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眼中的碑林 || 阎丽珠:东大街488号

东大街488号

阎丽珠

  

  东大街在西安解放后曾是最繁华的地方,也是西安市最早拓宽的一条大街,东大街488号在钟楼盘道的东南角,这里曾是西安市剧装厂的门市部。大三间的门脸,里面浅浅的呈三角状,这里经营的可不是一般商品,全部是戏曲服装与道具。

  

  剧装门市部的房子为两层木楼结构,是民国时期建造的,二楼临街处有一排小小的木窗,当年在楼上打开窗子看游行那就是最佳位置。商店后面有个长方形的天井,两边是厦房,后面台阶上有上房三间,也都是木制两层楼房。上房旁边有个过道直通后院,几间瓦房留在后院里。东大街曾经改造拓宽时,钟楼盘道这儿并不影响道路通行,老房也就一直没有改造,这里的几处老建筑一直保留到了上世纪90年代,直到开元商城建设开始,这一溜老房子才被拆除。

  

  剧装厂门市部从1958年进驻东大街488号,之前这里是名为吉庆乐器店的商铺。剧装厂门市部东邻大上海理发店培训部,理发店往东,在上世纪50年代初期,曾一度是从南院门搬来的上海酱园所在地。后来改为钟楼食品店。大上海理发店培训部有很多来自上海和扬州的理发技师,大都说南方口音普通话,他们既带徒弟也理发烫头,女活做的细致又讲究,很多西安人都慕名前来,理发店在西安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经常宾客盈门要排队理发。

  

  剧装厂门市部西邻依次为箱包店、杂货店,都在钟楼盘道上,都是民国时期木制两层楼的结构,往南大街拐弯处是腊牛肉店和油脂公司,那都算是南大街了。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曾在剧装厂门市部工作过几年,那时候门市部门面是由大块玻璃橱窗加上木框镶玻璃的木门组成,不管是橱窗还是木门,关门时还都得上一排铺板门,每天清晨上班第一件事,也是把橱窗和木门上的铺板一块块卸掉,拿去后院摞好,铺板门上都有数字,晚上关门按照数字顺序就能快速上好铺板。每天商店从一开门就开始热闹。进门迎面的玻璃柜里,红绸绿缎的彩装看得人眼花缭乱,柜顶上一溜摆大头娃娃喜眉笑眼,眼睛处镂空,是为戴在头上方便看外面。大头娃娃头盔是用一层层的报纸糊在模型上制成,所以轻便好使,戴在头上很是喜庆。柜台里从古装戏的凤冠霞帔、龙凤蟒袍、软硬靠甲、头面冉口(胡子),到鞋底有半拃厚的靴子各种产品应有尽有。扇子绣花鞋也是种类繁多,这些都是古装戏曲道具和服装。在靠里面几个柜台还有现代舞剧服装。练功用的软底鞋、刀枪把子、狮子龙灯、胡琴、吉他、锣鼓镲钹等器乐与道具。只要开门不时有顾客盈门,挑选戏装、试弹乐器,一会儿高亢的板胡声炸起;一会儿是梆子声声;再等一会,锣鼓家伙开始齐鸣;偶尔又传来悠扬、委婉的胡琴声。商店里的嘈杂声伴随着门外行人的脚步,加上长辫子电车一辆接一辆从钟楼下风驰而过,闹市中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门市部经常有专业剧团来采买、定制戏装,也有很多业余团体前来选购,就是不买货的人,也会顺路进来溜一圈,看看这花里胡哨的商店到底卖啥呢,那时还有不少外国人喜欢拿着外汇券来买剧装道具,客人走后外汇券往往被我们换下来,然后可以去端履门华侨商店买特供商品,我记得我去华侨商店还买过一个白色的电饭锅。每年春节前后门市部特别忙活,除了剧团还有很多农村人会来这里添些剧装,再买些耍社火“踩高跷”的服饰,农村人买的最主要的是狮子、龙灯这些,再添些锣鼓、铙钹之类,经济好些的还不忘买上几身男女彩衣,再捎带几个大头娃娃,然后高高兴兴回去过正月踩高跷、耍社火去了。

  

