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时期,这10位女性被尊称为“先生”,是否当之无愧?

自古以来,“先生”大多数是用来称呼男性的,在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含义,古人在《大雅》中曾写到:“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意为父兄。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先生的含义更加丰富,开始有老师、才华横溢的学者的意思。到了清朝末期,人们将一些有民族责任感、有强烈爱国之心的人称为先生,比如梁启超、鲁迅,都被称为先生,以此表达对他们的赞美。

在近现代,也有一些女性被尊称为“先生”,为什么要称呼她们为“先生”呢?因为这些女子的学识、才华都不亚于男子,且很受众人的敬仰和尊重。

自近代时期到20 世纪,我国共出现了10位女先生,她们分别是宋庆龄、何香凝、冯沅君、许广平、冰心、杨绛、张充和、沈祖棻、骆玉笙、林徽因。

这10位女士,是新时代女性的杰出代表,高雅、有智慧,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品质,内柔外刚,而且才华横溢。

一声“先生”,她们当之无愧!

宋庆龄

宋庆龄先生,1893年出生于上海,其父宋嘉树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追随者。早年,其父受到孙中山的影响,内心充满了爱国之情,父亲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热情慢慢地也影响了宋庆龄。

少年时代的宋庆龄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内心的革命热情不断高涨!

1913年,宋庆龄来到了孙中山身边工作。宋庆龄的到来,让正处于低沉状态的孙中山受到了极大的感触。

因为朝夕相处,孙中山和宋庆龄日久生情,1915年,宋庆龄和孙中山结为夫妻。因为孙中山工作特殊,宋庆龄内心坚定一个信念:同生共死、不离不弃。

宋庆龄给孙中山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比如帮助孙中山一起完成了《建国方略》,亲自参与起草一些重要的文件、革命宣言等。

对于宋庆龄来说,她不仅是孙中山的妻子和工作伙伴,更是一位爱国人士!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宋庆龄还陪伴孙中山出席过一些非常重要的共产党会谈,协助国民党的改革。

1921年到192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站到了高位,很多人虎视眈眈,伺机刺杀。宋庆龄为了保护孙中山多次挺身而出,自己却多次陷入险境。

有一次叛军攻击总统府,情况十分危急,宋庆龄决定派人将孙中山送走,自己留下来吸引叛军的注意力。孙中山坚决不同意,宋庆龄这样说道:“中国可以没有我,但是人民不能没有你!”

宋庆龄的一番话语很有深意,也非常有大局观念。一方面,体现了她勇于无私献身的革命精神;另一方面,体现了她卓越的胆识和见解。

随后的一段时间,宋庆龄一直陪着孙中山参与革命.因为一直战斗在第一线,宋庆龄在革命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提升。

孙中山逝世后,宋庆龄同时失去了生活和革命上的支撑,但是她很快又振作起来,决定带着孙中山的理想和希望继续参与革命斗争!

蒋介石和中国共产党割裂后,宋庆龄经过深思后,毫不犹豫地站在了共产党一边。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宋庆龄多次亲赴战场安慰士兵,差点被敌军袭击和伤害,她被誉为“敢死之救国女杰”。后期,宋庆龄在国共两党积极中调和,为两党达成抗日统一战线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解放战争时期,宋庆龄为我党积极筹备军备物资,从各地为革命战士募捐,为我军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又积极投身于妇联工作,积极维护全国各地女性和儿童的权益!她为了让儿童读书、学习,亲自创办了《儿童时代》杂志,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

何香凝

何香凝先生,1878年出生于一个香港富豪家庭。其父原来是个农民,后来靠经营茶叶和房地产发家致富。

她的家庭带着浓重的旧时代思想,希望她做一个淑女,融入进上流社会。但是,何香凝从小接触女兵的故事,十分羡慕她们的英勇善战和有勇有谋,并多次反抗母亲给她裹小脚。

长此以来,何香凝养成了不屈不挠、善于反抗的精神意志。1897年,何香凝遇到了廖仲恺,并与他结婚。廖仲恺曾经在香港皇仁学院读书,接触过西方思想的人,思想开放,也爱好读书、作画、吟诗。两人的结合,可谓佳偶天成。

1903年,廖仲恺和何香凝前去日本留学。在东京,夫妻二人认识了孙中山,慢慢接触了革命思想,并萌发了爱国热忱和革命意识。

同年6月,何香凝在东京撰写了爱国文章《敬告我的同胞姐妹》,她在文章中积极宣传妇女解放,鼓励广大妇女拿起自卫的武器为自己谋取利益!

