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吕虔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吕虔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说起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大家随随便便就能说出十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些将领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不论正史还是演义都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不论是张辽、于禁为首的外姓将领,还是曹仁、夏侯渊为代表的的宗亲将领,但凡能在人才济济的曹魏拥有一席之地者,皆常年征战在外,辗转千里行军稀松平常。这些大将用今天的话来说属于曹操集团的中央军,哪里有大战哪里就有他们。

现今许多朋友在谈论三国名将时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除了顶尖的几名大将之外,其他人似乎不值一提。蜀汉只有关张马黄,东吴只有周瑜吕蒙陆逊,曹魏只有五子良将和曹仁,实则不然。曹孙刘三家能够在汉末几十年纷乱后三足鼎立成为国家,靠的远不止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物。

有句话叫“强龙不压地头蛇”,我们可以把曹操、刘备、孙权看做强龙,在巨龙的麾下还有很多阴影中的地头蛇。这些地方力量对诸侯的支持力度,对整个集团的生存至关重要。

具体到曹魏集团,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有李典、臧霸、李通等,他们既是曹操手下大将,其实更是本地大族势力的佼佼者。今天要为您介绍的吕虔也属此类,虽然名气上要稍逊一筹,但作为曹魏地方军中的杰出代表,所谓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吕虔的经历入手,我们也许能对曹操成功的原因多一个理解的角度。

吕虔重大事件之一——鸿门宴计除叛贼

吕虔(生卒年不详),字子恪,兖州任城人。曹操任兖州牧后,听说吕虔为人有勇有谋,于是任命为从事,让他带自己的家兵守卫湖陆县。这个时间大致在初平三年(192)。从这个时间来讲,吕虔称得上是曹魏的元老将领,而且他带的是自己的军队,属于带资入股,按理说在曹营地位不会低。至于为何笔者强调“按理说”,且往下看。

初平四年(193),襄陵校尉杜松的部下炅母煽动叛乱,并且勾结东海的泰山诸将之一昌豨。这当中细节已不可知,想必杜松负有责任,所以曹操派吕虔接替了杜松。

吕虔到任后,假意结好叛军,引诱炅母及其手下渠帅等几十人前来,设宴款待。叛军毫无防备,个个喝得酩酊大醉。吕虔见时机已成熟,一声令下,埋伏在暗处的刀斧手立刻冲出,将几十名贼首全部砍杀。之后吕虔出面招抚叛军士兵,表示只惩首恶,其余人等不予追究,将这股叛变迅速镇压下去。

《三国志·吕虔传》载:“虔到,招诱炅母渠率及同恶数十人,赐酒食。简壮士伏其侧,虔察炅母等皆醉,使伏兵尽格杀之。抚其馀衆,羣贼乃平。”

这件事的背景有必要介绍一下。初平四年,是曹操遭到袁术为首的联军围攻之时,包括袁术联合黑山军、南匈奴、陶谦对曹操的兖州展开四面围攻。当然,这些人的军事水平实在跟曹操差的太远,袁术被曹操在匡亭击溃连逃六百里,陶谦偷袭任城后,被腾出手来的曹操反攻入徐州连破十余座城。

从结果来看曹操当然获得完胜,但战前欲趁火打劫者也大有人在。东海郡的泰山军首领之一,多次反叛曹操的昌豨这次也有参与。

《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载:初平中,天下大乱,和为贼昌务所攻,避奔东阿,后得还国。

这里的昌务就是昌豨,他趁曹操、陶谦交战时攻打徐州彭城国,迫使彭城王刘和逃到兖州东阿县避难。然而这个昌豨不仅攻打徐州郡县,还把手伸向兖州,勾结曹操部下造反。

昌豨后来多次反复,最后在于禁、臧霸两位老乡的进攻下投降,被于禁毅然处死,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说回吕虔。在曹操遭到四面围攻,内部又发生叛变的情况下,吕虔用计快刀斩乱麻般平定叛乱,立下大功。

吕虔重大事件之二——泰山精兵

因为吕虔有勇有谋,又是兖州本地大族,后来曹操任命其为泰山太守。吕虔从此连续十几年镇守泰山。

泰山郡位于兖州最东端,既有高山相接,又与大海相近。在青、徐、兖三州交界的这一地区,长期受袁绍集团、黄巾余党、泰山诸将等多种势力影响,局势纷乱。加上复杂的地形因素,占山为王者多如牛毛。原来,之前青州属于袁绍集团,袁绍及袁谭失势后袁家追随者或因害怕遭到报复,或因死硬反曹,许多人逃入泰山山脉深处。不仅黄巾军在此据守,连袁绍的中郎将郭祖、公孙犊都落草为寇,当地百姓苦不堪言。

