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 直
曲直——中国书法理论的重要对偶范畴。“曲”与“直”相对。指运笔作书时要曲不离直,直不离曲。它既是运笔技巧之一,亦是书艺的一种审美要求。故书家力求一画之内有起伏,一点之内有衄挫;力避运笔驰而不严,剽而不留。如是方能增加笔趣,产生节奏,并使用笔劲健圆润,骨肉俱丰。进一步说,曲直互含互用,不仅是对运笔技巧的辩证把握,而且是对自然物象的深入观察和汲取。所谓“直”非平直之谓,“曲”非软弱之谓,“曲面有直体,直而有曲致”是指一种富有弹性、力度、挺拔的曲线美。写字最忌直来直去,以其无节奏故也。故“勒常患平”、“努过直则力败”。结字贵有精神,点画贵于挺拔。但挺拔不是板滞僵直,而是富有一种于曲势中见平直的弹性美。如人体贵有一种曲线美一样,或仰或俯,或向或背,或背中有向,或向中有背,自然挺拔有致。书法用笔既要有平直笔画劲健凝重的神气,又须有婉转飞扬的韵致,从而构成线条的刚健婀娜之美。晋代王羲之《书论》云:“每书欲十迟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出,十起五伏,方可谓书。”清代刘熙载《书概》云:“书要曲而有直体,直而有曲致。若弛而不严,剽而不留,则其所谓曲直者误矣。”又云:“率更《化度寺碑》笔短意长,雄健弥复深雅。评者单谓是直木曲铁法,如介胄有不可犯之色,未尽也。”清代包世臣《艺舟双楫·答三子问》云:“大山之麓多直出,然步之,则措足皆曲,若积土为峰峦,虽略具起伏之状,而其气皆直。为川者必使之曲,而循岸终见其直;若天成之长江、大河,一望数百里,瞭之如弦,然扬帆中流,曾不见直波。少温自矜其书于山川得流峙之形者,殆谓此也。”“曲直之粗迹,在柔润与硬燥。”“柔润则肥瘦皆圆,硬燥则长短皆扁。是故曲直在性情而达于形质,圆扁在形质而本于性情。”现代林散之《辛苦》诗云:“辛苦寒灯七十霜,墨磨磨墨感深长。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