1905年,孙中山成立同盟会,何香凝成为少量的女性成员之一。随后,何香凝抛下自己年幼的女儿,同孙中山等人商议”策划革命运动。不仅如此,何香凝还负责每次会议的茶饭工作,还要负责整理会议文件、同志之间的联络工作。

她从一个“富家小姐”变成了一个为革命牺牲和付出的“女管家”!

1908年,何香凝因怀孕退学,生下孩子后,她继续进入学校学习绘画专业。经过几年的学习,何香凝的画画技术已经非常精湛。

辛亥革命后,何香凝和丈夫又投身于中华民国统一的大业,并积极帮助孙中山完成《临时约法》的恢复工作。在这段时间,何香凝多次拿起画笔绘画,通过这种形式抨击敌人。

1924年,何香凝领导了《妇女之声》报刊的出版,积极地为女性权益抗争。不仅如此,她还创办了女子学校、妇女劳工学校,何香凝通过自己的努力,向全社会提倡:中国女性应该和男性处于同等的社会地位。

孙中山去世后,何香凝积极践行成了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

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严厉地谴责蒋介石违背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与此同时,向社会各界提出:一定要积极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为了积极抗日,何香凝联合全国各地的画家卖画筹集善款,还组织各地的妇女为抗日战士缝纫衣物、鞋子。

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时期,何香凝一直为之努力和奋斗。

何香凝一生是精彩的,她的身份也是多重的,是中国优秀的女权革命领袖、画家、政治家!

许广平

许广平先生,1898年出生于广州。母亲精通诗词,因此许广平也受到一些文学方面的熏陶。自1917年之后,许广平一直在师范学校念书,在念书的这段时间,参与了五四运动,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

1925年,许广平多次向鲁迅先生求教,在鲁迅的教导下,许广平的思想和见解都有很大的提升,在许广平的眼中,鲁迅就是她先生的恩师。

1936年,鲁迅去世,许广平对此十分哀伤,她决定整理鲁迅的遗作。

之后,她自费整理了鲁迅的《鲁迅书简》、《且介亭杂文末编》等书籍。为了保护鲁迅的文学作品,许广平不顾自己生命安危留在了上海。

与此同时,许广平还积极展开革命活动,投身于抗日战争,为了革命胜利,她在各地为抗日活动募集物资、钱款!

1941年,日军偷袭珍珠港,许广平不幸被捕,被日军关押了整整76天,在这76天里,她受尽了折磨,但是她闭口不言,宁死不屈!因为这次迫害,许广平的双腿落下了残疾。

在解放战争时期,许广平在各地积极开展反内战运动,为我党在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很大的思想支持!

新中国成立后,许广平在各国积极宣传妇女解放、独立运动!

林徽因

林徽因先生,1904年出生于浙江杭州。林徽因的父辈是比较活跃的政治人物,因此她很小就接受了政治思想启蒙,林徽因天资聪颖,温柔大方,是典型的大家闺秀,因此,受到家族很多人的喜爱。

1920年,林徽因跟随父亲前去欧洲访学。在伦敦的这段时间,林徽因接触了建筑学,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还在伦敦邂逅了徐志摩,了解了新诗。

1924年,林徽因同梁思成前往美国学习建筑学,自此开始,林徽因的建筑生涯开始,后来,林徽因和梁思成结婚,并在蜜月旅行中考察欧洲建筑,积累了大量的建筑工作经验。

1931年,林徽因在《诗刊》发表自己的诗,并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她将自己的柔情、细腻的心思全部寄托在这些诗词中。

回到国内后,林徽因夫妇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考察中国各地的古建筑,比如五台山佛光寺、河北赵州桥等。因为夫妻二人的付出,这些古建筑被广大人民群众认知,并得以很好地保护和修缮。