吕虔带着家兵来到泰山郡,广泛宣传宽大政策,使郭祖等袁绍旧将纷纷出降,山林中的众多逃亡者逐渐也都走出大山,被吕虔妥善安置,分给土地使他们安家。

这些袁绍旧部及支持者,许多原本就是行伍出身,吕虔顺势在其中又挑选精壮者补充进自己的队伍,组建了一支真正的泰山兵。

《三国志·吕虔传》载:简其强者补战士,泰山由是遂有精兵,冠名州郡。

这里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如今我们提起泰山军时,必然会想起臧霸、孙观、昌豨等泰山诸将,或者于禁也可算入其中,但甚少提及吕虔。上述人物只是出身泰山,泰山诸将的势力范围在徐州的琅琊、东海,泰山确实有精兵,然而这支精兵的发起人与拥有者却是吕虔。这便是泰山诸将不在泰山,泰山兵亦非泰山诸将之兵。是不是有点像绕口令?

吕虔重大事件之三——坐镇泰山,屡平叛军

建安十二年(207)十月,青州黄巾再起,济南、乐安两郡国失陷,黄巾军攻入城中杀死太守。在曹操地盘腹地连丢两郡,这场黄巾叛乱的规模可见一斑。曹操赶紧派大将夏侯渊带领泰山、齐、平原当地部队抵抗。

齐、平原是青州郡国,泰山则属兖州,作为这种记载表明单凭青州自己的力量已不足以平息叛乱。吕虔的泰山精兵派上用场,成为对抗黄巾叛军的主力,经过前后数十次战斗,吕虔的部队斩首与俘获敌人数千,在这次平叛中立下大功。

当然吕虔本传中“前后数十战”这种记载属于为传主溢美之词,这么多战斗,大多数规模应该不大。但这么多次的战斗还是能说明一个问题,夏侯渊、臧霸等人都有参与这场战役,但他们的传记都未有细节记载,只有吕虔得到细节记载,所以这场青州黄巾覆灭之战的主力毫无疑问就是吕虔。

再后来青州东莱又生叛乱,曹操命吕虔督青州诸郡兵平乱,吕虔顺利讨伐贼首李条等人,又立大功。

《三国志·吕虔传》载:太祖令曰:“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卿在郡以来,禽奸讨暴,百姓获安,躬蹈矢石,所征辄克。昔寇恂立名于汝、颍,耿弇建策于青、兖,古今一也。”

曹操称吕虔是志向远大之人,在当地除暴安良,身先士卒,攻无不克。又拿寇恂、耿弇两位名列云台二十八将的东汉开国功臣作比,赞誉之词简直无以复加。

按理说都夸到这个地步,是不是该升官了呢?因为平徐和是在207年,假设讨李条是在209年,即曹操赤壁新败后(个人认为非常有可能),那么吕虔的官职该是什么呢?杂号将军?偏将军?

《三国志·吕虔传》载:举茂才,加骑都尉,典郡如故。

给吕虔推举了个茂才(秀才),加骑都尉的武职,仍然担任泰山太守。这是一个非常诡异的封赏,吕虔在曹操手下已经十多年,完全不需要推举茂才,至少给已经是太守的吕虔举茂才毫无必要。

吕虔以泰山太守身份督青州诸郡平乱,之前的武职一直没有明确记载。初平四年(193)吕虔接替襄陵校尉杜松时并未明确其职位,之后也无记载。无论如何,以吕虔的资历、能力、战功来看,给个偏将军完全可以,即使杂号将军也不过分。

茂才作为察举制的一种科目,通常是选拔官场新人的手段。吕虔在曹操手下十多年,泰山太守当了也快十年,这个茂才给一位元老部下,曹操似乎别有深意。骑都尉这个官名大家更熟悉,不计其数的诸侯、名将早年间都是以骑都尉起步,曹操本人最初就以骑都尉身份参与平定黄巾之乱。也就是说,骑都尉秩比二千石,显然低于太守级别,在军中属于中等偏下职位。

显然,不论茂才还是骑都尉,根本算不上给吕虔的赏赐。曹操天花乱坠夸赞吕虔,却给出羞辱般的封赏,又让他继续镇守泰山,为何如此对待有功之臣呢?

