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怀念我在华县“时村农场”的那段日子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在“时村农场”的那段日子
作者 李琴肖  图片 刘焕民
1998年7月,我的大侄知道我退休后无事可做,便请我到他的农场去帮忙。我欣然答应,当时我想的特别简单,即:有事可做,过得充实就行。就这样,我和老伴一起去了华县“时村农场”。

时村农场 刘焕民摄

时村农场位于渭河附近,地势低洼,常遭水灾,为了确保村民安全,政府决定将此地村民迁至西安“草场坡”。从此,此地便成了华县“时村农场”,农场内有全套的服务设施,包括宿舍。

农场院内 刘焕民摄

当时,大侄在农场大院外承包了近百亩田地,并在承包地沿公路边盖了几间瓦房。一间供侄和侄媳住宿,另一间安装了一台榨油机,我和老伴则住在农场的宿舍里。
农场宿舍楼 刘焕民摄
三侄则在农场院内承包了几亩桃园,那里三月桃花盛开,美景迷人。夏季果实累累。美称五月鲜的桃果挂满枝头,在绿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的甜美。这些横成行竖成列的果树形成了一道靓丽、诱人的风景线。桃子成熟季节,我们可以随时去采摘。

农场水塔 刘焕民摄

农场外的田地平整宽阔,一望无边。农田里秋冬播种的小麦到了来年春季,一片葱绿,在旷野微风的吹动下绿波荡漾;到了夏季麦浪滚滚一片金黄;到了秋季,大片的玉米田里,粗壮的玉米杆上均结着2——3个又粗又长的大玉米棒,别说有多喜人。还有急待收获的油葵,像似大大的太阳花盘,一个个都垂下了沉甸甸的头,呈现出一片喜人的景象。

农场外的麦田 刘焕民摄

由于此处土地开阔,农民人均分配土地面积相对比较大,一般采用多种经营。种植粮、油、棉等农作物,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多余部分则可自售。待夏秋季收、种完毕之后,十里八乡的农民便开着大车小车,满载着收获的油葵前来榨油。在榨油旺季,前来加工者络绎不绝,榨油机从早到晚一直不停地轰鸣,提炼油的大锅也在一锅接一锅不停地提炼,为此,常常工作到夜里1——2点。这项工作主要由侄儿夫妻俩人配合完成,吃饭有时也是忙里偷闲,轮换着用餐。

农场榨油房 刘焕民

要将榨出的生油提炼成精油,可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添加剂的用量、提炼时的火候、搅拌的方法等,都可能成为影响精油质量的因素。提炼得好,精油便黄亮剔透,偶尔稍有失误,油便浑浊不清。这时,便要二次调配,重新提炼,直到客户满意为止。由于他们坚守诚信,加上他们有上辈传承下来的提炼技术,便赢得了周围群众的信赖。多年来多数客户都成了他们的固定客户。

榨油房内部 刘焕民摄

那时,我的主要工作是做饭,常住人口有5——6口人,到了星期天或暑假,便会增加止十几口人。老大哥、孙侄们及我的女儿、女婿也会从西安前去凑热闹。吃一顿韭菜卷就需蒸几大锅,油炒青椒一顿也要吃掉大半碗。那种大锅饭吃的还真是香啊!我尽管屋内屋外地紧忙活,却是非常的开心。

农场假山 刘焕民摄

时村农场离街道比较远,但每天总有小商小贩前来卖菜、豆腐、蒸馍等,加之在田间盖的小房院门前,还留有一块菜地,种有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豆角、韭菜、大葱等,急用起来还是很方便。那种自已栽种的、没有任何污染的蔬菜,吃起来就是感到清香。

农场菜地 刘焕民摄

除了做饭之外,我也喜欢和他们一起到田间地头锄地、拔草、挖野菜。有时也喜欢在榨油机旁扫扫油渣,加加料。有时也愿为正在炼油的锅底下掏掏灰、加加火。总之以不闲着为好。那一阵我觉得过的好充实、好有成就感!

农场老房子 刘焕民摄

遇到小雨天,无人前来加工时,大侄、老伴、我们一起去附近池塘钓鱼,遇到连阴雨天,我们几个在一起玩扑克、打麻将。累了打着雨伞在田间地头看看一望无际的庄稼,舒展舒展腰板,再做做深呼吸。哎!多么清新的空气,多么幽静的环境。

农场门卫匡振甫老人 刘焕民摄

夏天的晚上,我们大家坐在屋外的躺椅或临时床上,拿着扇子,喝着茶水,享受着田间的自然微风,谈天说地。仰望着天上的明月和夜星。那儿的空气特别的清新,天特别的蓝,月儿特别的亮,星星也显得特别的多、密密麻麻,有的甚至连成一片,那就是人们所说的银河系吧。
这就是我们的农场生活。
原文来源:作者供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