抗日胜利后,久病成疾的林徽因在北平休养。她看到北平城内无数古建筑因战而受损,内心十分焦虑,寝食难安,随后,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详细的记录了全国各地古建筑,这为全国的古建筑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杨绛

杨绛先生,1911年出生于北京,辛亥革命后,杨绛随家人迁居于上海地区。1932年,杨绛考取清华大学外国语文专业研究生,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在大学期间,杨绛苦心研究外国文学和文学翻译,并学习了多种外国语言,是公认的才女。

1933年,杨绛发表自己首部的短篇小说《璐璐,不用愁!》,杨绛热爱文学,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文学创作上。

抗日战争进入尾声那段时间,杨绛创作了多部剧本,并在上海地区公演,比如《游戏人间》、《弄假成真》等。

这些剧本不仅仅是舞台剧表演,更是从另一个角度折射了社会现状,表达了杨绛内心独有的思想感情。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二人的爱情完美地诠释了“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生活平淡而幸福。

新中国成立后,杨绛又投身于《唐吉可德》的翻译工作。在晚年的时候,发表了长篇小说《洗澡》《回忆我的父亲》等。

为了纪念已经去世的丈夫和女儿,她含泪写下了《我们仨》这本小说,让人十分感动。

杨绛的一生都在与文学打交道,写了数本小说,每一本都耐人寻味,都很经典。

记得她的一本书中,写了这么一句话“世态人情,比明月清风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

可见,杨绛先生是活得非常通透的,她的思想观念也是客观超前的。

冰心

冰心先生,1900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地区。三岁的时候,冰心随父亲搬迁至烟台地区,并居住了8年时间。在烟台的这段时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读书、写字是她每日必做的事情。

在7岁的时候,她就读完了我国的四大名著,并对中国古典文学有了初步的了解,不仅如此,她还读了一些外文批判小说。与同龄儿童相比,冰心所读的书籍,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种类方面来看,都是非常多的。

新文化运动后,冰心受到影响,内心的爱国之情燃起,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在这段时间,冰心写下了著名的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进入社会后,看着战争不断、国破家亡、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内心的奈、痛恨之情交杂。1919年,冰心提笔写下了《斯人独憔悴》等现实小说,抨击了封建社会的扭曲人性、战争的痛苦,以及自己对新社会、新思想的向往。

抗日胜利后,冰心前往日本东京大学讲授中国新文学史。

新中国成立后,刚回国的冰心被迫害抄家、批斗。在这段时间,冰心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明亮起来,再次投身于文学创作当中。

1979年,冰心的创作高潮再次来临。她强忍着身体的疼痛,创作了《我的自传》、《三寄小读者》等优秀作品。

晚年的冰心,创作风格独特,作品种类丰富,文学界给予她高度的评价!

张充和

张充和先生,1914年出生于一个仕族家庭。父亲是民国有名教育家,思想先进、开放。张充和的家人非常疼爱她,在她很小的时候就专门请了教书先生教她诗词歌赋。

4、5岁的时候,张充和就会读书识字,6岁左右,她就会背诵一些古典书籍,比如《千字文》。

16岁时,张充和在父亲办的女子学校上学。在读书的过程中,学习了很多技能,兴趣也十分广泛,还和自己的姐妹创办了文学社、幔亭曲社。

随后,张充和考取了北京大学。在大学期间,她受到胡适、冯友兰等文学大家的指点,文学素养得到很大的提升。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充和同沈从文一家流落西南地区。在这段时间,张充和整理了很多古典小说,她利用自己的书法艺术整理了24篇礼乐。

张充和为人热情、优雅、淑女,十分好相处,因此得到了很多人的的喜爱,因为性格原因,张充和广泛结交良师益友,比如章仕钊、沈尹默等都是她的好友。

张充和不仅会书法、昆曲,还会丹青绘画,名副其实的多才多艺,被人誉为“民国闺秀”,章仕钊为了表达对她的欣赏,称她为“才女蔡文姬”。

1948年,张充和随丈夫前往美国定居。为了让昆曲传承下去,张充和将自己所学的昆曲技术传授给自己的女儿。在美国的时候,张充和经常和自己的女儿一起表演昆曲,向美国人宣传我国的传统戏曲艺术。

1979年,张充和回到祖国,并多次登台表演昆曲,向世人传达中华传统戏曲艺术。

沈祖棻

沈祖棻先生,1909年1月29日出生于苏州一个时代书香家庭。祖父沈守谦精通书法,并与多名画家、词人交好,沈祖棻自小就受到了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

1931年,沈祖棻从上海戏剧学院转学至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学习。当时南京大学名师集云,人才聚集,文学之风也很盛行!