  我曾在剧装门市部工作过近三年时间,由于工作关系,每日都会跑一趟东大街银行,银行很近就在唐城商厦东边。我出了商店往东走,最先经过大上海理发店培训部,然后是钟楼食品店,我一般会拐进去,原因是我超级喜欢那里的小奶糕。那时候,小奶糕还没有商标,包装纸是一张白蜡纸,上面没有任何字迹和图标。揭开纸皮凝如雪脂的小奶糕顶上,还镶着一块小小的果脯,当果脯余香还在口中回荡时,迫不及待再咬上一小口雪糕,口感不软不硬,入口即化,那浓郁的奶香瞬间在口中溶解,弥漫,那种醇厚、香甜从此长长地留在记忆中。直到如今想起还会口舌生香。当时钟楼食品店还卖一种雪砖。装在纸盒里卖,一块钱一块,照样是奶味十足,由于奶粉放得多,拿在手上还没吃完就开始融化,让人不得不加快吃的速度,所以我还是喜欢5毛钱的小奶糕。吃着小奶糕走过乐器店,下来是个圆门洞里面有住宿的西京饭店,旁边东亚小吃店,再经过钟楼茶叶店和亨达利钟表店,就到了解放市场针织部,细长的营业厅卖各种针织用品,有大人小孩各种尺寸的针织圆领汗衫、背心。大人一般都是白色的,小孩的针织衫有织花的,还有些小件针织手套、手帕啥的,主要是这里各种针织汗衫尺码很全,需要的大小一般都能买上,所以这里通常人很多。从针织部后面东门出去,就是原来的解放市场,后来改成解放商城,那时候解放市场只有一层,感觉面积很大,抬头可见房顶是轻型钢架结构,感觉就像个巨大的棚子,顶上开有玻璃天窗,很亮堂,这里卖各种轻工产品小到针头线脑,大到自行车缝纫机,解放市场房子往后凹进去一些,不是紧邻马路,临街处有片空地种植一些绿植,还有自行车保管站,存一次车2分钱,后来成了5分钱,这样能让骑车的群众方便购物。

  

  过了解放市场就是大华饭店,每次经过大华饭店,我都会想起以前跟外婆在大华饭店吃饭的事情。饭店在解放市场东边,这是个细长的营业厅,东大街门面不大,但门外西边顺墙开了一溜半人高大门窗,专门对外卖小吃,卖的大肉、虾肉包子很火,一般逛市场的人饿了就买俩包子,塑料袋一装拎上走,一边逛市场一边吃包子,虾仁包子尤其好吃,包子的肉馅里是一整个虾肉,吃起来很来劲。大华饭店里面有炒菜米饭供应,小时候外婆带我去吃过大华家饭菜,记得那时候一进门有个厅,一只大木桶摆在厅前开票的柜台旁,木桶里盛着蒸好的米饭,米饭是散开状,米还有些发黄,饭店的营业员盛米饭还真是粗犷,不用锅铲不用勺,直接用一平底菜盘铲起米饭,倒进大瓷碗里,再用盘子刮一下碗沿,这一碗米饭四两,买时还要四两粮票,大概一毛多钱,一般我与外婆要一碗米饭俩菜,当时炒菜一个也就块把钱,两三块钱两人就能美美吃一顿。那时西安粮食供应以面粉为主,还有百分之三四十的杂粮,大米每人每月只给一两斤,家里基本都是熬稀饭了,很少吃米饭,能偶尔吃顿米饭炒菜,那就跟过小年一样。饭店米饭都是先把米在水里煮一下,然后捞出控汤,放到铺着笼布的笼里蒸熟。这样做的米饭口感是散散的,比较干一些,可我就感觉这米饭特别好吃,大华的菜有南方菜味道,烧三鲜口感是鲜香还带点甜,我最喜欢这味道,炒菜一般都挂芡,吃完用菜汤拌剩下的米饭,吃着特别香,到现在我都喜欢吃散散的米饭,那个香估计永久留在了记忆中。我还在上小学时,一个周日外婆说咱去大华叫俩菜吃米饭,一听这我高兴坏了,兴冲冲跟着外婆就出发了,从西头双仁府走到大华饭店。大概走了半个小时,等到外婆掏钱时,才发现用手帕包好的5块钱丢了,找来找去都没看见,外婆气得一个劲说,起些!钱丢了,吃不成了。一路走一路说回来,我更是沮丧,往回走都觉得没劲了,脚蹭着地,踢踏着走了一路。回来走的还是来时的路,走南大街西木头市拐到竹笆市南院门回去,一路走一路找,丢了的钱早都没影了,那时候5块钱基本就是一个人月工资的六分之一,是个不小的数目,那次饭没吃成,所以记忆深刻。

  

  在剧装厂门市部的日子里,钟楼就在眼皮下,整天抬头不见低头见。每天看着南来北往的车辆,看着各种走过钟楼的行人,剧装门市部为方便路人,曾在门口处还卖过冰镇的柠檬水,就是把自来水用紫外线灯照一会儿,加上白糖等放到小瀑布似的冰镇机里卖,一天能卖好几桶水,生意好得不得了,你说这地方是不是西安闹市的白菜心。

  

  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剧装厂门市部在钟楼盘道处经营了40年,见证了西安的巨大变化,也目睹了西安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更为活色生香的东大街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碑林区留下了些许难忘的记忆。

