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张晓风的《敬畏生命》童火明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感慨良多。忽然想起高中毕业班的语文兼历史老师苏华山老师,觉得用"敬畏"一词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情感再恰切不过了。

  弹指一挥间,高中毕业已四十多年了,但苏老师教育我们的点滴滴,犹如夜空的星辰,还闪烁在记忆的夜幕深处,成为记忆深处里的一块块宝藏,弥足珍贵。

  一个暑假的炎热,沒能枯死位于操场顶的苦楝树,苦棟树反而愈发的茁壮了,斜伸的虬枝伸展到教室的屋顶,将教室外面形成一道绿荫,偶尔有直射的太阳光穿过树叶的罅隙,洒下斑斑点点光影。这里是同学们休闲的好地方,很多小道消息都是从这里发布的。有消息灵通人士说新学期更换了很多新老师,但具体有哪些科目的老师我们也就不清楚了。

  新学期第一节课是语文课,我们坐在简陋的砖瓦屋的座位上满怀希望等待着老师的到来。几乎是踏着上课的铃声节奏,只见一位身材高大的老师,挟着书和讲义夹迈着正步走进教室。将书和本子放在讲台上,先用犀利的眼光将教室扫视了一遍,便用浑厚的男中音喊着"上课!"

  简短的上课仪式后,我知道他姓苏,是我们的语文兼历史老师。接着我终于可以观察老师的外貌了。国字脸,隶体一字眉,最富特色的是头发,虽然剃的是平头,但一根根精神抖擞的上竖着,一直长到额前。前庭虽宽,但都被浓密的短发霸占着。嘴唇比较厚,但上下嘴唇完美的配合着。还有那浓浓的剑眉,很鲜明的卧在炯炯有神的眼睛上方。身高一米七五左右,在我们学校的老师队伍来说可以称得上魁梧

  我敬苏老师,最大的原因是是他的敬业。梁启超曾说过"凡职业都有可敬的"。苏华山老师大学虽学的是俄语,后来改教语文与历史,而且还担任毕业班的双科教学。在那"百废待兴,百乱待理"的年代里,老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都不高,但是他们的品德却都很高尚。无论是他的语文课还是他的历史课,都充满了知识性与趣味性。他的语文课上得特别生动有趣。记得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课之前,同学们大多被这又长又晦涩难懂的文言文给吓住了。我们这群文革后期的学生,由于前期开门办学,很多同学的语文功底都不好。恢复高考后,教与学虽然都回到了门内了,可是前面基础不扎实,学起来也很困难。正如顺口溜所说的学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首先大多数同学很惧怕文言文。古文什么文言实词文言虛词文言句式等让人头痛,全篇都是"之乎者也",跟外文一样让人看不懂,读不明白。加上很多古诗词,文言文都要求背诵,内容不理解,死记硬背可难为同学们了。可惜高考又要重点考查。教材编排时,又放到后面的单元,因此很多教师都会提到前面上,以便让同学们有时间识记,苏老师师也不例外。简单的介绍之后,便给我们讲起了故事,这可真新鲜!

  一个个生动有趣又简短隽永的故事,将我们带进当时的历史情境,我们仿佛亲临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烽火之中。什么"纸上谈兵"的赵括,"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典故,从苏老师的口中娓娓道来,那浑厚的男中音,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听得我们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忽然,故事戛然而止,话题一转,苏老师抛出一个问题,"那么,廉颇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

  原来老师讲的故事是课文有关的背景与人物介绍,这样的语文课太有趣了!由于兴趣被激发了,我们的注意力更集中了,学习效率也提高了。什么"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将相和"这些内容也就很容易记住了,就连难懂的的句读,通假,古今异义等也都觉得简单易懂多了,至于廉颇蔺相如甚至秦王的人物分析也就更简单多了。

  下课了,我们还沉浸在老师的讲述之中,觉得这节语文课太短了,直到老师离开教室不久,我们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座位上,慢慢的走到苦棟树下。

  于是我们盼望着上语文课,盼望着苏老师给我们讲故事。第二篇古文是选自巜史记的《鸿门宴》。上课伊始,苏老师又跟我们讲子婴与刘邦项羽分任务,南北两路进攻咸阳,先入咸阳者"王之"。也讲项羽杀贪生怕死的主将取代之,过黄河后"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与勇气,战白起,杀章邯的壮阔场面。我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秦未农民起义的画卷,正当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津津有味时,故事又戛然而止,"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项羽为刘邦量身打造的"鸿门宴"'。上课几分钟,苏老师就用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既把作品的时代背景交待清楚,又把我们的学习兴趣全部激发出来了。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了,因此学习效率也就自然高了,原来觉得晦涩难读的这篇《鸿门宴》也就通俗易懂了。

