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为何评价曹操是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两人相比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评价过曹操,他是这么说的:

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这话的意思是说:临危处理急变,料敌设置奇兵,作为一位将领智慧有余,作为帝王则才智不足。

李世民说这话是在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亲征高句丽时,路过邺城,于是李世民写了一篇文章来祭拜曹操,其中就有这句对曹操的评语。

李世民评价曹操这话,是站在帝王的角度来说的,曹操虽然没有名正言顺地成为帝王,但在东汉末年的曹操就是实际掌权者,后被追封为魏武帝,也算得上是曹魏的开国皇帝,皇帝评价皇帝,是有共同价值观的。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的意思是曹操作为将领南征北战是有智慧的,并且绰绰有余,但是作为帝王来说,曹操是不足的,那么李世民所说的帝王术,曹操是否真的欠缺呢?或者换句话来说,曹操作为帝王是不合格的吗?

帝王术其实是一门专业的学问,古代一些有作为的帝王都有过深入研究,同时一些著名的学者也提出过不少关于帝王术的理论,比如战国时期韩国的申不害变法,就是一种帝王之术,其变法主要内容是强调帝王的统治之术,包括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等内容。

帝王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治民。

所谓的治民就是统治人民,统治人民包括很多方面,包括赋税、徭役、对待百姓的态度,这些都关系到百姓的生活与生存,曹操是怎么做的呢?

魏武帝曹操

东汉末年是乱世,乱世是要打仗,所以赋税和徭役是必须的,任何一个开国皇帝都需要后方源源不断提供粮食与兵员,比如像刘邦,让萧何管理后方,让百姓提供稳定的赋税与徭役,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曹操也是这样,曹操在兖州打败了青州军后,收降了近百万青州兵及其家属,抽了一部分精锐作为作战部队,其余的家属曹操让他们屯田,如果官府提供耕牛与土地的,官府收取六成的粮食收入,如果官府只提供土地的,官府与百姓均分。

这个赋税收入在和平时期算很高了,但在乱世来说,并不高,乱世中很多人吃不饱饭,饿死的人不计其数,曹操提供土地与耕牛,还提供种子让人种地,一方面稳定了人口,另一方面能让人种地生产粮食,对于稳定社会都是有好处的,这方面曹操没有问题。

古代农民种地交赋税

但是,曹操对待百姓的态度是非常残酷的,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屠城,二是杀降

曹操早年为了替自己父亲报仇,攻打徐州时,每攻下一座城池,就是屠城,《后汉书》上说曹操屠杀了数十万百姓,泗水为之不流,这是很严重的屠城行为,而且不止一次,光是史书记载的,就有14次之多,还包括曹操手下军队的屠城行为。

再比如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曹魏为了备战,加大了百姓的赋税与徭役,激发了宛城的兵变,宛城守将侯音、卫开等人反叛,杀了当时县令及功曹,然后曹仁率军平叛,杀了叛军后,又是屠城,可见屠城在曹操治下的地盘上,非常普遍。

百姓反抗赋税与徭役是很正常的,但动不动就屠城的行为,虽然能恐吓一时,但绝对让百姓对曹操离心离德。

曹操经常屠城

曹操对待百姓的态度除了屠城,还有杀降行为,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俘虏了袁绍手下军队七八万人,这些人全部被曹操坑杀,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曹操这样的杀降行为,让他的政治影响力直线下降。

一个心怀天下的政治家,是以天下百姓为己任的,如果将来统一天下,这都是自己的百姓,杀了这些人,不等于杀自己百姓吗?而且杀降行为让后面的战争变得难打,所以曹操尽管在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但收复整个河北却用了7年时间,这严重影响了曹操夺取天下的时间进度。

以开国之君来说,虽然刘邦、李世民都曾屠过城,但史书记载的数量很少,都只有一次,而且是早年打天下的时候,看看后期的刘邦与李世民,基本上没有屠城行为了,刘邦进入秦朝的都城还能约法三章,保证百姓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李世民也是很爱民的帝王,他的很多文章中都强调百姓为本,这是李世民与曹操的区别。

曹操既屠城又杀降

总体来说,曹操的治民是:恩威并济,暴力辅助,李世民的治民:是黎民为本、勤政为民,这是两人的差距,所以李世民敢说曹操是“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2、治吏

所谓的治吏就是管理官吏的手段。东汉末年是士族豪强的天下,地方上士族豪强的力量左右着政治局面,曹操想要在政治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利用士族豪强的力量,所以曹操的政府中有大量来自士族豪强的阶层。

