 ...

  • 《荣格自传》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荣格自传》一个在事业上取得杰出成就的人

  • 阅读《荣格自传》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图片/宁静喜悦 手机拍摄 看<荣格自传>,书页中很多很多的智慧,在我的时光里滋养着我的心灵.抛开关于荣格自己的故事,抛开他与弗洛伊德的故事,抛开他的病例,抛开他的梦,那些真知灼见对于我们探 ...

  • 【哲普】弗洛伊德与荣格关于“宗教”的观点对比

    弗洛伊德和荣格是两位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们关于"宗教"的观点的差异点做如下总结. 1 对弗洛伊德而言,宗教是一种强迫性神经官能症(obsessional neurosis). 人 ...

  • 阅读《荣格自传》之“正视潜意识”(二)

    图片由宁静喜悦拍摄于长广溪傍晚时分的芦苇 继续阅读<荣格自传>之"正视潜意识". 这部分的内容艰涩难懂,关于潜意识你无法像对待知识那样来理解,唯有用体验来感通. 幻觉. ...

  • 阅读《荣格自传》之“正视潜意识”

    图片/宁静喜悦手机拍摄于长广溪湿地公园 阅读<荣格自传>之"正视潜意识". 潜意识这个东西并不好理解,很多人知道这个词,但可能仅限于在知识资迅层面,能够切身去体验到的人 ...

  • 阅读《荣格自传》之“大学时代”

    图片/宁静喜悦 梅园的百合花 荣格结束了中学时代,开始在巴塞尔大学学习. 荣格对自己抱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从第一人格眼里看自己是个不合群,心比天高的年轻人.第二人格是集出生.死亡,集一切于一体,无所不包 ...

  • 中学时代,阅读《荣格自传》(三)

    图片/宁静喜悦 梁溪河晨光 <荣格自传>的"中学时代",看完有段时间了,因为其他原因搁浅了继续阅读,今天拿起来,本想继续阅读下个篇章,但又想把阅读"中学时代& ...

  • 酒是一种美--阅读《荣格自传》(二)

    图片来自网络 在阅读<荣格自传>里看见荣格对酒的态度,内容不长,对于厚厚的一本书来讲只一段也就区区三百多字,却看得我又感兴趣又很兴奋.阅读读的不是别人,读的永远是自己,在这三百多字里我看见 ...

  • 阅读《荣格自传》(一)

    图片/宁静喜悦 开始看<荣格自传>,几天阅读下来,我得承认我是看得跌跌撞撞,非常费劲. 好吧,越是不容易看懂,越是费劲的,才值得我投入精力去看,花了力气的东西才会有收获么. 能成为某一领域 ...

  • 终于把《人心与人生》《荣格自传》啃了一遍,容我慢慢消化

    图片由宁静喜悦拍摄 我努力在和这个世界和解,我努力在和自己和解,我也努力和自己的过往和解. 用了很长的时间,看完了梁漱溟先生的<人心与人生>.荣格的<荣格自传>. 这两本书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