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晚清那些封疆大吏留下的遗产,李鸿章最多,左宗棠老上司最少

晚清时期,因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封疆大吏的位置纷纷被湘淮军出身的汉人所占据。当然,后来的历史也进一步向我们证明这些人的确是文能安邦,武能定国,为晚清的中兴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些人之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胡林翼、骆秉章等等。

据历史记载,这些封疆大吏在位时的基本工资是不高的,大概每年只有一百多两,其它杂七杂八的补贴加起来也就一千多两(当时普通公务员的年薪大概几十两左右),但清廷对于他们一般都采取“高薪养廉”的政策,以防止他们贪污腐化。至于养廉银的多少,大多根据职务的高低或者所处的地域不同而稍有差别,据历史记载,公元1742年(乾隆七年)时,两广总督和湖广总督的养廉银指标是15000两,闽浙总督的养廉银指标是21000两,四川总督的养廉银指标是30000两。

也就是说,以上那些湘淮军大佬们当上封疆大吏以后,工资待遇都是非常不错的。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生前待遇如此之好,那么死后都分别留下了多少遗产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上有记载的几位封疆大吏所留下的遗产。

5、骆秉章

骆秉章是湘军重要将领之一,他曾经担任湖南巡抚、湖北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务,是左宗棠(担任师爷)的老上司,曾在大渡河围歼大平天国名将石达开部,军功卓著,权倾一时。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骆秉章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两袖清风、乐善好施,以至于其死后所留下的遗产仅为八百两官银和几箱破旧衣服,结果他的侄子只能依靠清廷赏赐的五千两治丧银才将其灵柩顺利运回家乡。

4、张之洞

张之洞虽然既不是出身于湘军,但他是湘军重要统帅胡林翼唯一的入室弟子,可谓一脉相承,曾官至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是晚清著名的中兴名臣,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先不说一年两万两左右的养廉银,只说他在办洋务(修铁路、修兵工厂、造轮船)的过程中,只要有想法,便会有大把的机会敛钱敛财,但是他并没有如此。关于这一点,其临终前的遗言里一句话就能说明全部问题:“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据称张之洞“殁后家无一钱,惟图书数万卷而已”,办丧事的钱大部分都是他的门人僚属份子钱凑的,最终给几个儿子留下的遗产所剩无几。

3、曾国藩

毫无疑问,曾国藩是晚清重臣之首,有人说他的湘军攻陷天京后,将太平天国的宝藏悉数运回了老家,当然这毕竟也只是传说,我觉得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像曾国藩这么重视个人名誉的人,不应该为了金钱而留下一个骂名。据历史记载,曾国藩死后只留下了一万两千两银子的遗产,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清官。

2、左宗棠

左宗棠相信大家都比较熟悉,一句“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曾让其名满天下。据统计,从1861年担任浙江巡抚算起,到1885年病逝,左宗棠一生曾担任封疆大吏26年之久。按照平均每年两万两的年薪计算,左宗棠死后应该会留有一大笔遗产,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最终他只给4个儿子留下了两万两银子,其余的钱大部分被他生前用于赈灾、公益、接济朋友等方面。

1、李鸿章

李鸿章最让人诟病的不是他代表清廷签订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而是那句“宰相合肥天下瘦”,他虽然在洋务运动中办了不少实事,但也为自己的家族聚集了不少资产。毫无疑问,李鸿章的遗产是晚清封疆大吏中最多的,和他一起共事办过洋务的容闳曾说其“绝命时有私产四千万两以遗子孙”,费行简在《近代名人传》中说:“(李鸿章)殁,家资踰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千余”,后来,经梁启超保守估计,李鸿章留下的遗产至少也得有几百万两白银。

参考资料:《大清畿辅先哲传·张之洞传》、《清史稿》、费行简《近代名人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