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大家的严谨,吴让之给自己的印分类!

印谱印人印讯

   吴煕载,原名廷飏,字煕载,后因避穆宗载淳讳更字让之,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征人。他长期寓居扬州,以卖书画刻印为生,晚年落魄穷困,栖身寺庙借僧房鬻书,潦倒而终。吴煕载的篆刻,不仅自成面目,而且进一步完善了邓派印风,后来学邓派印者,多从吴让之入手。
下面的印兑中,吳讓之在旁邊用墨圈自許者,有三十餘方,又自題甲等二十餘方,乙等三十餘方,標以雙點者十餘方。還用「無意得之」「橫直相安」等讚語自美。累計近百方。其自得之狀,可以想見矣!
圖一 三十六湖長
(圖一),看來是刻後的初鈐本,殘留著許多尚未刻掉的部分。不過,鈐蓋時有些抖動,印蛻不夠清晰。
圖二 三十六湖長
(圖二),已經修改,露底的地方均已清除。文字的筆畫,基本上未做改動,挺拔且婀娜,十分動人。「湖」字「月」的中間一筆,略略改細,較前更為生動,與整體寬鬆的氛圍更為協調,極有道理。
圖三 廷颺之印
圖四 廷颺之印
圖五 廷颺之印
吳讓之相同的自用印「廷颺之印」,筆畫較細,顯然是初鈐本。除了「颺」的「昜」下部右侧彎筆和上面的「日」,「印」的「爪」未做改動,其餘的筆畫幾乎全部改粗。但是,在改動的所有地方,仍然有幾個細微之處,保留著原樣──「廷」的「壬」上部一撇的上面連接橫筆處,「颺」的「風」中「虫」上面連接橫筆的一點,「印」的「卩」上面兩橫中間的一短竪,以及「壬」上部右侧彎筆,「昜」下部右侧彎筆等處,均較其他筆畫為細(圖五)。如此,意在顯示其筆畫的彈性。這也是吳氏慣用的極妙手法。
「古香居士」這方佳作,吳氏畫了雙圈,還寫了「不可多得,得之無心」八字(圖六)。此印的篆法無瑕可擊,顯示了吳氏常人無法攀登的篆書高度。結構嚴謹,姿態優美,線條流暢而富有彈性,氣息高雅。
圖六 古香居士
為了章法的和諧,「古」和「士」二字原本筆畫簡單,吳氏將二字壓扁。「香」有簡單的寫法,這裏取較為繁複的一種寫法,意在取得疏密的對比,並以重量壓住印面的下部,產生安定感。對角的「居」刻意拉長。整個印面對角呼應,顧盼有姿,極為迷人。
「和謙」和「心跡雙清」
「和謙」(圖七)雍容平和,安靜之極。「和」字之「禾」,在左在右,都是可以的。吳氏安排在右,有意無意之間,與「謙」的「言」,營造對角呼應的奇趣。
圖七 和謙
「心跡雙清」(圖八)的微妙處,在「跡」字。把「亦」的左右兩筆拉下,使「跡」字充實,令這方三實一虛四字印的下部增加重量,產生安定感。「亦」的上部升高插入空檔,亦為神來之筆。
圖八 心跡雙清
「練江」和「秋樵」
這二方白文印,「練江」(圖九)在第二十七葉,「秋樵」(圖十)在第二十一葉。實在有點奇怪,按常規,每根線條的起筆收筆處,不會讓它齜牙咧嘴的。然而,它卻雄辯地證明,每根線條都是往復二刀刻成的,幾乎不加修飾。
圖九 練江
圖十 秋樵
慎伯包世臣是吳讓之的老師,吳氏為老師刻過不少印。
圖十一 包慎伯氏
按吳氏的習慣,姓名印一般遵舊例,以迴文式處理,即「包氏」一行,「慎伯」一行,按逆時針方向讀之。這方印,一反常例,「慎伯」拆開分在兩行。為什麼要這樣安排呢?竊以為,為安定感計。這四個字中,三個字筆畫簡單,分量較輕;「慎」字筆畫多,分量重。「慎」字在下,比較安定,壓得住。倘按迴文式,「慎」在左上,處理得稍稍失當,頭重腳輕,則難有安詳的效果。
圖十二 涂椒館藏書
「涂」和「館」筆畫都多。「茮」的鬆動與「藏書」二字的空處呼應,效果奇佳。這倒不是刻意為之,一任自然,和諧安詳。
一對巨印  
如此巨大,在吳氏的印作中十分少見。即便在晚清其他大師的作品中,也十分少見。不但是「巨」,而且精彩。
圖十三 完顏氏見亭麟慶之章
「完顏氏見亭麟慶之章」(圖十三),九字平均布鋪,看似平平無奇,其實,在文字的疏密安排上,極具匠心。以「麟」和「慶」二字為例。這二字完全可以簡單的寫法出之,由於其他七字均較為簡單,因此取了繁複的寫法,造成疏密對比,產生奇趣。九個字中,繁複的兩個字筆畫處理得較細,因此雖然文字有疏密,但在整個印面的輕重布局上顯得極為協調,極為安詳。
「十八登賢書十九成進士」(圖十四),十字長長短短任其自然,遒勁凝練中顯示出流暢,就像是用毛筆寫出的,但又洋溢著刀趣。
圖十四 十八登賢書十九成進士
學鄧石如、吳讓之一路的小篆,要恰到好處,過了,便墮入輕佻。吳氏的篆書吳帶當風,美到極致。是大家閨秀,是窈窕淑女。是需要仰視的神仙中人,是可親可愛的倚人小鳥。
圖十五 以介眉壽
這方印的四個字,三疏一密。其中「壽」字,大悖於他的篆書審美觀。也許是想偶出奇兵,追求不同於平時的趣味。但是,的確效果不佳。因為沒有安定感,丢失了平穩,没了安詳,左看右看總不舒服。吳氏寫了「不佳」二字,可以理解。
 末葉的題跋  
在最後一葉,有跋兩則。
跋一,冊中諸友,當時見賞,索刻名印。咸豐三年,揚城賊退後再檢是冊,半入劫灰。求如當日,指瑕剔疵者,邈不可得。心非木石,曷能無感。白頭燈下,掩淚書之。吳熙載記(鈐印「吳攘之」)。
跋二,名作如林憶卷舒,而今空賸幾圖書。平生知己皆師友,無服之喪永不除。乙卯八月十九日,漏下三商。再題(無印)。
(0)

