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作文:笔套风波
笔套风波
浙江李晗颀
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大家都静静地坐着,等待着数学老师的到来。(批注: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事件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老师走上讲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学来学三角形这一课……”说完,就转身开始在黑板上进行板书了。
我翻开书,无聊地看着,慢慢地就开始走神了。我的手不知不觉得将笔套和笔一分一合的摆弄着,不时地发出“啪啪”的声音。突然,笔套居然从我手中飞了出去,硬生生地被弹了出去,落在了课桌左前方的地面上。“哎哟,妈呀!”身上立刻吓出了一身冷汗,抬起头,向前看了一眼:“还好,老师还在专注地画着图,似乎并未发觉。”(批注:因“无聊”、“走神”而“摆弄”笔套和笔,才致使笔套“被弹了出去”;这交代了事件的起因。)
我又瞄了一眼地上的笔套,慢慢地缩下身子,脚努力地向左前方伸展,试图把笔套给钩回来,心里默念着:“不要被发现,千万不要注意到我啊!……”(动作“缩”、“伸展”及“默念”的内心独白形象地写出“我”害怕被老师发现的窘态。)
我咬紧牙关,尽可能地把脚靠近笔套,“5厘米、4厘米、3厘米,2厘米……快了,快了,就差一点点了,再加把劲!”眼看就快要钩到了——(“咬紧”、“尽可能”及距离的一点点推进,突出表现了“我”当时的努力程度。)
“李晗颀,请你来回答问题!”老师的声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我身边响起(“定时炸弹”突出了“我”对老师提问的始料未及,写出了“我”内心的惊恐。),我一时没反应过来,浑身抖了抖,脚就像触电般地想往回伸,却“咚”的一下屁股坐到了地上。(“抖了抖”、“回伸”等词语生动地写出了“我”惊慌失措情势下的系列动作。)
“哈哈!……”教室里立刻引起了哄堂大笑。全班同学的眼睛齐刷刷地投向我,感觉就像无数道光向我射来,我的身上突然莫名地感觉到冷一阵、热一阵,脑子里一片空白。我慢吞吞地从地上爬了起来,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一片空白”、“滚烫滚烫”写出了“我”当时的尴尬形态。)
“怎么了?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答不上来吗?”
“我……”,这一刻,我怎能告诉老师——压根没有听清题目呢?我的眼睛渐渐模糊了,脑袋嗡嗡直响。
“有谁可以帮助他来回答!”同学们的手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好,张强,你来回答!”老师叫了我左前方的这位同学,只见他把椅子一移,准备起身回答问题时,“咔嚓“一声,我的笔套一命呜呼了!(“一命呜呼”交代了笔套的最终命运。)
“哎呀,我的笔套呀,你怎么就上西天了呢?”我看着地上被压残了的笔套“尸体”,难过地嘀咕着:“就差那么5毫米,我就可以把你捡回来了,可是如今我和你的距离,可谓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呀!”。(内心“嘀咕”流露出对失去笔套的惋惜之情。)
如今,书桌上的这支少了笔套的笔时刻提醒着我:笔与笔套本该是最亲近的一家,却因为我的小差,造成了他们之间最远的距离……(批注:以“我”的感慨自责结尾,既合乎情理,又寓含着对自己上课“开小差”行径的忏悔之情,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
评析:习作紧紧围绕着“笔套”这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写了由捡拾笔套而引起的蹲坐地上、被老师提问、同学压坏笔套等系列“风波”,事件过程完整而具体,特别是多处运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真实再现了“我”在不同遭遇下的尴尬境况,生动刻画了人物的样貌特征,全面展现了“我”的心理变化历程,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评析:三点水)
【该习作已刊发于国家级一级报纸《语文报》,订阅《语文报》,千万妈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