  课后他也严格要求同学们背诵,经常利用课前几分钟抽查,抽查到不会背的老师会询问原因,提出要求,有时也会严厉的训斥。当时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什么《岳阳楼记》《捕蛇者说》《出师表》……巜琵琶行>>,即使当时拗口难懂的"楚辞",什么"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殼兮短兵接"等,至今我还耳熟能详,记忆深刻,成了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记得有一次上历史课时.苏老师讲到匈奴的一支大月氏(洛兹)时,我自以为是的认为老师读错了,小声的在下面嘀咕着"应该念大月氏"。由于我坐讲台桌前的第一排的中间,我的小声嘀咕,苏老师也听见了,他只说了一句"这是匈奴的一支,仿佛"单于""可汗"的读音一样,就应该念洛兹。"便接着讲课了。后来我才知道苏老师是三明市历史协会的会员,他在历史学科的造诣要比语文深厚得多。

  当时复习资料少,理科班的何国清与骆桂芬俩老师,暑假,从老家上海买来了整套的理科复习资料,这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效率。苏老师虽然工作任务繁重,家庭压力也大。但是这些都不是他偷懶的借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挤时间刻印蜡纸,给我们油印语文和历史的复习资料。当然其他老师也刻印,但我觉得苏老师刻印的资料最认真、最清楚,最美观,油印效果也最好。他刻印的字、用力均匀,大小一致,一笔一划清清楚楚,横平竖直,即使撇和捺在刻印时也用直线,避免了刻印时用力的轻重。仿佛他的为人一样刚正,平直。现在每当吟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这首歌时,苏老师在低矮的砖瓦房里,在如豆的灯光下,佝偻着背伏案刻印蜡纸的情景便会浮现在我的眼前,现在的老师再也见不到这种情景了。

  他的字体很为学生喜欢,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许多同学,记得谌庆福同学写的硬笔字跟苏老师的一模一样,甚至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有时谌庆福也帮忙刻蜡纸,我们竟然分辨不出来究竟是苏老师刻印的,还是谌庆福刻印的。

  他的性格中或多或少都烙上鲁迅先生的印迹,对工作对学生"俯首甘为''。记得一位师弟因家庭生活比较困难,苏老师夫妇买毛线,利用休息日织毛衣。"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苏老师不仅像严父一样在学业上严格要求我们,也像慈母一样在生活中关爱着我们。那密密缝的一针针,一线线呀,织进了老师夫妇对学子无尽的关怀与牵挂!

  八四年,我和进荣丶任进都去应聘了位于奎屯的的教师招聘,还填了表格,但终于都没走成。不知怎的,消息还是传到了苏老师的耳朵。一次,我去一中,拜访苏老师,他详细询问了缘由,我也一一如实回答。临别时,苏老师说了一句话,我至今还印象深刻,"新疆的故娘十八条辫子"。表面是讲民族风情,地域特色,实则劝诫我理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

  八十年代末,我曾参加县里的教学比武,抽的课文是马南屯阝的《事事关心》。本来杂文我自认为学得不错,教材教法等也烂熟于胸,上好那堂课也比较有把握的!记得那天上课前,苏老师端了条凳子,径直走到讲台前,端坐在那里。一看到苏老师那严肃的不苟言笑的面孔,心理的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内心忐忑不安,纠结不已。本来准备好的东林党人的一些事迹,马南邨的巜燕山夜话》中有:一个鸡蛋的家当""从三到万"的故事都没讲了,只是按部就班的讲了议论文的起承转合,教学无特色,课堂无生机。上完课后,内心也非常自责,恨自己不能展示所学,不能上出自己语文课的一惯水平,愧对老师的严格教诲与无私关爱,

  但是老师对不正之风又是"横眉冷对"。他的课堂对学生要求极高,也许是源自对每个学生的认真负责?也许是习惯使然?也许是对自己业务的高度自信?也许兼而有之。

  记得我们那时的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不高,开头都是什么"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谁怕谁",抑或是"全国形势一派大好"这样公式化的作文开头。内容也空洞无物。苏老师急我们所急,除了上课文时讲授写作的技法外,为了改变我们语言贫血的现状,亲自搜集撰刻誊印了一些优美的词语,也要求我们自己去搜集优美的词句,以弥补我们在语言上的先天不足。记得为了抄录优美词语与句子,我很是下了血本,花几毛钱买了一本蓝皮的笔记本,分门别类的积累了不少词句,大学毕业后翻了翻,才知道大部分积累的都是双声叠韵联绵词,可惜写作时用的很少。

  那时不少同学可能因为基础不牢,或许是高考录取率不高的原因。上课不够集中注意力,课后作业应付了事。苏老师很是看不惯,因此多次在课堂上多次批评某些同学,说他们"站着像东西塔,躺着像洛阳桥。"很有点鲁迅先生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

  我毕业那年,苏老师进了宁化一中。后来当了教务主任。记得八七年我教初三的补习班,一位同学报了中专,结果分数没达到,一中填了第三志愿。家长得知我与苏老师熟知,便史求我去找苏老师帮忙,苏老师狠狠的批评了我,我把该学生的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详细介绍了一番。他终于不发火了,也理解了我为学生的一片苦心。