相关推荐

  • 独是丰溪可瞻恋 呵冰貌影墨零星

    -渐江与西溪南村的艺术因缘 西溪南村吴梦印,字粲如,与吴伯炎.吴昭素是族弟.吴梦印家中收藏宋元书画甚丰.族弟吴之騄著有<桂留堂文集>,该书卷七记载了渐江在西溪南村吴梦印.吴伯炎家观赏书画的 ...

  • 《吴让之印存》

    <吴让之印存>为社西泠印社藏品,其印为魏稼孙所手抑,魏氏收藏金石文字甚富,精于鉴别,尤好集名人印作谱,当时名家多与友善,对赵之谦.吴让之刻印搜集尤勒,此册多为吴让之自用印,精品精抑,优美绝 ...

  • 文彭:明清流派篆刻的开山祖师

    文彭 像 文彭(1498年-1573年),字寿承,号三桥,别号渔阳子.三桥居士.国子先生,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长子,官国子监博士.工书画,尤精篆刻. 文彭在印学上的地位要比在书画上高得多,他是公认的明 ...

  • 吴让之晚年成熟期篆刻作品精选,高清26枚,已然入化境

    吴让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清代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 ...

  • 吴带当风、姗姗尽致,徐三庚篆刻

    来源:海棠花馆 徐三庚(1826-1890)清末著名篆刻家.字辛谷,又字诜郭,号金罍.井罍,又号袖海.褎海,自号金罍道人.似鱼室主.余粮生.山民,别号翯然散人等,上虞章镇大勤人.工篆隶,与吴让之.赵之 ...

  • 吴让之篆刻印章作品《卜生盦.寄心盦主.虛過盦主》欣赏

    道光二年(1822年),24岁的吴让之为汪冬巢刻"卜生盦"朱文长方印,款于咸丰五年补刻.这是吴让之有明确年纪可考的印作. 此印有三面边款:"此石汪君冬巢属余刻卜生庵,时在 ...

  • 2020年上海篆刻小盘点:吴子建

    2020年,吴子建保持着一贯的低调作风,艺术活动在"量"的层面不算多,然而在"质"的层面引人瞩目,最突出的是出版了两部印谱.<一览众山小小谱>包含同 ...

  • 高清!吴大澂旧藏铜印篆刻

    查看篆刻知识技巧 晚清收藏巨擘吴大澂[chéng](1835年-1902年),官至广东和湖南巡抚,很有钱,而且爱收藏.吴大澂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官员 ...

  • 篆刻学习:《<吴让之印谱>自序》的价值

    自邓石如将"印从书出"创作思维引入篆刻之后,清代最著名的印家当推吴让之,我们已经分别在邓石如和吴让之的<印人传>系列里说明,而吴让之甚至在白文印从书出方面比邓石如更进一 ...

  • 印人传:中国篆刻“晚清四大家”之吴让之

    吴让之是公认的中国篆刻晚清四大家中的第一位,他和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共称晚清四大家,他们共同创造了自秦汉之后中国印章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因此,当我们学习篆刻时,通常会在临摹和学习秦汉印的基础上,再临摹 ...

  • 篆刻人物:“老实人”吴让之

    邓石如开"邓派"之后,篆书书法正式走入篆刻,印坛面貌为之一新,后起学邓石如的弟子以及再传弟子很多,而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首推吴让之.影响大到什么程度呢,听听后世名家吴昌硕的评 ...

  • 第七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精选,一百四十余枚印红共赏

    2017-10-02 07:31 全国七届篆刻艺术展作品集上下册是中国书法家协会2013年出的.近日有空闲,打开仔细玩赏,顿时觉得大妙!这么好的艺术作品,不拿来出与同好们分享,心有不安.于是,我按自己 ...

  • #篆刻 #传承文化 #国学 @抖音短视频 #印章 #玉印 #处事之道 寿山芙蓉石篆刻边款心经句~无无...

    #篆刻 #传承文化 #国学 @抖音短视频 #印章 #玉印 #处事之道 寿山芙蓉石篆刻边款心经句~无无...

  • 陈巨来丨篆刻工稳一脉代表,30枚高清印石,见证近代元朱文第一人

    陈巨来(1904-1984),近代印坛篆刻名家.原名斝,字巨来,号塙斋,别号安持老人.石鹤居士等,斋名安持精舍(有著名的<安持人物琐忆>一书广为人知).同时亦为民国印坛大家赵叔孺的得意弟子 ...

  • 吴大澂旧藏铜印

      吴大澂(一八三五--一九〇二),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初名大淳,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愙斋,江苏吴县人.同治进士,曾任广东巡抚.河南山东河道总督.广东巡抚等职.精于金石学,擅长古文字考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