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谥号:唐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唐以后改称庙号

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据说谥号是死者生前事迹和品德的概括,其实,这往往是虚伪的,不符合事实的。但是一个人有了谥,就等于在名字之外又多了一个别名。

谥法是给予谥号的标准。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含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德等。

谥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表扬的,例如:
经纬天地曰文
布义行刚曰景

威强睿德曰武

柔质慈民曰惠
圣闻周达曰昭
圣善闻周曰宣
行义悦民曰元
安民立政曰成
布纲治纪曰平

照临四方曰明
辟土服远曰桓
聪明睿知曰献
温柔好乐曰康
布德执义曰穆

2.批评的,例如:
乱而不损曰灵
好内远礼曰炀
杀戮无辜曰厉

3.同情的,例如:
恭仁短折曰哀
在国遭忧曰愍
仁慈短折曰怀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用两个字的,例如:
周平王 郑武公 齐桓公 秦穆公 魏安釐王 赵孝成王 贞惠文子


后世谥号除皇帝外,大多用两个字,例如:
宣成候(霍光) 忠武候(诸葛亮) 
文忠公(欧阳修) 武穆王(岳飞)


此外还有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亲友门人所加的谥号。例如东汉陈实死后,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谥为文范先生;晋代陶渊明死后,颜延年为他作诔,谥为靖节征士;宋代张载死后,门人谥为明诚夫子。


封建皇帝在谥号前面还有庙号。

从汉代起,每个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则称为太宗、世宗等等。举例来说,汉高祖的全号是太祖高皇帝,汉文帝的全号是太宗孝文皇帝,汉武帝的全号是世宗孝武皇帝,魏文帝的全号是世祖文皇帝,隋文帝的全号是高祖文皇帝,等等。


从唐代起,皇帝还有尊号,这是生前奉上的。

例如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二十七年受尊号为“开元圣文神武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乾德元年受尊号为“应天仁圣文武圣德皇帝”。尊号可以上好几次,都是尊崇褒美之词,实际上是阿谀奉承。

也有死后上尊号的,例如唐高祖死后,到天宝十三载上尊号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这种死后所加的尊号也可以说是谥号,这样,谥号的字数就加多了。

唐以前对殁世的皇帝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不称庙号,唐以后由于谥号加长,不便称呼,所以改称庙号(如唐玄宗、宋太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