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冬夜服药助眠靠谱吗(健康)
闵宝权 副主任医师 宣武医院 神经内科
秋风起,黄叶落,肃杀寒冷干燥的冬天,让敏感多思的人,更难熬过一个个漫漫长夜。心烦意乱、辗转反侧之间,还纠结着吃不吃安眠药,会不会形成依赖,有没有副作用……那么,就把夜夜苦恼的那些问题拿来问问专家吧,看他怎么说——
问:紧张忙碌的年底,难免缺觉,找时间补觉会不会打乱了作息,造成失眠?偶尔睡不着,能用药物助眠吗?
闵宝权:因为要做的事太多,我本人就长期处于缺觉状态,白天困了,见缝插针地补觉:比如等车、坐车、或趴在桌上睡几分钟,效率非常高,也很解困。尽管我习惯晚睡晚起,但每天基础睡眠不能少于6小时。若某天实在太困太累,晚上可能会提前2-3小时上床睡觉。若是周末某天不上班,我常常在早上睡个懒觉,中午还小睡一会儿,有适当的补觉作用,对晚上的睡眠没有影响的。所以我认为,每个人的作息规律和补觉习惯不一样,可以自己反复摸索,不要太拘泥固定形式,不要追求完美环境和时间等,随遇而安比较好。偶尔因兴奋或心情欠佳实在难以入睡时,我个人的办法是:起床来服用1粒安定,看看轻松的报纸或杂志,感到困倦后倒床即睡。我大概每月服安定1-3次。
问:长期失眠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闵宝权:我个人认为,太多内心纠结或长期的人际纷扰等造成的后遗症,是大众普遍焦虑、抑郁、长期失眠的最常见原因。很多事情虽然过去了或解决了,但当时曾焦虑过、着急过,负面情绪已经留在潜意识里了。一般来说,焦虑容易让人入睡困难和睡浅,抑郁让人早醒和难再入睡,二者均导致睡眠质量明显下降,睡不沉、睡不香、梦多让人烦、醒后不解乏、眼发沉和头脑不清爽等。
问:“偶尔睡不着”会发展成长期失眠吗?
闵宝权:我们的睡眠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各种不良情绪、疾病和环境的影响。心事重的人、追求完美或较真的人很容易失眠,而且一旦开始失眠,容易持续,这是性格使然。老人觉少睡眠浅,也容易失眠。疾病,哪怕是感冒咳嗽造成的入睡困难,我们称之为应激性失眠或反应性失眠,也有可能发展成习惯性失眠。
所以睡不好觉,无缘无故失眠了,首先要弄清是否有身体其他的疾病伴随或潜伏?是否有性格和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是外界的成分多,还是个体内在的成分多?是否需同时服用抗焦虑抑郁药?这些判定需要面诊大夫有丰富的经验,结合病人的主观愿望和现实情况适当处治。
问:啊!服安眠药都担心不好呢,怎么还要吃抗焦虑的药啊?
闵宝权:失眠往往是焦虑或抑郁的一项症状而已,所以经常失眠或近期持续失眠,在服安眠药的同时,可能还需服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必要时应同时进行心理疏导。总有病人问我,说服用抗焦虑药,是否能不必再服用安眠药?我的回答是:早期服用抗焦虑药,一般来说还需要同时服用安眠药的。在服用抗焦虑药数月后,视情况兴许可以逐渐减少或间断停用安眠药的。失眠不可怕!安眠药也不可怕,该服就服,不要瞻前顾后。睡眠总体见好后,安眠药能减则减,能停则停,停后睡不着,可再次服用的,不要患得患失。
我们医生经常加班加点,失眠的也很多。我本人是个夜猫子,平时凌晨2点倒床便能睡着,但我又很容易头脑兴奋,深夜要是兴奋了,或有牵肠挂肚的事,或熬夜后次日又必须早起,稍睡不着就容易内心焦虑了。上床1个小时还不能入睡,我就要服安眠药了。出差一般要带上安眠药,虽然多数时间不必服用,但若忘了带,稍一辗转难眠,心里发慌没底,就容易失眠了。我这是临时的焦虑性或心因性失眠。这也印证了睡眠为何非常脆弱。我在临床工作中也非常重视收集病人的睡眠信息。某位病人说她/他的心情没异常,但最近睡眠不好,只要花时间仔细询问,往往能问出更深层次的心理因素。
问:能不能不吃药,只靠做心理疏导缓解失眠之苦?
闵宝权:一般来讲,除了潜伏内心的负面情结不太强烈的那种,还需要平时没有心理上的或人格上的大问题才行。我的病人中,经过1-2次心理疏导后就能迅速把安眠药停掉,或马上不必再继续服用焦虑抑郁药的,有是有的,但毕竟是少数。自己能迅速把某个关键的负面情结真正放下,是很不容易的。有的病人说真的放下了,早就不去想那件事了。但身体层面还有各种不适,或与人打交道时还紧张不安,或入睡难,或早醒,这些躯体症状都说明意识层面放下了,但潜意识里还有很多负面情绪没被有效处理。这种情况,往往还得继续服安眠药才行,而且多数也应同时服抗焦虑药。
心理咨询和治疗要见效,一定是来访者有较强的自我调整的愿望,最终靠的也是他们自己内心向上的愿望和力量,同时心理咨询师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也非常重要。
问:长期靠药物安眠会不会产生依赖?甚至有其他副作用?
闵宝权:任何安眠药都是刚服效果比较好,时间长了,效果就一般了。长时间服用安眠药,确有部分人可能会有药物依赖。但即使产生了依赖,如果能在临床医生心理辅导或催眠治疗下适当处理掉自己的负面情绪,也可以逐渐停用安眠药。单纯依赖安眠药,且量较小的(1-3片/每晚),一般问题不大,若每晚需大量服,建议务必让大夫看看,有无其他生理或心理问题。
至于副作用,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90高龄时曾说过,他服了60多年的安眠药,天天服,按理是对安眠药长期依赖的,可也没见有什么不妥,依然该干吗干吗,脑袋还很清楚。所以,患得患失的性格本来就容易出现焦虑和失眠的。需要提醒的是,老人、第二天一早开车或高空作业者需要小心,起床后,安眠药的药力还没消除,容易有头晕嗜睡、走路发飘的感觉,谨防跌倒、出事。
采写/本报记者 董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