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活”农民,让农民自由选择,是不花钱的生产力

农村改革四十余年的宝贵经验,就是“多予少取放活”。其中,“多予”和“少取”,指的是多在物质上给予农民,少从农民那儿收取物质。比如对农民的各种补贴、各种转移支付、对农村的各种公共服务和投入,这是“多予”。又比如,取消农业税、取消涉农一些税费,减少从农业农村收取的各种税费等,这是“少取”。无论是“多予”还是“少取”,都是要付出一些成本。

唯有“放活”,指的是非物质,不需要付出财富,只需要在理念、精神和政策上有所松动,就可以产生生产力,其效用,甚至不亚于“多予”“少取”。当然,“多予少取放活”是一个整体,是农村政策体系的概括,如果一定要分出一个层次,完全可以说,“放活”是政策体系的精神基础,是改革发展的政策灵魂。正是基于“放活”的理念,我们才有很多政策的改革,才会催生更多强农惠农富农的新政策,也就有更多的“多予”“少取”,甚至多予不取。所以说,“放活”是农村改革最鲜明的品格、最活跃的秉性、最根本的因素。“放活”,解放了生产力、激发了生产力、创造了生产力。

农村改革把“放活”用活了。“放活”农民的头脑,农民可以想生产什么就生产什么,想做什么生意就做什么生意,新经验新做法有了,新产业新业态产生了;“放活”农民的手,农民可以生产出更多市场需要的、紧缺的东西,可以创造出一切原先认为不可能的东西;“放活”农民的脚,农民可以去城市建筑工地,可以去珠三角的制造车间,可以去俄罗斯种菜,可以去一切能挣来钱的地方。

农民一旦被“放活”,农村就活起来了。不要小看这个“活”,它就是金手指,能把沉睡的叫醒,把无序的组织,把分散的集合,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变成现实。网红明星李子柒、丁真,僻处乡野的他们,不仅把曾经不值钱的乡村生活变得值钱、变得有价值、有美感,而且把他们自己变成流量明星、变成“印钞机”,为什么?用活了互联网,互联网把乡土激活了。理念活了,心态活了,方法活了,一切都会活,一切都有了可能。

乡村振兴也一定要坚持这个“活”字。思想要活,生产要活,经营要活,产业要活,发展要活,五大振兴都要活。活,是对农民权利的尊重,是对农民利益的维护,是对农民福祉的增加;活,也是对科学决策的坚持,对市场机制的顺应,对发展大势的把握。

活,更是一种态度,一种思维,一种价值。一活天地宽,一活万物生,活是为了更好地活,为了活得更好、活出新境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