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胤然再说“陆羽不是茶人” - 与林治老师商榷

前不久笔者发布一篇《陆羽不是茶人》的文章,后看到林治老师写文反驳。此文作为回应及重申。

这里牵涉到一个关键的概念:【茶人】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个必须首先要明确,否则对茶人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就有可能你论你理,我持己见,结果双方都没错。我和以林治老师为代表的茶文化学者关于“陆羽是不是茶人”的分歧只是表,根子实际在这里。

在我前后两篇《陆羽不是茶人》的相关文章中,我都按古代中国语境,给出了自己对【茶人】一词定义的解读。但林治老师的反驳文章中,并没有明确提出他对茶人的定义及理解。对此我稍感遗憾。

据笔者依现有资料考证,最早茶人一词恰好出自陆羽《茶经》(可参看我转发的原文)。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茶经》的成书年代是公元760年至780年之间。根据陆羽的上下文,便很容易得出茶人的定义:生计主业乃务茶之农人。由此可知,茶人和古代士大夫文人的定义相去甚远。陆羽从小在寺庙长大,其身份就不可能是以务茶为生计主业的农人。他也确实种过茶、采过茶、制过茶、研究过茶,但不能因为他喜欢茶、爱茶、做了茶人所做的事,并且他作为文人的所有著作里面《茶经》让其更出名,就把茶人这个标签冠盖其一生,而忽视了他文人的本来面目。所以我不同意以林治老师为代表的当代文化学者所得出的陆羽做过茶事便是茶人的逻辑。

另外我也不同意林治老师所认为的那样,陆羽既然是茶圣、茶仙、茶神,就一定是茶人的逻辑。茶圣、茶仙、茶神是荣誉称号,可以从内部(茶人)里面生拔,也可以从外部更高阶层(文人)里去搬、去请德艺双馨的。恰巧文人陆羽嗜茶如命,是一个某种意义上比茶人更懂茶的文人士大夫,所以才能著书立传写《茶经》,名垂千古。故茶圣、茶仙的称号不是他又能是谁?

但不能说顶上茶圣的头衔,就把陆文学(陆羽当时未任职的官名)降低为农 - 茶人阶级(按古代语境),而有意无意地遗忘了其原本更高阶层的文人属性,当代【茶人】们愿意,陆羽是肯定不愿意的。既不公平,也不公正,不符合历史观。故准确地应该称陆羽是文人。说他是茶人,按唐时语境就等于说他是农民。

众所周知,38军军长梁兴初打铁出身;彭.德怀出身农民,青年时期尽务农事;毛.泽.东早年曾做过图书馆管理员,但是哪一个正式的文件介绍里,说梁兴初的身份标签不是共和国将军而是铁匠?彭德.怀不是共和国元帅而是农民?毛.泽.东不是国家主席、共和国缔造者,而是图书馆员?尽管个别场合他们也曾说自己是铁匠、农民等。

再说回古代,也从来没听说过:

同样是毕生精力都用在探药、采药、制药,从而写出《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不说他是医学家、士大夫(御医、文林郎),而是药人、药农的;

走遍祖国大好河山、大半辈子全在旅途中而写出《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不说他是地理学家、文化人,而说他是驴友、旅人的;

写出《农政全书》的明朝人徐光启不是科学家和文人(文渊阁大学士),而是农民、农人的;

写出《齐民要术》的北魏人贾思勰不是农学家和士大夫(高阳郡太守),而是农民、农人的;

写出《天工开物》的明末清初人宋应星不是科学家和文人士大夫(亳州知州),而是各类工艺匠人的;

原因很简单,在古代的中国,作为匠人、农人一类的阶层,其主体是不读书识字吟诗著文的,编不出书来。

在中国古代茶人一词不具普遍性,更不具文化标签属性,故民国前的案例出处颇少。悠悠5000年文明古国、浩浩8万册先人留下的知名历史典籍中,据笔者不完全考证,总共找到【茶人】词条相关的典籍出处只有不到30个!而且在这少得可怜的茶人相关的用词中,复合词又大大超过了【茶人】的单独用词,比如:别茶人(白居易)、爱茶人(白居易)、焙茶人( 戴表元)、买茶人(刘克庄)、饮茶人(欧阳修)、吃茶人(释了元)、贩茶人(吴仁卿)、煎茶人(袁枚)等等。

由此足见自上古至民国前,茶人不属文人阶层,而是属于农人阶级中特殊的小众 - 茶农,是古代中国“士农工商”划分等级里农的一级,而不属于士。没有我们最近几十年人为努力、生加上去的文化属性。也正是由于以上诸项原因,翻遍当今所有的台湾和大陆的权威词典《国语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汉典》等等,没有一个收录【茶人】词条的。因为不具清晰、独立、统一、可标识的内涵和外延。

除了陆羽《茶经》中首次给出【茶人】一词外,现举几个典籍中少得可怜的【茶人】独立用词的案例。【旧唐书·卷五十三·志第二十九·食货下】曾记载唐大中六年正月,盐铁转运使裴休的奏文中:

「诸道节度、观察使,置店停上茶商,每斤收搨地钱,并税经过商人,颇乖法理。今请厘革横税,以通舟船,商旅既安,课利自厚。今又正税茶商,多被私贩茶人侵夺其利。......」(大中六年即公元852年,晚于《茶经》成书时间)。

由此可见,按唐时语境的解读,茶人是茶人,茶商是茶商;一个种茶、采茶、制茶,一个买茶卖茶(贩茶);而且茶人(茶农)违反唐律私自贩茶,损害了茶商的利益。请问这唐时的【茶人】是指陆羽、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一类的文人士大夫,还是皎然、智积那一类的名道高僧?