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颍川钟氏的钟繇,颍川陈氏的陈群,河内司马氏的司马防、司马朗、司马懿,弘农杨氏的杨修,清河崔氏的崔琰,此外还有郭嘉、程昱、王朗、蒋济等等出自士族的人才,尽管有着众多来自士族的人才,但曹操对于士族豪强仍然持打击并不重用的立场。

曹操与荀彧

曹操杀害了不少出身士族的名士,比如边让、孔融、许攸、杨修、崔琰、沮授、华佗、陈宫等人,也引发了不少叛乱,比如陈宫引发的兖州之乱,就是曹操打压当地士人的结果,引发陈宫不满而发生叛乱的,再比如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少府耿纪、金祎发生的叛乱,是因为忠汉反曹。

曹操在政治生涯中,一直没有彻底解决士族豪强的问题,曹操所提出的用人唯才也是用来打击士族豪强的手段,但效果不佳,因为整个天下除了士族豪强,出身寒族的人才是很少的,曹操不能治服管理出身士族的官吏,也是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另外,曹操手下掌控兵权的清一色是他的宗族,也就是谯县曹氏及夏侯氏,曹操手下的三大战区司令分别是:曹仁、夏侯惇、夏侯渊,曹操的精锐骑兵部队是曹纯掌控的,还包括曹真与曹休,这等于是曹操牢牢地用自己人控制了兵权。

曹操手下的宗族势力

乱世之中兵权最为重要,曹操这么做也无可厚非,但这样的做就让曹操有点局限了,无法让其他将领出头,比如于禁、张辽、乐进、张郃、徐晃等名将只能是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的部将,论能力,于禁、张辽、乐进、张郃、徐晃等将并不比曹仁、夏侯惇、夏侯渊差。

夏侯渊是白地将军,夏侯惇毫无战功,只有个曹仁勉强算得上名将,战绩只有守城拿得出手,进攻没有特别出色的战绩,这只能说明曹操还是把亲信放在能力前面,看看刘邦,手下有汉初三杰,韩信、张良、萧何三人都不算刘邦的宗族,只有萧何勉强算亲信,但是刘邦有魄力给韩信独自的兵权,让韩信攻城略地。

再说李世民,李世民手下有很多名将,比如李靖、李勣、尉迟敬德、屈突通、侯君集、秦叔宝等人,都不是李世民的亲戚吧,曹操不敢用外姓将领独自领兵,但李世民敢,一方面是驾驭部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自信,有管理官吏的能力,这两者曹操都比李世差弱一些。

曹操在驾驱人才方面不如李世民

3、集权

所谓的集权就是中央集权,这是任何封建统治者都在做的事,曹操也不例外,但是曹操的集权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就是汉献帝的问题,曹操早年挟天子以令诸侯,能利用天下的名义为他带来政治正确与人才汇集,但到了后期,汉献帝就成为曹操沉重的政治负担了。

就连跟随曹操多年的荀彧也是忠于汉朝的,除此之外,还有上面讲到的发生在许都的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少府耿纪、金祎的叛乱,还有发生在邺城的魏讽谋反案,这同时也是曹操借反曹的机会大开杀戒,杀害朝廷中忠于汉朝的大臣。

曹操与汉献帝

因为有汉献帝在,就有忠于汉朝的人在,整个朝廷之中有很多反对曹操的人,所以曹操在外征战时,不敢远离政治中心太久,曹操的后方反而成为了他的政治担忧与负担,时刻担心会出问题,这个问题一直到曹操去世,也没有解决。

这让曹操在外征战中畏手畏脚,就连曹操拿下汉中张鲁后,也不敢继续南下攻打益州了,这已经不是当年的曹操了,变得畏惧与胆小,也就让曹操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再看看李世民,依靠战争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成为秦王和天策上将,成立了自己的领导班子,在玄武门之变中,快马斩乱麻,迅速除掉了政治对手太子李建成,然后李世民就成为唐朝的实际控制人,掌控了政权。

曹操在处理政治问题不如李世民

从这一点来看,曹操是不如李世民的,曹操没能很好地处理汉献帝的问题,给自己的政治留下隐患,仅仅担心后人的责骂,还亲自写文章澄清没有篡位之心,实际上曹操就是做着篡位的事情,但不敢迈出最后一步,这都是曹操不如李世民的地方。

当然了,曹操在历史上也的确是一个有作为的帝王,只是他所处的时期政治环境更复杂,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曹操没有统一天下,曹操在军事、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只是在帝王权术方面,曹操确实不如李世民,所以李世民才能说出那句话: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yiguozhijun_lish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