  阎丽珠,大学学历,网名兼笔名:贝姨。曾就职于西安市文化艺术服务中心。陕西省作协会员。新浪网微博头条文章作者、旅游博主。系网络上走出的传统作家。喜游山玩水,擅读书摄影,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宗旨。作品散见于《中国旅游报》《西安晚报》《西北旅游杂志》等报刊,著有《文化巨子阎甘园》。在新浪网有多篇游记攻略系列文章发表,在平面媒体、网媒有多篇散文与摄影作品获奖。

  

本文选自《名人眼中的碑林》

特约编审:朱文杰  王  炜

主编:吴少侠

往期链接↓↓↓

历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获奖作品及获奖理由

专  栏 || 黎  荔:荷尔蒙牵动的人生

名人眼中的碑林 || 丁  晨:风流朱雀门

名人眼中的碑林 ||丁  晨 : 风烟勿幕门

专  栏 || 范墩子:摄影家——致未来的我(短篇小说)

王  炜:夜市白菜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长乐坊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八仙庵与湘子庙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景龙池

吕不二:鲜花大道(短篇小说)

(0)

相关推荐

  • 【国庆特辑】三代人的国庆节 ‖ 王斌

    三代人的国庆节 王 斌 国庆节前一个周末,我们全家一起到外面吃饭.大街上已挂上了红灯笼,到处充满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坐上饭桌,望着桌上丰盛的饭菜,母亲颇有感触,向我们讲起了她过国庆节的故事. 母亲最 ...

  • 老照片:记忆中的江苏南通,带你重温这里的旧时光

    这是一组江苏省南通市的老照片,这些老照片记录了昔日南通的样子.通过这些老照片,带大家重新逛逛昔日的南通,去寻找记忆中的老南通.图为昔日的钟楼周边城市街景.昔日白色的钟楼与蓝天绿树相互映衬,显得分外壮观 ...

  • 西安旅游的冷知识,你都知道哪些?

    千年古都,常来长安 初到西安的游客 徜徉在这座千年古都时 是否发现过这座城市隐藏的小细节? 是否对这座城市有很多疑惑? 小编整理了一些西安旅游的冷知识 快来看看这些隐藏考点 你都get到了吗? 1.西 ...

  • 再游西安钟楼

    博陵  再次登上钟楼的时候,已不见了90年代中期前被架空电线纵横围绕的窘迫.宽阔的钟鼓楼广场,取代了从前低矮杂乱的商铺民居.钟楼和鼓楼如挽臂而行的姊妹,这里成为真正的城市"会客厅" ...

  • 西安故事:东大街的陈年旧事(三)

    钟楼新华书店 绘图/@陶浒 案板街十字西北角解放通宵服务部与火车站通宵食堂齐名,经营小笼包子.馒头.稀饭.馄饨.小菜.面条等大众小吃,最大的特点是24小时营业不打烊.西侧的西安烤鸭店一直非常火爆.在钟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阎丽珠:南院门往事

    南院门往事 阎丽珠 南院门的特殊地理位置,不但成就了商业美食集中地,还发生了很多名人轶事. 鲁迅在南院门 先生一生唯一的西北行程就是应邀来西安讲学,那是1924年,这次行程有二十多天.7月14日,鲁迅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封五昌:景龙池与兴庆宫

    景龙池与兴庆宫 封五昌 在我居住的索罗巷以东约三百米处,有一南北走向的街巷名"景龙池",此巷的南头,矗立着一尊巨型石雕--但见一条黄龙从井中飞腾而出:此巷北端的一个土台上,用玻璃镶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丁 晨:风流朱雀门

    丁晨,笔名奕言,生于1947年,河北省任县人."老三届"知青.高级编辑.大学文化程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陕西交通报>副总编辑.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主席.<中国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丁晨:风烟勿幕门

    丁晨,笔名奕言,生于1947年,河北省任县人."老三届"知青.高级编辑.大学文化程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历任<陕西交通报>副总编辑.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主席.<中国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长乐坊

    商子周,一九四六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更名西安交通大学),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曾任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长安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八仙庵与湘子庙

    商子周,一九四六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更名西安交通大学),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曾任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长安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 ...

  • 名人眼中的碑林 || 商子周:景龙池

    商子周,一九四六年出生于西安,毕业于西安医学院(现更名西安交通大学),肿瘤外科主任医师.曾任陕西省肿瘤医院院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所长,长安医院常务副院长,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 ...

  • 征文选登 | 邓丽珠:眼中的四季

    "2021年度全国中小学生同步作文"征文大赛火热进行中 参赛作品:<眼中的四季> 参赛月期:2021年2月 作者:邓丽珠 学校:湖南道县树湘学校2002班 年级:七年级 ...

  • 丽珠会创新高吗?

    今天继续丽珠集团~ 这两截图可以看到无忧树日常追踪的一些情形,研究出来仅仅是第一步,后面的追踪才重要.<一个低估品种>是当时交流后的结论汇集,之后无为同学在<年报掘金:抄底吗?头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