另全唐诗卷611-048中收录有皮日休的《茶中杂咏·茶人》

生于顾渚山,老在漫石坞;

语气为茶荈,衣香是烟雾;

庭从<木颖>子遮,果任獳师虏;

日晚相笑归,腰间佩轻篓。

大家自己用常识判断思考一下,这个腰间配着“轻篓”、粗衣短褐的茶人,到底是务茶农民的标准形象,还是古代士大夫文人的标准形象?

换句话说,如果古时哪朝哪代哪位诗人写了以《茶人》为题的诗,内容却描写他吟诗、著文、阅经、抚琴、佩玉、戴冠、裹巾(宋以后)等等诸如此类标准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典型作为和装束的,那就把我说服了。

我同意林治老师的观点“按照现代的话说(陆羽)是一位茶文化学者或茶专家”,然后还必须得加上“文人”这一当时语境下陆羽最主要、并且贯穿其一生的文化标签。但“茶文化学者”和“茶专家”不等于茶人。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茶文化发展这么快、这么多样、这么丰富,还按照老掉牙的古代语境对茶人一词的理解,迂腐而落后,不符合历史发展观。【茶人】一词应该有当今现实语境下的解读。

确实,当今的茶人概念在这几十年似乎已被悄然转化,被诸多成分交叉而复杂的中国人搞成了一个内涵颇模糊、外延颇广的概念。而今部分国人所热捧的【茶人】概念里,既包含了不少像林治老师这样喜欢茶、也乐意贴上茶人标签的文化学者,但更多的、或者说大多数,甚至都有可能是不读书识字而只在深山里勤恳种茶、采茶的茶农,以及徒有其表、而并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真髓而直接把茶叶当文化的某些茶商。请问:硬把这么一大窝阶级属性差别巨大、境界层次相距甚远的人群乱炖在一个【茶人】的大茶壶里,不滑稽吗?怎么体现其整体可清晰辨识的如一性和标识性呢?难怪当今权威词典里没有一个收录【茶人】词条的。

即使在今天的语境下,我也和在古代语境下的观点一致:我不认为茶人是文化人;不认为爱茶的文化人就是茶人,即便文化人中的很多德艺双馨之人,也会自称自己是【茶人】。

文人就是文人,茶人就是茶人。不能因为当今部分文化人愿意给自己贴上茶人的标签,就混淆了这两个原本不同的概念,把茶人当文人。在古代严谨的中国,哪一个朝代曾把茶人划归到文人士大夫的阶级了?既便是现今,也没有哪一个官方或权威的文化机构把茶人和文化人之间画上等号。

所以,我坚持认为不能拿一个自古其实已有约定成俗的理解定义、同时又在最近这几十年被生加改换而模糊复杂、以致至今未被权威释义、标准认定的概念:茶人,去套一个千年前的古人陆羽,何况这个词还是人家发明的。

作为本文结尾,我再次引用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王力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中,对中国当代的所谓“茶文化”一针见血的见解:

“唐代的茶道向后世流传,在经历了元朝的100年后彻底在中国的土地上湮灭。反倒是日本茶道中保留了一部分唐代茶道的内容。元代兴起的茶叶泡水一直传到了今天,但这里已经没有了“道”的成分。今日盛行于中国的所谓茶道、茶文化,所谓“勤和简静”的茶道思想,以及诸多扭捏之态,全是近三十年来好事者向壁捏造故弄玄虚的胡扯。所谓“茶文化的研究”,自然更是瞎掰居多。还有更荒诞的所谓沤了若干年的一个普洱茶饼子价逾百万的宣传,则简直形同欺诈,这正是所谓器之不存,道亦不复。”

- 文化监理师黄胤然

黄胤然创意【十字七绝回文诗 . 禅】

空山映雨落花红乱舞风

10个字可回环往复读成如下28字七绝诗:

空山映雨落花红,

雨落花红乱舞风;

风舞乱红花落雨,

红花落雨映山空。

胤然文化:www.poemaster.com

【极品文字】微公平台号码:poemaster

黄胤然,胤然文化创始人、文创监理师、诗人。矢志于雅文化创意,及文创监理服务。

时任:臻谛书院院长、《境.界》杂志主编、媒体专栏作家,中国诗歌学会、音乐著作权协会、欧美同学会会员,惠风诗社首任社长。

亚洲著名NewAge音乐先锋机构【和平之月】签约的大陆首位词作家。

首倡:文字艺术监理&优化、文创监理&优化、文化监理、双章书法、胤然体歌词、诗装汉服、写意音乐剧等文化新概念。

监理出CCTV9频道、农夫山泉、湖南移动、卡地亚、Tiffany等广告文案深层文化内伤。

(0)

相关推荐

  • “小罐茶,大师做”,你们怎么看待小罐茶呢?