沈祖棻自小跟随家人学习旧古典诗词的写作,对旧诗词歌赋有很大的天分。因此,沈祖棻的旧古典文学方面的成就很受大家青睐。

九一八事变后,沈祖棻开始了新的文学创作,她将自己的梦想、柔情全部寄托在新诗、散文、小说之中。尝试了各种题材的文学创作,充分彰显了她的柔情和细腻的心理。在这一段时间,沈祖棻的文学才华初露头角!

1934年,沈祖棻考取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开始系统地研究古典文学。在这段时间,她发表了一些列的短篇小说,她的小说充满诗意、情感,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称赞,被很多人称为“江南才女”!

1936年,中国陷入抗日战争的僵局,她提笔写下了《悬崖上的家》,用轻婉的口吻在文章中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沉重,以及爱国之情。

解放战争时,沈祖棻因战乱与丈夫分离,身体也也越来越差,但是,她毫不惧怕,一直与病魔斗争!

1952年,大病初愈的沈祖棻再次回到文坛,开始新一轮的文学创作,并在江苏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文学史、古典名著解读等课程。

沈祖棻的文学成就是极高的,朱自清曾称她为“当代李清照”,沈祖棻是当代词坛的集大成者!

骆玉笙

骆玉笙先生,1914年出生于江南地区,艺名“小彩舞”。刚出生6个月就被送养给江湖艺人,自小生活在“杂技”环境当中。

骆玉笙小时候一直跟随父母在上海、南京、各地奔波演出,配合父母表演杂技!她的童年生活是极其艰难的,为了吃穿付出了很多努力。

因为年幼悲惨的经历,骆玉笙自小就养成了坚强、隐忍、不怕吃苦的性格。

1937年,骆玉笙学习演唱京韵大鼓。因为她的唱腔独特,唱段激昂,音色出彩,获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她的代表曲目有《红梅阁》、《大西厢》等等。

骆玉笙的出现,让中国曲艺界掀起了一阵热潮,她在这个领域独领风骚。骆玉笙早期的演唱曲目大多悲哀、凄婉,也是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这个时代的不幸。

1971年,因当代政治局势变化,骆玉笙不再唱戏,开始从事教学工作,但是,她自己没有放弃自己对艺术的追求。特殊时期之后,骆玉笙继续开始戏曲表演,追求自己的曲艺之路。

虽然骆玉笙已经年登花甲,但她依旧日日练功,保持自己的体型和姿态,让自己对戏曲永远充满激情和向往。

1985年,骆玉笙录制了《重整山河待后生》,一经播出后,骆玉笙的名字在中华大地传遍,她炉火纯青的曲艺技术镌刻在人们心中。

1993年,高龄80的骆玉笙再登舞台,表演了精彩绝伦的《击鼓骂曹》。高难度的击鼓动作被她完成得十分完美,台下喝彩声不断。

骆玉笙一生都在与戏曲打交道,而且在中华文化史上独具一席!

冯沅君

冯沅君先生,1900年出生于一个清末宦官家庭。父亲冯台异是清朝进士,饱读诗书,十分注重子女的教育问题。在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冯台异就教自己的儿女读书识字,甚至还请了教书先生来家中教学。

冯沅君12岁时,她就能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和古文,通过不断地学习,冯沅君还能自己填诗作词。因为父兄在外学习新思想,冯沅君也慢慢地受到影响。

1917年,冯沅君考取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学校读书这段时间,冯沅君积极参加反帝爱国运动,彰显了自己的爱国热情。

为了反对封建、提倡新思想,冯沅君将《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话剧,并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参与表演,以此来抨击封建思想的腐朽!

