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杂文之146:弥留之际的生活空间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广西山区有个风俗,叫"捡骨头'',这是外甥婿前年为母亲做的事,那位亲家母去世土葬周年后,要扒开坟头起棺,捡骨头装殓到"金斗瓮''后重新入土..我问"你不怕吗?'',他说"母亲的血肉没了,只剩下一具白骷髅···看(⊙o⊙)它,就泪流不止,哪里会怕呀!'',骷髅是人百年后的遗存…这不是"鬼",而是母亲。所以,美国哈佛大学有个精英学会,当年小布什和比尔盖茨都很热衷参与这个学会一一骷髅会活动,看了"骷髅头'',您摸摸自己的脑壳明白一点,自己这头啥时候也一样会变"骷髅",可是经过火化之后,肯定是疏碎而且不完整…当年我在火化炉前,拾不到一支母亲完整的骨头…人走了,骷髅碎了,但母亲的音容笑靥还留下心中,这或许是她的魂魄,看不见呀!但是实在在我的感觉中,日常行为上!
说起农村的当年轶事,父亲说过"他做的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择日找地为公祖''拾骨头''重新装殓金斗瓮入土。二是每年十二月半尾牙前一天,祠堂祭祖吃鲁面。''吃面的资格是有"查埔孙'',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农耕时代,查埔孙除了劳力意义外,更是传宗接代的标志,薪火相传家祭不断…现在不同了,生女也是传人,问题是这不忘宗功祖德的家祭传统,现在许多男丁们已渐渐遗忘了或者简单在清明时去祭扫一下。何况嫁了外姓的闺女!
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让人怀古抚今,溯本寻源,不忘宗功祖德,努力继往开来…这是儒家出世的孝道善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文化源头。
相对于''家祭"行孝之举,能否尽力为长辈养老送终却是法律所定的义务,民间崇尚的孝德。俗话说''在生一粒米,胜过家祭一桌菜'',哭灵可以用钱请戏子表演,老人住院可以请护工陪护…问题是老人更需要倾诉与安神,甚至一些具体细节,别人是做不到的…心中有孝,行中有道很重要,忽悠者不可能为之!
您也许记得,当年若是坐硬铺三天两夜到北京,最难受的是没有地方洗个澡…而我13年前陪护弥留之际的父亲和现在的岳父,和能做的就是用温热毛巾遍身给他揉搓一遍,不留污圬…当年,擦身后的父亲在自家阳台,很开心说"家用长子,国用大臣,今天最爽啊!''
昨晚大舅子折腾了一夜,住院的岳父已大小便失禁.擦换洗纸尿布用了10条,面巾纸4包…够脏挺累又失眠,早上由我接陪,马上动手为岳父用热毛巾揉洗全身..岳父面色马上涣红,有感觉说''你比阿龙(大舅子)好呀·…",说着说着便睡着,现在还打起呼噜…所以,能为老父亲(岳父)洗洗澡…算是一点心慰吧!这才有时间段,写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