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老学霸家里都收藏什么?

周康王时期 大盂鼎 国家博物馆藏

每年6月下旬,一批新的学霸初出茅庐,他们即将踏入各大知名院校,步伐坚定,野蛮生长......

中国自古以来就盛产学霸,而当年多数学霸都喜欢收藏点古物,让我们拨开历史的烟尘,看看古代的学霸都有些什么收藏?

答案是青铜器,青铜器的鼎盛时期是商、周。以其雄浑、古朴的感觉,精美的纹饰,以及既有历史文献价值又是罕见的古代书法艺术品而备受历代学霸欣赏。

特别是到了晚清,金石考据是学霸们的研究重点,因此有铭文的青铜器更受追捧,不用说完整的青铜器了,就是青铜器的拓片,一时间都是洛阳纸贵。

今天我们要说说这件实在是太有名的青铜器—大盂鼎!他是晚晴著名学霸世家—苏州潘家的家族收藏。潘家在苏州是大家族,分为两支,一支是大儒巷的“富潘”,家族以从事金融工作为主。

另一支是我们今天要说的“贵潘”,世居苏州钮家巷,真真是世代书香,从爷爷潘世恩到孙子潘祖荫,仅仅潘家一个分支7人,其中一人早逝不计在内,就产生了一个状元,两个进士,两个举人和一个荫生(命太好,不用考试,直接封官)!学霸100%!不得不说,DNA的作用太强大了!

而这个学霸世家中,最有名的是爷爷潘世恩和孙子潘祖荫。潘世恩是一甲一名进士,赐状元及第,简称状元。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官至宰相。参与编撰四库全书。

孙子潘祖荫是晚清名臣,因为出身太好,举人是白给的(御赐),但人家不满足现状,自己继续考,23岁中咸丰二年壬子科殿试一甲第三名,就是“探花”,和小李飞刀学历相当。

他不仅学历高,而且是个实干家,在官场上是个能吏,曾经慧眼识英雄,力挺过被人诬陷的左宗棠。之后左宗棠在担任陕甘总督时,机缘巧合访得了大盂鼎(这中间还有个故事以后再说)用700两银子买了下来,转赠给了潘祖荫。700两银子在当时是个大数字,但相比于这个鼎的实际价格,左宗棠是买的便宜了。

潘祖荫得鼎后视为家族至宝,立家规绝不视人,在清末、民国直至抗日战争期间,潘氏家族和当时的中国一样,历经坎坷!而承载家族使命,维系家族,守护重宝的使命最终竟落在一名外表柔弱但内心强大的女子身上。

她就是潘家末代孙媳妇,潘达于(原姓丁)。她18岁嫁入潘家,婚后3个月,丈夫去世,一年后,祖父去世,从此独自一人,抚养家族中的幼子,掌管门户、守护家财。在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占领苏州,潘达于将宝鼎埋在自家大宅中的地下,日军早就觊觎宝鼎,多次在潘家搜索,居然没有搜出!宝鼎得于躲过大劫,在地下沉睡到1949年苏州解放。

1951年10月9日,潘达于和当时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达成捐赠协定。和大盂鼎一起,还有同样著名的大克鼎一并捐献给了政府。国之重宝重归国有。之后因为国家博物馆建馆,大盂鼎被抽调到国博,大克鼎仍然留在上海博物馆。

2004年,潘达于100岁!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人寿鼎盛—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百岁老人潘达于神采奕奕的参加了特展。

这位普通而又平凡的中国女性,保藏国宝,历经战乱,又把它们献给国家,她的家族已经在历史的烟云中流散,她自己无儿无女,连丁氏之姓也消失了。她拥有的就是那点精神吧?无法评估价值和内在力量的精神。是否这也是她百岁高寿仍精神奕奕,头脑清楚,能自行健步的秘密呢?

大盂鼎的价值首先在它的美!气象雄浑、伟岸、庄严,使人一望而生敬畏之心。其次在于它的文史价值,鼎内有铭文291字,内容是周王告诉盂,殷代因为酗酒而亡国,周代因为忌酒而国兴,请盂获承文王、武王的德政,辅佐王室,盂感谢王命而铸造此鼎。这些铭文对于研究周初“封建”制度是一手资料,同时铭文优美,也是研究当时书法艺术的难得资料。

一代宝鼎,历经风雨,重宝令人激赏,而与之相关的历代风流人物,他们的经历是否也颇值玩味?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