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最终问题,再努力也是事与愿违
△ 是新朋友吗?记得先点笔记侠关注我哦~
内容来源:2021年8月,由零牌顾问承办的战略驱动与组织变革大会。 分享嘉宾:顾立民,国际绩效改进协会(ISPI)候任主席。 注:内容经主办方和讲者审阅授权发布。 笔记达人 | 桃之夭夭 轮值主编&责编 | 智勇 值班编辑 | 金木研 第 5876 篇深度好文:3904字 | 10 分钟阅读
组织管理
笔记君邀您阅读前,先思考:
如何解决管理中的问题?
如何做到业绩持续增长?
一、九大痛点引发系统思考
1.改进型组织-大势所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的“烦恼”与日俱增。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企业领导、转型模式、执行文化、干部空降、目标制定、任务分解、过程管理、销售提成、年终奖金。
解决这些痛点,是企业各级管理者都面临的巨大挑战。
挑战不断升级,究其原因是导向的转变。企业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前进、改革开放的深入,已经从过去的资源导向慢慢转向能力导向。
为了更好地迎接外部环境挑战、市场挑战,我们要打造一支无坚不摧的队伍,建立坚如磐石的管理机制,从而打造改进型的企业组织。
2.回归科学管理的基础思维
如果建立改进型组织,就必须回归管理规律。这就离不开系统思考,因为管理不是艺术,而是一门科学。
有关系统思考的论述很多,其中非常著名的是《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彼得·圣吉的论述,“在我们所有人身上都有某种东西,喜欢拼图,喜欢看到整个图像慢慢清晰起来。”
“系统思考就是看到事物全貌的一项修炼,它提供了一种框架,来帮助我们观察相互关系而非仅仅是事物本身。”
系统思考是做好所有事情的基础,管理也不例外。管理者需要真正运用系统思考的模式,思考企业的管理问题。
二、逻辑和算法构建企业软实力
1.人才数字化洞悉
企业关注系统思考的同时,人才培养也是重中之重,打造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势在必行。当下,人才数字化被广为运用。
人才数字化的核心是将业务数据作为人的标准,而业务数据来自于业务的逻辑和算法。
人才数字化的核心是将业务数据作为人的标准,这点勿庸置疑。因为人的标准如果离开了业务基础,这些标准将毫无意义。而业务数据来自于业务的逻辑和算法,这个观点比较新颖,可以通过管理改进系统实现。
2.GPS-IE管理改进系统
GPS-IE管理改进系统具有逻辑性、系统性、持续性和结果导向性的特点,实现企业管理的标准化和简单化。GPS是地理上的导航,IE是信息上的导航。
G(Goals)指目标,包含使命、愿景、价值观,核心是战略。P(Problem)指问题,分三层逻辑结构。
一级问题:结果,指结果指标偏差。
二级问题:驱动,指实现结果指标偏差过程中驱动要素的偏差。
三级问题:行动,指实现驱动要素数值的过程中行为的偏差。
三级问题结构解析后制定S(Solutions)解决方案,它是策略与计划的结合。再按照项目管理的方式来进行I(Imple-mentation)实施,最后进行E(Evaluation)评估。每个管理动作都与企业目标形成量化的逻辑关系。
三、重新定义问题
1.俯拾皆是的“问题”
企业会花很多时间解决问题,让我们来聚焦这些“问题”:行业受政策影响大、人员流失严重、人员素质偏低、资源分配不平衡、产品附加值少、人工成本上涨、员工没有动力等等,不胜枚举。
其实这些根本不是问题,它们只是症状而已。
真正科学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分为6步:
① 症状:看得见的表象;
② 问题:现状与目标之间的数据偏差;
③ 原因:导致症状可测量的要素;
④ 策略:解决问题偏差的方法;
⑤ 计划:实现策略依托的步骤;
⑥ 结果:计划与投入产出。
这六个概念环环相扣,最为重要的一环当属问题。如果我们无法准确找出问题,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事与愿违。
2.症状≠问题
正如我们在医院里看病,医生询问病症,我们会回答头晕、浑身无力等等。然后医生会安排我们进行化验和检查。
结果出来前,医生不会对我们进行任何治疗,原因在于没有确诊。检查是为了确定我们的现状值,它跟标准值对比得出的偏差就是问题。医生只有找到真正的病灶才能实施治疗。
3.管理者=企业医生
管理者不能只根据症状“开处方”,因为还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我们要根据事实和数据判断,回到数理的逻辑上论证。因此,我们也称企业的管理者为“企业医生”。
四、业务持续增长的底层逻辑
1.常规做法无法支撑长期增长
举个例子,小张在20万平米的住宅小区里经营一家200平米的便利店。第一年营业额为100万,如何实现营业额连续三年翻番?
