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新语 | 李欣彤:赤日煌煌,其芒未央
全文共1279字,阅读约需3分钟
关键词:未名新语
编者按
伏暑的热浪尚未散去,空空的行囊还未整装,又一群新燕已经满怀期待与向往,畅想起一塔湖图的金秋风貌。回首来路,父母的陪伴点亮伏案夜读的课桌,师友的鼓励温暖风雨兼程的旅途;展望未来,希望与梦想的彼岸已近在咫尺,新的青春之歌即将唱响在九月燕园。聆听未名新语,书写你的北大故事,记录你的圆梦之旅!
个人简介
学生姓名:李欣彤
毕业中学:大庆实验中学
录取院系: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
“或万里无云,或波涛汹涌,最终都将消失在旅途中”,这正是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教授所谓之人生,而先生所谓“大学有精神”,以我之见,亦是人生有精神,中国有精神。
何谓此?人生十七载,也微有些体会。从东北的边陲小城到京师学堂,回首也算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着,而今天这一步,可谓是“举足轻重”。因此,也必将大学之精神融入我之精神,共同熔铸成吾辈中国之精神。
孜孜经营,尽放其光。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
陈平原先生在《大学有精神》中曾有言曰:“大学的使命,除了传播知识,更为永恒的命题在于探索、思考,以及挑战各种成规。”沧海桑田两甲子,神州大地换人间。揆诸世纪之前,蔡元培校长循思想自由之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新文化,新青年,于红楼中突破桎梏,青年学子,各派大家,于未名湖畔探索救国明途。而放眼今朝,虽盛世如愿,四海清平,大学的使命却不曾褪色。“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大学,不应只是欧洲大学的凯旋”,诚哉斯言!吾辈之大学,当在忽晴忽雨的时代江湖中,扬探索之帆,骋时代之海,登青春之巅,创日月新天。
粗粝能甘,纷华不染。征途廖阔未应闲,根深行稳方致远。
昔有凌云志,今朝遇群雄。千年云和月,万里江山同。临床医学,意为亲临病床,亲感百味。横览八荒中西,纵贯千古史册,凡有烟火处,皆不可或缺医者的身影。“临床医学之父”西登哈姆曾提出“与医生直接相关的既非解剖学之实习,也非生理学之实验,乃是被疾病所苦之患者。”以我之见,临床医学重在求索思考,终身学习,也永不失一份人性的温度。“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璞玉新磨,幽芳新发,操术不可不工,处心不可不慈,进则救世,退则救民,冀为良医。
弦歌不辍,华宴何终。关山初度路犹长,策马扬鞭再奋蹄。
“英雄的身影,似一杆潇洒风神的竹,裁断有笛声,不裁见风骨。”东海扬尘,渊渟泽汇。否极泰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回望大疫封城之时,多少医者将苦难化作光明的守望,用逆行而去的背影证明了一个民族的正面。而,蜀道之难上青天,我辈劈山战犹酣。身为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学生,我愿御风逐日,踏浪行舟,汲尽甘清,志指北辰,循职业理想之方向,遵大学精神之准则,做勇于挑战求索的北大人,心怀黎元冷暖的临床人,做星光下的赶路人,云程发轫的逐梦人,时代浪潮中的弄潮人。
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
我欲乘槎,银汉问津,信步踏征途;
穿花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文字 | 李欣彤,内容有修改
美编 | 唐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