    马上春节就要来了,今年的节礼,你预备上了吗?现在各大商场.超市都开始预备上了,小约也趁着这个机会去逛了逛茶叶店,发现今年上架的茶礼盒中,有许多是以小罐茶来吸引消费者. 其实最初知道小罐茶的时候,总是以 ...

  • 开汤美学:茶何以被纳入中国文化的顶层构架?

    一种文明之所以成就为一种文明而非其他,是因其核心--文化,具有着某种独特性.而这种文化的顶层构架则具有着核心性的意义,同时也是开启那扇文明之门的钥匙-- "文化的顶层构架"大都凝练 ...

  • 唐代的茶文化: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口味比现在还重

    引言 有诗云:"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茶文化可以说是有着千年的历史,吃茶这项文化渗透到了在古代上到士大夫,下到平民的日常文化中. 在唐代,又有着独特的饮茶文化,深深的打上了专属于 ...

  • 品味茶中“东方之美”,各朝代茶服大盘点

    我们看到茶艺师泡茶,总是穿着仙气飘飘的茶服,喝着他们泡的茶,仿佛自己也被带到了清净之地. 茶服,是硕大华夏服饰中的一股支流,具有典型的东方韵味.不同时期的茶服具有当时典型的历史文化特点,其服装款式和装 ...

  • 古代文人墨客偏爱饮茶,他们又为茶留下了哪些佳句呢?

    如果有人要为中国的美食挑选一张名片的话,那恐怕没有一个答案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同,毕竟中国各地有着太多风格迥异的美食了.但如果要为中国的饮品挑选名片的话,那么茶一定是唯一的答案. 因为中国不仅有着千年的 ...

  • 陆羽不是茶人

    - 黄胤然文化监理典型案例 - 确切地说,顶着后人冠盖"茶圣"之名的陆羽,其实根本就不是茶人,而是文人. 陆羽,字鸿渐,生于唐玄宗时代的公元733年,卒于804年,复州竟陵(今湖北 ...

  • 只有十个字的经典茶诗《等》 - 黄胤然原创

    诗人.文化监理师.跨界文化创意师黄胤然先生最近又新创意了一首只有十个字的回文茶诗<等>:茶人等雪落天华素满家. 十字回文诗又称为转尾(鳞迭)连环回文诗,是古人创造的一种七言绝句诗体,由10 ...

  • 【每日黄诗】这是酒与茶的一次小小碰撞。(2021年5月6日《龙坞茶镇:酒神艺术节》)

    万勿误会:"每日黄诗"的黄字,不是涉黄的黄,意思只是说,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的诗作,或者是,每日推送一首黄亚洲举荐的诗作. 黄亚洲的举荐,不论人情,入得法眼即荐."黄评&q ...

  • 辞赋|湖北有什么?有茶有陆羽,一茶一世界...

    辞赋|湖北有什么?有茶有陆羽,一茶一世界,一赋一精神<茶经楼赋> 文/郭振斌 西湖添色,茶韵流芳.荟萃天门盛景,薪传陆羽华章.楼起九层以威震,气凌四域而形张.观其璇题皓饰,画彩雕梁.浮烟云 ...

  • 黄汤贡茶|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阳春所赠,得茶真味 茶,春天的味道  春天阳气逐渐生发,百草初萌,万物生辉,生机盎然.此时肝气正旺,脾土较虚,春季养生原则应疏达肝木.健运脾胃.在应季食物里,自然离不开国之饮品:茶. 优选南雁荡山新鲜 ...

  • 陆羽《茶经》全文,草木之初记,茶人必读之

    陆羽<茶经>全文 --一心古茶大魔王为各位茶友整理奉出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着世界 ...

  • 诗创敦煌 ‖ 黄胤然先生谈诗词创作

    敦煌拾风诗社举办黄胤然先生 诗词讲座 近日,敦煌市文联邀请著名诗人.跨界创意师.河北美术学院客坐教援黄胤然先生,在敦煌宾馆拾风茶社举办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创意古诗词在当代语境下的新应用 ...

  • 音乐可以这样遇见诗词:《尘·天心莲香》埙音乐吴题,诗创黄胤然

    胤然诗创激活的诗意让人生更温暖[音乐 · 诗]是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跨界创意师黄胤然首倡的一种把原本各自独立的音乐与诗,重新创意融合的新艺术形式.也是黄胤然拓展古诗词新应用.新价值的诗创类型探索作品.音 ...

  • 那一场湿透的江南:音乐·诗《忆江南》吴题埙音乐,黄胤然诗创

    [音乐 · 诗]<忆江南>是山奇作曲.吴题埙乐主奏.黄胤然诗创的一部音视频作品.音乐与诗各自独立,却又能互搭共融出多维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也是黄胤然诗创拓展古诗词新应用.新价值的诗愈系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