吕虔重大事件之四——三代老臣疑云

黄初元年(220),曹操去世,曹丕继位魏王,加吕虔为裨将军,封益寿亭侯。同年曹丕称帝,吕虔得以升任徐州刺史,加威虏将军。

接着上文讲到的曹操疑似羞辱吕虔一事,曹丕给吕虔的提拔也相当小气,先提拔为裨将军,称帝后再拜威虏将军。

很难想象一个在曹操还是兖州牧时就能够自带家兵征战的老臣,立下多次战功竟然在曹操去世时连将军都不是,甚至曹丕继位后只当了将军中最低级别的裨将军。如果说曹丕是按级别提拔,又无法解释称帝后给吕虔越过偏将军提升为杂号将军的事实。似乎曹丕也沿袭了曹操对待吕虔的态度,只是称帝后有所改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确凿证据笔者并不掌握,以下内容为猜测,特此提醒大家留意。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吕布入主兖州的时期。当曹操最危险时,只有三城支持曹操,其余兖州上百座城池皆改旗易帜,加入到吕布、张邈的阵营中。

在文章开头笔者讲到,曹孙刘三家能够成功,绝不仅是金字塔顶端的大人物就能决定,在阵营内部大量的“地头蛇”的支持度也至关重要。李典、臧霸作为最著名的地方武装代表,甚至跻身曹魏一线大将行列,除了自身能力出众外,他们在本地强大的影响力也不可忽视。在两人的专题文章中笔者都讲过李典、臧霸、孙观等人主动迁家遣质到邺城的事情。

作为加入曹操非常早的吕虔,在张邈、陈宫叛迎吕布时,基本可以排除身在支持曹操的三城之内,那么能确定他也曾经归降过吕布。所谓历史由胜利者书写,当时上百座城倒向吕布,这些兖州本地官员、大族首领因为站错队,即便后来又纷纷投回曹操阵营,相比之下也失去了曹操的完全信任。兖州之乱是曹操部下忠诚度最好的试金石。

当然在那种形势下改换阵营也属无奈,毕竟吕布有张邈做盟友,也得到兖州本地势力的热烈欢迎,风向上完全有利于吕布。

因为历史并未记载,再次强调此为笔者猜测。吕虔很可能因为兖州之乱期间站错队,导致曹操记恨在心,虽然及时归队,但随后吕虔除征讨黄巾等叛乱外,根本没有对外作战的记载。曹操对吕虔的才能是相当认可的,否则不会让身为兖州泰山郡太守的他去督青州各郡之兵,但因为吕虔之前犯过史料未详细记载的大错,所以曹操又不会放手任用他,最后只是让他在泰山郡镇抚周边,且未给予吕虔应有的待遇。

要知道吕虔在《三国志》中与李典、臧霸、文聘、李通、许褚、典韦、庞德等人合传,看看这些名字就知道吕虔应有的大致地位。除去突然死亡的李通外,其他武将得到的待遇均远胜吕虔。如果不是吕虔的能力问题,那就是他的立场曾经出了问题。曾经出问题,却又迷途知返,是笔者对吕虔高能低职的一种猜测,仅供参考。

另有一事,或可侧面印证笔者猜测。

《晋中兴书》载:初,魏徐州刺史任城吕虔有佩刀,工相之,以为必三公可服此刀。虔语别驾王祥曰:“茍非其人,刀或为害,卿有公辅之量,故以相与。”祥始辞之,虔强与乃受。

这里的王祥是魏晋名臣,最初由吕虔任徐州刺史时请出,任命为别驾,把徐州内政事务委任给王祥处理,王祥治理得井井有条,吕虔也得到任用贤能的称赞。

上段引文讲的则是一段轶事,吕虔的佩刀被懂刀的人看到,称这把刀的拥有者必定能位至三公。吕虔非但不高兴,反而把刀送给了王祥,对他说:“我这种不合适的人佩戴这把刀,或许会害到我,您有三公之器量,这把刀还是送给您吧。”

王祥刚开始还推辞,吕虔“强与乃受”,强行把刀送给了王祥。其后琅琊王氏家族在晋朝逐渐兴旺,成为权倾朝野的家族。此事与文章主旨无关,就不展开了。

关键在于吕虔坚决送刀的态度。一般人听到对刀的评论应当会高兴,再不济也不至于向吕虔那样惶恐不安,非要转手才罢休。这当中恐怕另有隐情,也就是笔者前面提到吕虔站错队伍的往事。吕虔委任王祥,即可以说是任用贤能,也可以说是规避风险,向曹丕表示自己对权力不感兴趣,是一种自保的表现。