  再后来,当了一中的校长。我知道他工作繁忙,也就很少联系了。听大学同学说在一中,他对学校管理工作和对教学工作一样认真。后来在《福建日报》见到了苏老师的几篇杂文:《翠园为什么迟迟不开放》《挤时间微笑》……文风犀利,针砭时弊,很有鲁迅杂文"匕首、投枪"的味道。铮铮铁骨,尽显无遗。敬佩之余,很是担心老师的处境,因为他直面的是艳若桃李,灿如鲜花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剖开脓包,目的是引起"疗救的注意"。

  前年作客泉州,特地到开元寺,拜谒了雄伟高耸的东塔西塔,至于洛阳桥只知道些传闻,具体情况不得而知。

  古语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过我的所有老师,我觉得他们都是最让我尊重的,也是最让我敬佩的。但是苏老师渊博的学识,勤奋的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像一座高山,让我敬畏。我更敬畏他伟大的人格,虽然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一个大写的人。

  愿苏老师晚年生活快乐!健康长寿!

===========================

原创作家简介:童火明,石牛老童,大学中文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少年文艺》,《三明日报》,《少年文史报》。

(0)

相关推荐

  • 秘密约定

    秘密约定 春天来了,我站在学校的孔子像前,观赏着竹笋破土的情形. 突然,一个怯生生的声音在我身后传来:"白老师,我想退学." 我回头一看,是班上的李小伟. "为什么?&q ...

  • 我的支教日记

    11月4日   晴  那一堂课   从孩子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欢喜.可是,如果不落实学习的其他环节,这欢喜便凝不成露珠.怎么感觉到孩子们的落实不够的呢?那就是他们的练习册.不思考,胡乱做一气,甚至 ...

  • 我的语文老师们 | 作者:张耀中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我的老师李秋喜【郝米拴】

    (李老师在学习---李保喜摄) 今年双节(国庆.中秋)前一天,我与多年未见的启蒙老师李秋喜,在村里不期而遇,真让我甚悦.老人家执一拐杖,体貌端庄,挂满笑容,风采依存!握手的瞬间,岁月一下又把我推回到了 ...

  • 【远方•夜读】黑龙江《致谢生命》作者•古稀的春天 主播•开心果子

    致谢生命 文/古稀的春天 七十八年前的今天,母亲在最好的年华,用汗水泪水在剧烈的阵痛中,在神圣的涅槃中,赋予了我的生命. 在蛮荒的北国一座小城,呱呱坠地.哇哇哇,吟出我人生的第一首诗. 欣悦印在母亲的 ...

  • 夜读散文|谁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文/迎难而上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      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三个最重要的人,不信,打开历史,一目了然,再苦的人生,有人懂,有人爱.再难的生活,有人帮,有人陪伴.该爱的还要爱,该孝的 ...

  • 夜读 | 许渊冲: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在北大,有一位老人,他喜欢吃汉堡.喝可乐,他喜欢从夜里"偷时间". 他是钱钟书的得意门生.杨振宁的同窗挚友:是首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北极光"的亚洲翻译家-- 因 ...

  • 夜读散文|走出生命的死角

       文/徐梦甜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 人的一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坎,它们就好像人生路上的绊脚石,阻碍我们前行.这些坎坷,也许会让我们变得一蹶不振,也许会让我们歇斯底里,甚至让我们失去生存 ...

  • 夜读丨蒋勋:生命是一种流转

    文字丨蒋   勋 主播丨易工隶 李商隐写过一首<晚晴>: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晚晴,就是雨下了好久天气才晴朗起来,特别值得珍惜,现在我 ...

  • 旧札:夜读张枣及Radiohead有思而作

    一 松果柔软 掠过明镜 白发呵 温故知秋 思有戚戚 上升上升 向下望去 茱萸红遍 遇见那云 星空明亮 白昼呵 一叶障目 回溯从之 流水满山 思有终时 江山遥远 二 如你的空 在河岸边 夕阳斜下 落星漫 ...

  • 散文《松明火,点亮我们的生活》童火明

         伏羲氏钻木取火,把点点星火变成了熊熊大火,炙烤着各种食物,原始的人类开始享受食物的香味与美味,火改变了原来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烽火戏诸侯","大漠孤烟直&qu ...

  • 散文《母亲的菜园》作者:童火明 朗读者:何晓霞

         种菜好,还是种花好?吴伯箫在他的<菜园小记>中认为:"种花好,种菜更好.花种得好,姹紫嫣红,满园芬芳,可以欣赏:菜种得好,嫩绿的茎叶,肥硕的块根和果实,却可以食用.俗话 ...

  • 散文朗诵《记忆里的田埂豆》作者:童火明 朗诵:何晓霞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这是陶渊明<归田园居>中的一首,也是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之一.很多人只见到陶渊明"采菊东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