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明《中国姓名史》告诉我们的三件事
何晓明《中国姓名史》告诉我们的三件事:
1.姓名不只可以区分不同的人,在历史上还发挥过很多作用。部落群居时代,为了分猎物,所以每个人要取私名,随着部落的壮大,各部落为了区分外来人员,于是要取公名,比如神农氏、有熊氏、燧人氏。到了先秦时期,姓氏由天子赏赐,彰显尊贵地位,随着姓氏的普及,从魏晋南北朝到唐代,官方为获得大家族支持,出品了姓氏名录,继续利用姓氏体现地位高低。安史之乱后,以姓氏排高低的作用才得以终结。
2.姓氏还能规范婚姻秩序。古代没有现代生物学知识,但是通过观察能够发现,氏族内部通婚会造成人种退化,因此形成了“同姓不婚”的共识,避免了繁衍后代的问题。古代人迷信命运之说,热衷于“算命”,算到了不好的命运,就要在取的姓名中填补缺失的“命数”,起到了良好的心理暗示作用。
3.古人的名字结构要件包括姓、氏、名、字、号。先秦时期是严格区分姓和氏的,因为能体现不同的血缘和地位。秦国完成大一统后,推行户籍制度,人人都须取姓名,区分姓和氏就毫无意义了,于是“姓氏”混用一直延续至今。今天的“名字”是混用的,在古代“名”和“字”却是严格区分开了。名是小孩出生时父母所取,标志这个小孩领到了属于他的“社会身份牌”,用于自称。字是孩子成年后取的,体现德行,用于同辈间的彼此称呼。号则是由自己取,就像现在我们注册各个APP时取昵称一样,数量不限,随心所欲。
赞 (0)