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中医辨证论治

1.治疗原则

心悸的治疗应分虚实。虚证分别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实证则应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但本病以虚实错杂者为多见,且虚实的主次、缓急各有不同,故治当相应兼顾。同时,由于心悸以心神不宁为病理特点,故应酌情配入镇心安神之法。

2.证治分类

(1)心虚胆祛证

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常用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心虚胆祛证,若见心阳不振,用肉桂易桂枝,加附子以温通心阳;兼心血不足,加阿胶、首乌、龙眼肉以滋养心血;兼心气郁结,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以疏肝解郁。

(2)心血不足证

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常用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心血不足证,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舌红少苔,脉细数或结代,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等养心安神;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心悸者,以生脉散加减,有益气养阴补心之功。

(3)阴虚火旺证

主症: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常用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阴虚火旺证,若肾阴亏虚,虚火妄动,遗精腰酸者,加龟板、熟地、知母、黄柏,或加服知柏地黄丸;若阴虚而火热不明显者,可单用天王补心丹;若阴虚兼有瘀热者,加赤芍、丹皮、桃仁、红花、郁金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4)心阳不振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虚弱或沉细无力。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方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常用桂枝、附片、人参、黄芪、麦冬、枸杞子、炙甘草、龙骨、牡蛎。

心阳不振证,若形寒肢冷者,重用人参、黄芪、附子、肉桂温阳散寒;大汗出者重用人参、黄芪、锻龙骨、煅牡蛎、山萸肉益气敛汗,或用独参汤煎服;兼见水饮内停者,加葶苈子、五加皮、车前子、泽泻等利水化饮;夹瘀血者,加丹参、赤芍、川芎、桃红、红花;若心阳不振,以致心动过缓者,酌加炙麻黄、补骨脂,重用桂枝以温通心阳。

(5)水饮凌心证

主症:心悸眩晕气急,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细而滑。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常用泽泻、猪苓、车前子、茯苓、桂枝、炙甘草、人参、白术、黄芪、远志、茯神、酸枣仁。

水饮凌心证,兼见肺气不宣,肺有痰湿,咳喘胸闷,加杏仁、前胡、桔梗以宣肺,葶苈子、五加皮、防己以泻肺利水;兼见瘀血者,加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叶、益母草;若见因心功能不全而致浮肿、尿少、阵发性夜间咳喘或端坐呼吸者,当重用温阳利水之品,如真武汤。

(6)瘀阻心脉证

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方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常用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

以上“心悸的中医辨证论治”来自医学教育网,更多中医知识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0)

相关推荐

  • 中医内科:心悸的辨证论治

    心悸的中医辨证有几个分型呢?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如下: 心悸的辨证论治: 1.心虚胆怯 症状: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 治法:镇惊定志 ...

  • 偶尔感觉心慌、气短,是不是心脏不太好?

    最近门诊有患者咨询: 患者 医生,我这几天不知道是怎么了,心里经常会发慌,甚至有时候会有头晕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得了什么严重的大病? 这种是属于心律失常的表现.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心律失常就是心脏的问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心悸 惊悸怔忡】

    心悸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由气血亏虚,阴阳失调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而致病人自觉心中动悸.惊惕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 ...

  • 【悟道了玄医道传承:心悸】

    心悸 一.概念 心悸是指心之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出现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西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心悸 ...

  • 中医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不传之秘!

    中风卒倒不语,须用皂角.细辛,开关为主. 痰气壅盛,须用南星.木香为主. 语言謇涩,须用石菖蒲.竹沥为主. 口眼斜,须用防风.羌活.竹沥为主. 手足搐搦,须用防风.羌活为主. 左瘫属血虚,须用川芎.当 ...

  • 尿频中医辨证论治两则医案

    导语~尿频中医辨证论治两则医案 尿频一般是小孩子和老年人常见的症状.随着现代人精神压力过大或者房事过勤或者过食甘厚之物,尿频患者亦很多,特别是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虽说尿频的结果是一样的,但是形成原因从中 ...

  • 早泄的中医辨证论治

    一.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早泄与心.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关系密切,其病因病机大致分为肝经湿热.阴虚阳亢.肾气不固.心脾虚损等方面而致精关失固. <景岳全书>云:"盖精之藏制虽在 ...

  • 中医辨证论治,一症一方,内调加外用,消除...

    消除1.7厘米甲状腺结节,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这位杨女士,于2020年3月6日来我门诊初诊.自述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不适,异物感,吞咽无碍,触摸颈部有结节,遂至某三甲医院进行B超检查. 超声示: ...

  • 痿证的中医辨证论治与治疗方法

    [概述]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痿软无力的一种病证.临术上以下肢痿弱,不能随意运动及行走者较多见.受病肢体外观大多有肌肉萎缩.瘦削枯萎的改变.故有"痿_"之称.根据其发病原因和 ...

  • 肥胖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五

    肥胖,又称为肥胖症,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为是一种疾病.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肥胖国,肥胖人数仅次于美国.第二届中国肥胖指数公布,在过去30年里,中国的肥胖率急剧上升,导致4600万成人& ...

  • 头痛的中医辨证论治

    文章摘要: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也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此处所讨论的头痛,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以头痛为主药症状,不包括某种疾病的兼证头痛.病因:头为"诸阳之会&quo ...

  • 呃逆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方…

    呃逆的病因分析及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呃逆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令人不能自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呃逆古称"哕",又称"哕逆". & ...

  • 肾结石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肾结石不仅办法多,而且效果比较好,中医认为肾结石病因,主要有湿热蕴结证.脾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等不同的证型.因此临床上治疗肾结石,可根据证型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分别为清热利湿排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