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与共识】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

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治疗婴儿血管瘤的一线药物,主要包括口服普萘洛尔和外用噻吗洛尔/卡替洛尔滴眼液。β受体阻滞剂药物选择及给药方式主要根据患儿年龄、瘤体部位、分型、分类及大小等因素综合决定。本共识对口服普萘洛尔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治疗起始时间及剂量、疗程与停药指征、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和特殊人群治疗剂量、疗程以及外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应用具体方法等进行总结,希望为皮肤科及相关专业医生规范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提供参考依据。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皮肤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儿童皮肤病康复学组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皮肤性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专业委员会,等.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婴儿血管瘤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 53(7):493-500. doi:10.35541/cjd.20200302

【关键词】    血管瘤;婴儿;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普萘洛尔;噻吗洛尔;卡替洛尔;专家共识

一、β受体阻滞剂治疗IH的药物选择原则
我国治疗IH的β受体阻滞剂主要包括口服普萘洛尔和外用噻吗洛尔/卡替洛尔滴眼液,药物选择及给药方式主要依据患儿年龄及IH瘤体部位、分型、分类、大小等因素综合决定。结合2019年美国儿科学会制定的IH临床治疗指南,我们提出下列药物使用原则。
1. 需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高风险IH:①潜在生命风险,如下颌部位IH及≥5处皮肤IH,可能合并肝血管瘤、心功能衰竭等;②潜在功能障碍,如眼周IH及累及口唇或口腔的IH;③潜在溃疡风险,如节段型IH累及口唇、鼻小柱、会阴、肛周皮肤等其他间擦区域;④瘤体合并其他结构异常;⑤潜在毁形性损害风险,如面部或头皮处节段型IH、年龄≤1岁的婴儿面部IH等存在瘢痕或永久毁容损害的高风险。
2. 可外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IH:①除以上需要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IH之外,其余IH均可外用β受体阻滞剂;②存在以上需要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IH,但因口服普萘洛尔前完善检查所需的等待期,或患儿有暂时的发热、感染等疾病的治疗期间,或有口服普萘洛尔禁忌证,可外用β受体阻滞剂干预治疗。
3. 选择IH治疗方法的依据:除了部位,患儿年龄是选择治疗方法的重要依据。
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细则
1. 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为高风险IH;禁忌证,按普萘洛尔药品说明书中禁忌证排除患者。
2. 治疗起始时间及剂量选择:出生后3个月内,IH瘤体大小可达到最终大小的80%。开始服药时间越早,后期发生残留畸形及停药后需进行激光或手术二次修复的概率越小。因此,应在3月龄之内对瘤体进行严密监测和评估,有潜在增殖为高风险IH的患者,应尽早口服普萘洛尔。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学组制定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指南(2019版)》推荐剂量为1.5 ~ 2 mg·kg-1·d-1,分2次服用。
3. 疗程、停药指征及方法:目前国内外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无确切疗程标准,原则为瘤体临床消退,同时局部B超显示瘤体消退,未见血供,可考虑在1个月内逐渐减量至停药。停药过早极易出现复发,故服药疗程通常会超过1年,停药年龄经常会延续到15月龄以上。
4. 用药期间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监控及应对措施:尽管普萘洛尔是一种安全的儿童用药物,但它可能降低心率和血压,并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低血糖以及支气管痉挛。普萘洛尔治疗IH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睡眠障碍、腹泻、四肢发冷及呼吸道症状等,通常为一过性,常发生在用药早期;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支气管痉挛、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低血糖的发生率很低。
针对普萘洛尔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可采取一定措施减少其发生,如增加喂养频次,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晚饭不晚于19点,餐后立即服药,可减少夜间心率减慢、低血压等;若患儿出现喂养困难或哮喘症状,需及时停药,以避免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

图1   下颌部位婴儿血管瘤可能出现瘤体阻塞气道      图2   全身皮肤≥ 5个婴儿血管瘤      图3   眼周婴儿血管瘤可能出现散光、屈光不正、眼球突出、弱视      图4   累及口唇或口腔的节段型婴儿血管瘤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及存在潜在溃疡风险      图5   累及口唇、鼻小柱的节段型婴儿血管瘤存在潜在溃疡风险及由于解剖标记变形和/或瘢痕和/或永久性皮肤变化导致的毁容风险      图6   累及臀裂和/或会阴、肛周皮肤的节段型婴儿血管瘤存在潜在溃疡风险      图7   面部节段型婴儿血管瘤容易合并PHACES综合征      图8   外阴和肛周节段型婴儿血管瘤容易合并LUMBAR综合征

三、外用β受体阻滞剂适应证及方法
目前国内以0.5%噻吗洛尔滴眼液及2%卡替洛尔滴眼液为主。其适应证见β受体阻滞剂治疗IH药物选择原则;其禁忌证包括对β受体阻滞剂过敏者;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者;瘤体局部皮肤有湿疹、溃疡等。
用药前应行局部B超及心电图检查。用药时,将滴眼液滴在修剪后的纱布上,要求完全湿透但不往下滴液,湿敷在血管瘤上,表面用保鲜膜封包;每日敷2 ~ 3次,每次1 h。敷完后,去除保鲜膜及纱布,擦干瘤体表面残留液体,局部外涂皮肤屏障修复剂,以显著减少瘤体表面湿疹及萎缩的发生。
浅表性IH用至1岁之后或瘤体进入消退期;混合性IH用至2岁之后或瘤体进入消退期,若外用β受体阻滞剂不能控制瘤体增殖,则需改为口服普萘洛尔、外用β受体阻滞剂联合激光或局部注射等治疗。
既往研究中外用β受体阻滞剂未见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局部不良反应相对多见,一般为液体制剂引起瘤体皮肤刺激或浸渍。
四、小结
经过10余年的临床积累及基础研究,临床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IH已越来越成熟。本共识对口服普萘洛尔、外用β受体阻滞剂的适应证及应用细则进行总结、规范,但目前关于剂量、疗程、复发、远期不良反应等,仍需要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以提供循证支持依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