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异化的生活,理解、调整,而不是抱怨|翻书党
(齐美尔,1858年3月1日-1918年9月28日,哲学家、社会学家)
在我身心俱感憔悴的时候(注:原文写于2011年6月,本文是该篇文章的部分段落) ,我找来了齐美尔的《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一文,强逼自己阅读。
竟然还读了下去,竟然还有收获,竟然还让我烦躁的心,重新归拢,让我能够厘清自己要写的文章......
我不得不佩服自己。
这功效,难道不比唱红强?
很多年之前,我接触过齐美尔的名字,那还是在大学时代,在后来阅读西方社会学著作时,也曾遭遇过他。
我有些惭愧,重读《大都会与精神生活》,是为了7月号中国周刊的一组选题,“都市忍者”。
这是一组讲述来到大都市追求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人,最后发现,大都会其实并非梁园,但他们却也无力离开,只能默默忍受非常态的压力,慢慢地漠然了的故事。
其实,叫都市病人,中国病人更贴切形象,不过,以我们的环境,这是不可能的。
与稳一代相呼应,这一组报道,其实是“忍一代”。
齐美尔早年对都市生活的悲观预言,不幸言中了。
《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一文,开宗明义:
“现代生活最深层的问题,来源于个人试图面对社会强势力量,面对历史传统的重负、生活中的物质文化和技术,保持独立和个性”。
人类建造城市的初衷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生活更美好,但事与愿违,建设城市的结果与初衷背道而驰,美化的初衷换来丑化的结局,本来要建造属于人自己的美的城市,但结果,却是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人的异己力量,城市生活异化了。
人们在城市生活中,保持自我的独立和个性,成了现代生活最深层的问题。
这也与齐美尔的哲学一脉相承:人类不断发展文明,意图获得更多的生活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却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更多东西,反过头来使自己偏离的原本道路。
面对异化的城市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能选择么?
不能。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我们选择忍,但忍耐的结果未必是我们想要的,哪怕我们降低了最初的愿望。
但不忍,又能如何?
其实,作为普通人,已经无路可走,只有忍耐一途。
那些人说,你完全可以不忍啊。
这样的论调,与国王陛下何不食糜言殊而义同。
除非你实现了财务自由,或者你能忍受孤寂凄凉贫寒的生活。
所以,齐美尔最后的结论是,既然这样的力量已经从头到尾结合在我们属于其中的整个历史生活之中,渗入了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细胞,那么,我们所能做的,不是抱怨或者宽恕,而只是去理解。
是的,抱怨和宽恕改变不了我们的状态。
我们只能理解,理解,然后调整自己,才会改变未来。
最后补充一句,《大都会与精神生活》一文选自《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上海三联有出过。
(作者系网易新闻 网易号 “各有态度”签约作者)
关于老朱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