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海 | 由书入道——写字不再只是写字

王林海 辛庄师范 昨天

《一管笔》这本小册子 

是我学习传统文化得利益之后对外言说的笔录,

用一管笔去照观中国文化的全景,

是老师传授给我的用心之道,

他承续的是黄宾虹、潘天寿的用心之道,

黄宾虹、潘天寿承续的是他们老师所传授的用心之道,

代代相传,未有间断。

——王林海

拿起毛笔,不是为了写一手漂亮的好字,而是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学习书道,修炼书道,变化自己的气质,陶冶自己的性灵。

文房四宝是工具,也是材料。古人称其为“宝”,自有其中道理。

记得老师生前跟我说:“为人、为学、为道的过程,要识得自己点点滴滴的好,发现自己的缺点,纠正它,比较容易;发现自己的好,在这个好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它却是件难事。

现在自己上了年纪,听懂了老师的话。在中西文化交媾之际,识得中国文化的好,难;识得西方文化的好,同样也难。但是我们不能知难而退,要深究它,辨明它。

笔、墨、纸、砚,和中国人用筷子一样,用了几千年没有变过,只要这个东西不变,这个宝贝就会绽放出它们的异彩,利益我们。

古人视笔,如娇妻,脱几根毛,心都会碎,珍爱之极,难以言表他们用的笔锋钝了,毛脱了,绝不轻易丢弃,他们要把它藏之于地下甚至还为它立碑(笔冢)。

把笔当成有生命的,并与其他生命体同等对待,这不是中国人痴、愚昧,而是笔能帮助一个人正其心,修其身。

中国人画画写字用一支笔就够了,一局小画或一幅字舔上一两次墨就足以完成,非常之方便,它不像画油画,手里要捏着一大把笔换来换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的生成从岩画的石锥到彩陶的树枝,后来变成各种兽毫,直至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羊毫,这之间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化生过程。

中国人选择毛笔,没有选择硬笔,旨在柔毫可达心传气。软笔毫发之柔高度敏感,落于纸能传达出力的无穷层次。这与生命自然状态是契合的,所以,古人用笔,需要将手、指、笔合为一体,传达出与生命状态一致的气。

一支笔像一个人体,有头有腰,有根,笔锋触纸能柔毫刚用,笔在纸中行,还可以粗细曲直、长短刚柔,任由化变。

它所显的墨色枯、涩、浓、淡,滋厚、松毛可以变化无穷。一支笔能统摄天地万变的气象与机趣,了得!

现代人谈文化慧命,谈得很含糊,其实很简单的。你选择了硬笔。而不再用我们独有的毛笔,那么中国书画的慧命也就断了。

就像你把古琴文化只看作是音乐,把毛笔当成了油画笔去使,中国文化的慧命就这样被一刀刀地革掉了。

墨从矿物质到墨炭粉,后来用烟尘加胶制成墨锭,这是一个从“粗”到“细”的演化。它与毛笔不同,毛笔是由“刚”转化成“柔”的过程,其用心不一样,功用也就不一样。

中国书画是用墨来显天地化变之机的,白纸黑墨定。黑、白二相所显出的是气机、气质、气韵、气势、气象,它和我们现在所说的黑白、灰有着截然不同的用心。

古人说“大力在虚处”,那个“虚”的地方古人又说它为“妙境”。中国人很有意思,明明写一个字,画一朵花,却偏告诉你不在所显的墨痕里找营生,相反,他却要说在无墨处。

那么,我们来问:古人要我们从无墨处看什么呢?简言之,看的就是在墨相中所生化的“气韵”。气韵在笔墨关系里,也在笔气墨韵中,但你又不能把它看实了。

墨黑如漆,淡如白玉,从浓到淡层层化变。墨用砚台磨出,调以水,再用毛笔吸入写在宣纸上,它要显出的是我们这个气化的世界,古有“一墨含万彩”之说。

现在数码相机替代了以红、黄、蓝三原色所显影的化学胶片,它也是用黑、白二相的深浅显出七彩世界的。所以,我们要知道古人称文房四宝,到底“宝”在哪里。

笔的演化是刚柔;墨的演化是粗细,那么纸是怎样演化的呢?

从石壁、木板到帛、绢,最后从粗纸演化成了我们现在的宣纸。

宣纸高度敏感,受墨如印,它的演化过程是从麻木到敏感。可以这样说,现在人类还找不出第二种纸可以替代宣纸。前辈书画家在宣纸上写完字会拿起来非常自豪地对人说:这纸上显出的是我的心电图啊!

笔、墨、纸、砚,合力运作、水乳交融,呈显出了中国人的心象世界,我们引以为自豪是很自然的。笔、墨、纸、砚,伴随着中华民族“参天地之化育”的文明进程,一次次地被改造,一次次地被取缔,最后以其独有的魅力深得我们民族的爱戴,没有它们,就不能清晰地承载千年以来中国人心性的品德,离开了它们中国书画也就不复存在了。

在艺术中,材料、形式、手段、内容,高度统一,这是必需的,中国书画的内容要显出的是人的生命气韵,笔、墨、纸、砚恰恰反映出了中国人的用心和对待。

笔通过墨把气注到纸里去,宣纸凭借着自己高度的敏感把笔气墨韵托住、定住,那么砚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它怎么就成了四宝之一呢?