常见做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改变策略,比如延长营业时间、增加产品的品种和数量、降价、促销,装修,甚至多一些服务的种类等。所有策略也许能保证我们一年业绩翻番,但无法支撑三年的增长。
第二种是寻找原因,如客户人数少,人手短缺等。这类做法不高效,因此很难实现。
这两种做法的问题在于没有掌握管理规律。
2.问题驱动实现高速成长
一级问题:定义结果
如果想实现营业额连续三年翻番,就要从寻找管理规律开始,重新定义问题。
定义一级问题要用主、谓、宾、补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统一组织的管理语言。主语是责任主体,谓语是趋势,宾语是边界,补语是程度。
我们用这四个部分来组成句子。主语是“小张的便利店”,谓语是“提升”,宾语是“销售额”,补语是“从当前2021年的100万元提升到2022年200万元”。
二级问题:驱动公式
二级问题必须回到管理的数学规律上。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是数学化的思考。我们要找到那些不受环境变化影响的驱动要素,并将它们代入数学公式进行计算。
小张便利店销售额=成交客户数*客均消费次*次均消费额;
成交客户数=潜在客户数*一次成交率;
客均消费次=客户需求次*合作转化率;
次均消费额=次均进店人数*人均消费额。
这些相乘关系都称驱动要素,上面三个称一级驱动要素,下面六个称二级驱动要素。
经过数据统计,我们在要素中代入数值。潜在客户1000家,一次成交率60%,客户需求次数50次/年,合作转化率40%,次均进店人数2人/次,人均消费额42元,年营业额100.8万。
3.业务突破的奥秘
业绩倍增的秘密藏于二级驱动要素。如果让每个驱动要素增长各自数值的10%,每个要素都是原数值的1.1倍,销售额达到原值的1.77倍(1.1的6次方为1.77),完成177万。
如果每个要素增加20%,销售额可达到原值的2.99倍,完成299万。
如果每个要素增长1倍,销售额达到原值的2倍,从2021年的100万,做到2022年的6400万。
五、“语文式”管理转向“数学式”管理
1.数理逻辑无处不在
深圳的赛格大厦在2021年5月18日发生楼体晃动。经过几个月的检测,晃动的原因是大厦顶部的两个桅杆产生共振。同样,美国华盛顿州的塔科马海峡大桥,1940年7月建成通车,到11月大桥坍塌,坍塌的原因是风带来的共振。
这个共振现象称为卡门涡街,发现人西奥多·冯·卡门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
风在经过一个物体时会产生连续相反的涡流,当它跟障碍物频率达到同一个区间时,就产生障碍物本身的共振。因为掌握了这个规律,现在很多大厦上都安装了阻尼器(提供运动的阻力,达到减振消能的作用)。
我们的举手投足,在物理世界都会形成数学公式。我们能看到对方,是因为相互之间有光学公式。我们能听到对方说话,是因为相互之间有声学公式。
生活中的数学公式比比皆是,却常常被我们忽视。而企业在管理和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数学公式,就需要认真演算。
2.新经济时代的数理思辨
科学家告诉我们,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其实只要上升到第一个层面,就会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产生非凡的意义。
回归数理的逻辑,能帮助我们建立起牢不可破的管理机制。只有符合管理规律,产生管理共振的企业,才能成为改进型的卓越组织。
整个公司、整个团队能够齐心协力,根据管理改进的理论,打造改进型组织,产生同频共振,才能达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境界。
虽然这种共振在自然界可能会带来灾难,但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恰恰需要这样的同频共振。
六、回归管理规律,创造企业价值
1.管理是有“标准答案”的
八路军强大的原因是有统一的毛泽东军事思想。全军一套思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创造历史奇迹。
战争年代需要统一的思想,和平年代更加需要。营利性的组织要有一套管理的思想,让我们能够统一语言,统一行动。这套方法论就是管理改进理论。如果企业是一辆车,它就是底盘逻辑。
目前,“专、精、特、新”是很多企业的发展目标,管理改进理论是专精特新的基础保障,也让专精特新能够插上理想的翅膀。
专精特新更多的是模式上的深挖和经营手法上的创新,有效管理能够给它提供更加系统性的保障,让专精特新更加持续,更加有逻辑性,更加结果导向。
2.一切均算法,一切均生意,一切均逻辑
北大BiMBA的杨壮院长针对《管理的逻辑》,指出中国管理文化的三个巨大弊病:语言不严谨、分析没逻辑、管理没数字。
未来的管理要依靠AI的算法,要用数理的逻辑,回归管理的规律。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主办方简介——
零牌顾问的前身是零牌专家组,成立于2001年4月,广州、北京双总部,8个子公司布局全国,未来将开设日本分公司。
零牌顾问履行“智力兴企,产业报国”的使命,通过咨询、木元塾、培训、全球跨界学习、全球资源和智慧企业六大业务,向企业提供一体化运营综合解决方案,实现跨量级发展。道术融合,零牌顾问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陪伴,助力中国企业迈向世界级。
顶尖高手,都是长期主义者。就像日本战略咨询之父大前研一说的,一家企业的能力反映在“对看不见的未来的风险对冲”和“对看得见的未来的布局”。
那么如何找对人用对人,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能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更新学堂联合前华为全球招聘总负责人冉涛老师,开启识人私教坊·第三期招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