1923年,冯沅君开始文学部创作,发表了大量的小说著作,其中大部分是表现婚恋自由、抨击封建礼教和爱国之情,比如《旅行》、《春痕》等。

随后,冯沅君又出版了短篇集《劫灰》,以此来表达她内心的情感。

1925年以后,冯沅君先后在中法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担任文学教授。1949年,冯沅君在山东大学任教,并修订了《中国文学史简编》。后期,她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妇联工作。

冯沅君一位在文坛独领风骚的女文学家,她的文字大胆地抨击了封建文化和旧道德理论,并积极提倡女性独立自由!

这十位女先生是我国民国时期独立女性的代表,她们独立的思想人格值得现代所有人学习。

(0)

相关推荐

  • 国父孙中山珍贵老照片,图四的宋庆龄优雅大气!

    说到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功臣,不得不提孙中山先生.孙中山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中华民国,毕生为国家统一.民族复兴鞠躬尽瘁.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优秀的革命先驱,他也被尊为国父,接下来我们就从一组老照片 ...

  • 中国近代史上,有十位被戏称为“先生”的著名女性,你知道哪一位

    "先生"一词,惯常称呼上都要加姓,例如某某先生,是现代礼貌尊重的称呼词,但是在我国历史上,每个不同的时期也是针对不同对象的,例如<论语>中的先生是指父兄,<孟子& ...

  • 【百鸟朝凤】一代英杰何香凝

    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有一位将绘画与革命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革命画家.直到今天,她的画作依然为人所称道.除去画家的头衔,她还是最早追随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家,一生致力于革命,是孙中山最信任的挚友,孙中山弥留 ...

  • 孙中山弥留之际,为何将宋庆龄郑重地交托在她的手中?

    1925年3月11日凌晨1点,北京协和医院,孙中山先生弥留之际,郑重地请来了一位女士,将孙夫人宋庆龄交托给了她,对她叮咛再三说:"吾死后望善视之".这份嘱托,可以说是私情也是公事, ...

  • 宋庆龄的“菊石之交”——何香凝

    1932年1月28日夜,上海,漆黑的苍穹,突然被火光,硝烟罩住了半边天,阵阵枪炮声在静谧的深夜显得格外恐怖. 一位50多岁的妇女披衣站在窗前,向枪炮声和火光冲天的方向望去,她的眉头紧锁着,心提到了嗓子 ...

  • 一心无己有斯人

    对于我来说,知道孙中山是通过宋庆龄.小的时候,宋庆龄去世,当时我还不道这党那党的分别,只是听广播里说"国母去世".当时年纪小,首先想到应该一脸严肃,所以还拿这个事,去扫了其他玩得正 ...

  • 付丽赏花 | 宋庆龄与何香凝的菊石之谊

        芸芸众生结花缘(四) 宋庆龄与何香凝的 菊石之谊 作   者:付  丽 播   音: A   K 编   辑:付  丽 宋庆龄与何香凝,两个光辉的名字,"皎然如寒夜双星", ...

  • 广东省近现代人物——何香凝

    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原名何瑞谏,女.生肖:虎.广东省南海县人. 1903年随丈夫廖仲恺到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东京女子师范.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和东京本乡美术学校. 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 ...

  • 近代被尊称为先生的5位女性,个个都不简单,你知道她们都是谁吗

    "事若求全何所乐"-杨绛提起"先生"一词,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男性的尊称,是为男性所特有的.但查阅<辞海>可以发现,"先生"一词也 ...

  • 聞鍾記郵 | 宋庆龄故居

    聞鍾記郵(2289)宋庆龄故居 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的时候,收到了智杰老师寄给我的一枚纪念封,加印了一枚邮资机纪念邮戳,主图是宋庆龄故居,同时还加盖了一枚风景邮戳. 宋庆龄先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 ...

  • 珍稀的孙中山遗书和与他生平有关的旧照、图片一组(二十九张)。——谢文逸

    历史珍贵影像档案 Rare suicide note of Sun Yat-sen and a group of old photos and pictures related to his 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