曹丕时代吕虔也有平叛作战记录,平定了东海郡利城的叛乱。

太和元年(227)曹丕去世,曹叡继位,改封吕虔为万年亭侯,增加封邑二百户,连同先前封邑共计六百户。不久吕虔逝世,其子吕翻承袭爵位。

吕虔作为曹魏中层地方将领,相比因对外作战而战功赫赫的一线大将,其战功确实要逊一筹。然而作为曹魏集团内部众多地方势力的代表人物,吕虔的命运也代表了很多未能在史书中留下详细记载的人物,他们或者曾经不看好曹操甚至背叛曹操,或者曾经对抗曹操又加入曹操,或者只是安分守己的地方大族。曹操能够使这些地方大族支持自己,背后不为史书记载的故事也许更加精彩。只可惜如今的我们,只能捕风捉影,难见真身了。

(0)

相关推荐

  • 山东省新泰市籍三国名人:龙廷镇二人,汶南镇三人,羊流镇五人

    新泰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泰安市代管的县级市.汉末三国时期,该地隶属于兖州刺史部.据不完全统计,籍贯为新泰市的三国名人共有十位.其中,龙廷镇二人,汶南镇三人,羊流镇五人. 龙廷镇的两位三国名人是一对父子 ...

  • 吕虔:镇卫州郡,保境安民

    怀谦可久安,盛满岂恒居.初读历史的时候是被人物事迹吸引,想深入研读的时候会发现各种制度是避不开的,比如职官体系,每个职务都不容小觑.本篇要聊的是吕虔qián,字子恪kè. 吕虔是兖州任城人,想了想兖州 ...

  • 第四十七战:兖州风云(5)幽州内战,兖徐交锋

    公元193年,袁绍打虎上山剿群盗,曹操穷寇必追踢袁术的时候,公孙瓒也没闲着,他干掉了民意口碑非常好的刘虞,独霸了幽州. 此时的幽州牧刘虞在公孙瓒打不赢袁绍后开始嫌他没日没夜的烧军饷去打仗太劳民伤财了,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三国时期,尽管魏蜀吴三方互相攻伐几十年,但三国各自在对外族的战争中均处于强势地位.究其原因,三国分别拥有相对稳定的国家体制,并且连年战争中锻炼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毌丘俭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毌丘俭(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毌丘俭重大事件之四--东征高句丽,记功刻碑还 上期文章介绍了三国后期曹魏名将毌丘俭征讨辽东与高句丽的战绩,讲到高句丽都城丸都被攻破,国王位宫逃往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昶篇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昶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本期文章将为大家介绍一位曹魏晚期名将,王昶.提起这个人,大多数朋友可能非常陌生,如果对三国正史兴趣不大,您可能完全没有印象.没关系,相信您读完本篇文章,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上期为大家介绍了三国后期一位非常重要的冷门武将王昶,本期笔者要讲的同样是曹魏晚期的一位重要武将,同样姓王,还做过王昶的部下,在王昶去世后还接替他镇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基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基(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基重大事件之四--荆州刺史,文修武备 在上一期文章中笔者讲到王基在高平陵事变后,被视为曹爽一派的官员而受牵连罢免,本期继续讲王基之后的经历. 嘉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上)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上)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最近的几篇系列文章讲到的曹魏阵营武将,大多出身于并州士人集团.作为司马懿所属的士人圈子,近水楼台纷纷身居要职是很自然的事,至于为曹魏立国打下根基,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陈泰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陈泰(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陈泰重大事件之四--狄道之战 嘉平五年(253)二月,在东兴之战取得胜利的东吴太傅诸葛恪再次大举伐魏.五月,蜀汉姜维率军出武都,自石营经董亭进攻魏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下)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下)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七--谋立曹彪 针对司马家族的三次反抗,史称"淮南三叛".三次反抗都发生在淮南一带,绝非巧合.篇幅所限笔者无意进 ...

  • 煮酒论英雄之三国良将,王凌篇(中)

    三国良将系列之王凌(中) 煮酒论英雄,且谈三国人物. 王凌重大事件之四--力战有功,三州刺史 作为司马懿权力道路上最后一位重量级对手,王凌的主要经历也值得关注.上一期已经为大家介绍了曹操与曹丕时期王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