小时候听长辈说,民国时候,在我的家乡有一位书家,女儿出嫁后就不再写字了,如果有人要求非得他写,那么他的条件是要把他的女儿抬回家给他磨墨才肯动笔。

现在人听了这件事也许不解,磨墨还非得专人吗?心里会念叨,讲究得也太过分了!中国文人内心的讲究是一种要求,这要求就是要穷物性之极。

古讲弱女磨墨,慢悠悠的,手虽无缚鸡之力却能把墨磨得细腻且均匀。一位老到的书家一旦习惯了某一种墨性,让他更换他便得重新适应,否则不能入细传心。

现代人写字大多用墨汁,因颗粒过细墨韵漫化,聚不住笔气,写出的字缺乏神采,都是因为我们不再讲究了。

端砚发墨稠密入细,是砚台中的佳品。不要小看一块石头,那是中国文人千百年来从成干上万的石头中精选出来的。古人得一方砚台,如获至宝,那是因为砚可以成全墨的所有品德。

▲ 王林海老师作品

为什么在唐代王羲之被奉为“书圣”?那是因为我们认同并确信了书道是表达我们生命的一种语言,用它可以如实地呈显一个人的生命境界和人文情怀。“心正则笔正”、“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是书道不移的精神。

■ 书道作为“游于艺”的用心之道,它是要建立起中国人观看天地人生并获得良知良能的自觉,这是一条水归其壑的觉悟之路。

■ 书道承前启后,承的是先秦的乐教精神启的是唐、宋、元、明、清历代格物致知的用心。

■ 书道成为了中国人“无用之用乃为大用”的精神法宝,一直承续至今。

■ 修持书道首要一着就是要觉受身心能量的运作,通过笔、墨、纸所显现出来的痕迹,观照自己身心的状态。

■ 执笔实际上是扶着它,让笔跟你的手形成一个整体。笔成为你手的延续。

■ 黄宾虹先生说“有些人写了一辈子字,笔放不下去”,就是没有获得正确方法造成的。笔一旦放下去了,自重力就产生了,古人把这种自重力比“柔毫刚用”是运笔功夫。

 平、圆、留、松、放,是修习书道的笔下要求,也是调心修身的要求,中国艺术首重个人身心的提升,然后才谈艺术品的社会功用,这个顺序是不可以颠倒的。

(0)

相关推荐

  • 浅谈书法初学者如何挑选“文房四宝”(下)...

    浅谈书法初学者如何挑选"文房四宝"(下) 原创: 皇甫荔 北京尚韵信息 今天 三.纸的主要种类及选用方法 (一)纸的主要种类 中国的书画用纸在东汉就被发明出来,在唐代正式称为宣纸并 ...

  • 武术四法及由武入道

    看了徐皓峰解析中国"武士道",提到武术有演法.练法.用法.心法,"以武求道,以功致诚",颇有同感. 何以有同感呢? 因为之前我曾多次阐示武术的内涵,以及武术的真 ...

  • 卖早餐做这4种月入2万不再是梦

    总之,不管你的梦想是大是小,要实现它,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如果你有了战胜困难的耐心,有了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执著精神,那你也一定会最终收获成功.要想创业赚钱的话,卖早餐这是不能忽视的,因为它的成本 ...

  • 王佳宁书作欣赏

    王佳宁书作欣赏 这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关于女书法家王佳宁的一篇文章,大概的意思是王佳宁女士的书法越来越像她博士导师王冬龄先生了.大家都知道,王冬龄先生的"乱书"与丑书是划了等号的 ...

  • 记住六字决,写字不再难。

    记住六字决,写字不再难。

  • “书入率更之室”

    "书入率更之室"--清代王澍欧体楷书作品欣赏 "书入率更之室"--清代王澍欧体楷书作品欣赏 "书入率更之室"--清代王澍欧体楷书作品欣赏 & ...

  • 王三虎-风邪入里成瘤说

    讲者简介 王三虎,男,1957年7月生于陕西省合阳县.14岁步入医林,苦练童子功,倒背<伤寒论>.先后毕业于陕西省渭南地区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和,获伤寒专业硕士学位和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医 ...

  • 用2根K线带散户入道,妖股启动前精准买点,短线高手20年实战总结

    用2根K线带散户入道,妖股启动前精准买点,短线高手20年实战总结

  • 藏友心得:三年入道

    看帖是捷径 作者:李红伟 (作者微信:wxid_f0fhd0h91god21) 各位师兄弟好! 我是古瓷爱好者,入道三年有余.想把自己的学习历程既感悟分享给大家. 一次偶然让我爱上古瓷收藏,拜当地玩家 ...

  • 桩法入道抻劲拔骨

    桩法入道抻劲拔骨 观世之进化,每种事业,无不先立基础而后进展,基础固,则进步速.拳术之道,尤宜先立基础,故初学,以桩法为始. 一日降龙桩,二日伏虎桩. 练此桩法,先要虚其心,涵养本源,以呼吸之气下贯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